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顏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4)
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平衡能力影響的研究①
王顏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4)
該文對核心力量、跆拳道平衡技術進行分析,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探尋和制定適合跆拳道項目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跆拳道運動是一門將技術作為核心,而將力量素質作為基本保證的一項技能主導類的、體現體育運動中競技美感的運動項目。經研究證實,核心力量訓練在跆拳道訓練中的實效性很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力量訓練的不可替代性注定了核心力量訓練只能作為運動訓練的輔助訓練方式,而非主導。所以,教練員和運動員在進行力量訓練時一定要分清主次關系。
核心力量 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 平衡能力
核心力量訓練在青少年跆拳道訓練中的出現不是巧合,運動訓練的理論和實踐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訓練效果非常顯著,主要是彌補傳統訓練缺少的方法。從核心力量訓練的細節要領和跆拳道的專業知識出發,充分結合人體生物力學特征、力學的知識與訓練特性,全面展現核心力量訓練的價值所在。在對跆拳道的訓練特性進行深入剖析之后,針對大多數道館中青少年運動員們的個人特質展開針對性的集中訓練,這樣可大大提升訓練成效,真正改善和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并最終實現高水平競爭的目的和能力水平。
1.1 核心力量的基本含義
20世紀90年代初期,西歐國家的部分專家學者開始關注意識到人體生理肌群的重要意義及影響,其最初常用于康復性身體訓練,而后才逐步展現出競技特質,延伸至競技體育項目中。學者們分別從各自的學科領域出發對核心力量訓練展開研究,明確了核心力量的定義及其基本內涵。著名學者黎涌明曾發表看法:所謂核心,就是指脊柱-骨盆-骸關節的區域,該區域在整個人體構造中主要發揮連接作用,使各個肢體結構能相互貫通。通過觀察研究可以看出,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群組有33對+1塊,那些起止點全部處于核心區的肌肉主要發揮穩固功能,其他的肌肉群組除了這一作用之外,還需承擔肢體協調功能。核心力量訓練與跆拳道十分契合,核心力量訓練到位的話,將十分有助于跆拳道運動員的未來發展。
1.2 核心力量對平衡力的作用
核心力量概念界定現在還是有不少爭議的。從人體部位上講,一般認為是腰腹部位,但也有人認為整個軀干。從功能上來講,核心力量是主導平衡與控制的,這一點和傳統力量訓練差別很大,傳統力量訓練的功能是力量大小,即其抗阻能力大小。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核心力量和腰腹肌肉力量是不同的,前者是深層肌肉,后者是表層肌肉(傳統力量訓練)。訓練方法一般是采用不平衡訓練,如單腿深蹲就能練到核心力量,而雙腿深蹲則很少,只有通過不同的核心訓練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平衡力。
1.3 平衡力在跆拳道競技運動中的作用
平衡力是人體的一種綜合身體行為能力,近幾年來對人體平衡力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運動專家的重視。要想非常出色地完成各項技術操作,跆拳道運動員首先要做的就是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靜穩定的狀態中。平衡、協調能力一定要好,這是前提和必要條件。因此,有必要加強核心平衡性訓練,這有助于提高平衡性,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能力。身體的感覺是運動員的一個完整的運動技術,核心平衡性訓練是主體感覺身體運動,然后大腦皮層復雜集成的運動,運動員身體穩定能力提升的生理基礎。
2.1 跆拳道專項訓練的特點分析
跆拳道具有“以腿法為主,手法為輔,技擊性很強”等特點,要求運動員在完成動作的時候,不僅具有很強的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還應該具有很強的身體重心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動作變向能力,才可以達到擊打速度快而有力,準確到位的目的。鑒于這個運動項目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核心力量訓練與提高跆拳道運動員運動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 比如:上肢拳法需要“起始于腳、轉動于腰、發力于拳”;下肢腿法需要“起始于腳、帶動于腰、發力于腳”。從以上可以看出軀干核心力量在跆拳道技術動作中的重要性。
2.2 核心力量對跆拳道競技的作用
全面提高核心區域的作用力,不僅可以幫助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提高抗擊打的承壓能力,還能充分加強比賽時的攻擊性。因為跆拳道講究比賽節奏與策略的靈活變換,沖擊效果十分明顯,這就需要參賽者全神貫注于比賽現場。如果被競爭對手攻擊成功的話,所產生的擊打力會擴散至腹部,而運動員此時是屏氣的狀態,整個腹部呈現充滿膨脹的狀態,這樣可以很好地保護內臟器官。相反,若有應激性反應,運動員的整個腹腔會向內收縮,周邊的肌肉群會及時建立起保護層,幫助承擔強大的外部沖擊。當運動員針對對方的攻擊發起反攻時,人體的核心區域會集結成一個連貫的系統,使聚集的力量能夠順利地傳輸給四肢,發揮核心區域的關鍵作用,從而幫助提升運動員的技術要領。從上述分析可知:人體核心區域是否能保持相當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運動員對所有動作的力量掌握以及完成效果。核心區域的整體力量得以強化的話,可以幫助運動員維持身體的整體平衡,保持重心不偏移,在賽場上能形成強大的氣場,有效地震懾競爭對手,制敵效果明顯,能更有力地把握住賽場的節奏,提高比賽的效率。
2.3 結合核心力量訓練強化跆拳道平衡力掌控
跆拳道的賽場向來十分激烈,運動員需要根據現場狀況隨時調整把握自己的狀態和節奏,時而以動為主,時而轉為靜態進攻,這樣一來,運動員對于自身重心的把握也有動靜兩種狀態。當處于動態過程中時,對重心的掌握其實就是指靈活避開對手的攻擊,不斷尋找新的身體平衡點,通過對身體的及時調整抵抗對手進攻并及時發起反攻,這種控制性也成為動態穩定性。靜態中的重心控制則指的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一般是指參賽雙方在競技過程中雙腿相互纏繞時對于自身重心的適時調整。運動員的重心應當控制在“適應平衡穩定-不適應平衡動蕩-適應平衡穩定”的范圍之內,以保證戰術技術能圓滿完成。在此期間,核心區域的肌肉群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跆拳道比賽的全程承擔著支點創造功能,更充分協調好四肢的力量分配,使重心的自我控制最優化。
強調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關鍵性意義,從方法論的視角出發對核心力量訓練展開深入研究,能夠全面豐富該理論系統。通過跆拳道這門運動項目結合核心力量訓練,能大大提高運動員肌肉協調性,使運動員在受到攻擊時能有效地保護自我,提高身體機能的運轉效率。結合核心力量提高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水平以及運動能力的更進一步發揮,有助于運動員在訓練以及比賽中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明白自身的不足并找出相應的訓練方法。
[1]張春合,蔡端偉.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性思考—基于專項競技能力形成的視角[J].體育學刊,2013,20(1):98-103.
[2]魏小芳,劉勰,姜宏斌.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探析—科學訓練方法新視域[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8):47-51.
[3]黎涌明,于洪軍,資薇,等.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J].體育科學,2008,28(4):19-29.
G886.9
A
2095-2813(2016)11(a)-00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013
①王顏(1990,6—),男,漢,江蘇徐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