王淑敏(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
淺析飛機維修質量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
王淑敏
(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飛機的修理質量和維護能夠保障飛機飛行的安全,同時還是飛機可靠性、安全性的決定性因素。當今,我國航空維修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多中技術知識性的獨立產業,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下,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工藝來設計制造飛機,飛機內部構造也在不斷完善。鑒于此,需要更高要求去提高飛機的設計理念及維修方法。并對維修質量的管理提出深層次的要求,進而跟上當今發展步伐。
【關鍵詞】飛機 維修質量 系統分析 設計
航空公司考慮旅客根本利益,以旅客為根本。從乘客角度來說,航班的安全和是否準時是乘客選擇民航公司考慮的主要問題,鑒于此而言,航空公司為旅客提供服務的根本條件是確保飛行中飛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如何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維修成本,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則是實現該目的的有效途徑,而探索如何提高飛機維修質量管理水平,就是任務之一。文章就對質量管理系統進行分析和設計,完善質量管理的系統功能。
1.1 質量管理系統
飛機維修質量的管理是為確保飛機安全、可靠運行。質量管理系統包括兩個方面: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保證需要適當信任必須具備的全部計劃,包括飛機使用維修中持續監督和分析,維修和工程活動中的質量審核等等。為使飛機質量管理工作更好地發揮作用,維修單位必須要設立相對應的維修質量管理系統,其中至少包括質量管理政策、對各類人員和單位評估、單機適航性狀態監控、質量審核、維修差錯管理和質量調查的管理要求和程序。飛機維修質量管理通過有序的控制來維修飛機,從而使飛機隨時都處于良好的準備起飛的狀態,進而保證營運部門可以及時向起飛飛機提供運力。航空維修作業活動、管理活動是質量管理的對象,同時還是實現和發展維修工作的過程。以保證飛機發動機、機載部件的質量與適航性與適航當局一致。
1.2 可靠性管理
飛機運行有使用和維修兩個方面,使用中,技術狀態會發生變化,飛機的飛行性能、結構性較強,其部件、發動機故障能力會下降。航空公司可靠性主要是用來評估飛機系統及部件可靠度和穩定度。可靠性控制保障的是飛機在最初投入飛行到退役的整個過程。飛機從始至終需要保持適航、安全的運行狀態。可靠性管理通過制定方案,建立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基于系統觀點而言,可靠性方案的組織實施,能夠協調、監督活動可靠性的開展。此外, 通過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對發動機、機載部件的故障及損害加以認識、評估及分析,能夠確定維修管理之間的維修要求,確保維修活動能夠滿足當局的管理需求。
1.3 飛機自我質量審核
航空公司維修組織是一種全面檢查、評估的制度,確保維修組織的各種工程維修及質量活動符合計劃安排,驗證維修的有效性,確定維修目標,落實糾正不足措施,進步完善維修組織,逐步建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機制,形成自我審核、自我完善及自我糾正的自我循環中,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其目的是為了確保飛機的適航性及安全性。
維修單位為確保飛機質量管理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設立相對應的維修質量管理機構,維修質量管理有權對飛機安全及質量管理進行有效評估,依據相應地維修設計進行維修,確保飛機安全生產及相應地維修質量。
2.1 管理機構復雜
飛機維修質量管理中管理機構冗雜,而管理人員多是來自基層生產部分,所以生產單位便是檢查人員的直屬領導單位,因而極易產生生產、質量問題,生產單位領導有時會干預檢驗人員的否決權,因檢驗人員的生產單位是直屬領導,因此,必須的聽從領導單位指揮。長久以來,檢驗員因工作不受重視,容易降低檢驗人員工作積極性及工作熱情。
2.2 管理部門設置與領導部門不適應
飛機維修質量管理部門的設置需要通過組織目標,結合單位的具體工作情況,進行設置,不應當受其他部門的牽制。當今,管理部門設置與領導部門不適應,因此,管理部門與領導部門相適應的設計時需要考慮到航空公司的安全監察和適航部門接口,同時考慮到基地管理機構與之相匹配。
2.3 沒有區分清各個部門職責
飛機維修的治理管理中,缺少明確劃分指揮部門及下屬各個部門的分工管理,治理管理處設有檢驗科,但在具體的生產單位中缺少質控室的設置,另外,因各個部門屬于不同的部門。維修人員在管理及必要調整智慧上難以做到有效統一。
3.1 實現信息化管理
依照規定,填寫登記本、維護內容卡片、維修,嚴格規定卡片發放、回收及運行,明確審查各級管理干部,制定反饋信息的獎懲辦法。可以說,該做法能夠實現質量信息管理,有效解決信息不準確、不完整及不規范問題,完整的數據資料收集及處理系統的建立,對裝備、維修質量進行分析、預測及統計,并為飛機維護提供決策依據。
3.2 做好飛機故障防御工作
對故障增多特點進行檢查,結合具體實際對危險性故障預防措施進行必要補充及修改,突出抓好危險性故障預防措施的落腳點。細化研究內容,明確檢查落實的時機,按照飛機檢查頻率,擴大檢查面,嚴把質量關,最終目的將飛機隱患消除在地面。此外,針對多發、重復性故障制定有效維修措施,加大跟蹤力度,從而達到減少、消除故障。
3.3 嚴格把好復查關
對質量檢驗制度進行嚴格控制,明確檢查、監控責任,防止制度不明晰、制度不落實的情況。此外,嚴格做好飛機的復查觀,如:換季、新期班開飛、夜航等。嚴格落實雙重承包責任制度,排除大型故障事故,準備質量驗收。此外,大修進、出廠的每一架飛機必須經過多個步驟的驗收把關,各類檢查人員需要在履歷卡文件上做好記錄,將必要責任落實到人,進而保障飛機的維護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家學,王少英,柴春紅.軍用飛機維修質量管理的最優線性分派評估[J].數學實踐與認識,2014(4).
[2]程新,馬小尉,汪浩.飛機維修業務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14(4).
[3]雍成喜,鄭茂寬.基于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民用飛機維修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航空維修與工程,2013(2).
作者簡介:王淑敏(1973—),女,北京人,大學本科,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