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強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泉州 362100)
探究高職院校體育差生的轉化①
王清強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泉州 362100)
高職的體育教學中,體育差生總是客觀存在,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學要面向每一位學生,不落下每一位學生,通過分析高職院校體育差生的形成原因,該文探究體育差生由差轉好的各種因素,尋找從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健康管理意識入手,對體育差生分門別類,對癥下藥,個性定制教學內容,改變教學評價方式等教學策略幫助體育差生實現自我超越,由差變好,全面發展。
體育教學 體育差生 轉化策略
在高職體育教學的實踐中,總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客觀或主觀的原因,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有點困難和障礙,完不成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跟不上教學進度。最直接的結果是體育成績總不能通過。體育差生每年每屆中總是客觀存在的。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學必須要面向每一位學生,必須要不落下一個學生。必須承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成,學有所得。然而,轉化體育差生難度很大,體育教師對這一群體的教學上,有的感到束手無策,有的窮盡一切方法,卻收效不大,常常只好任其自然。為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每一位合格人才,我們不應忽視這一群體的存在,而應認真來分析造成體育差生的各種原因,并找出對策,以幫助其戰勝困難,由差轉好,成為社會的合格人才。
做好體育差生的轉化,意義重大。因為體育差生轉化了,趕上來了,必然會激勵整個教學團隊的學習與鍛煉。體育差生都能完成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其他學生就沒有理由完不成。體育差生都趕上了,對全體學生是壓力也是動力。因此,做好高職院校體育差生的轉化是高職體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通過對近年來多名體育差生的了解、調查和分析,造成體育差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2.1 身體原因
在體育差生中,學生身體條件差是主要原因。這些學生有的是動作的協調性差,或身體過于肥胖或瘦小造成不能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進而對體育學習產生反感。身體條件差是學生長期由于種種原因形成的結果,一時也很難改變很多。而高職院校已是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體育教學中只能是針對具體問題采取具體的教學策略。
2.2 思想原因
高職院校學生中還是有部分同學對體育學習鍛煉缺乏足夠的認識,總認為文化課的學習才是重要的,特別是以女生居多。上體育課時,總是怕苦怕累,不愿參加體育鍛煉。上課僅僅是應付考試而已。思想原因是可以改變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利用各種時機,對體育差生進行思想教育。
2.3 心理原因
在造成體育差生的成因分析中,我們發現學生個性心理特征的因素在體育學習困難的比例很高,主要是性格特內向,不愛參與活動,不善與人交流,心理自卑,會因自己沒完成好練習或達不到一定標準而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常常會在學習中表現出信心不足或處于被動狀態,其次教師對學生又不能平等對待,往往容易冷落體育差生,有的甚至讓他們當反面教材,使他們自尊心受到打擊,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隨之產生。
2.4 教學、教法原因
不可否認,我們的體育教學實踐中,確實還存在著上課教材單一,教法死板,內容枯燥,一味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發,讓學生不愛學習,學不會,學不好。相當部分的體育教師還是按照多少年前的舊觀念、舊思維來教學。上課還是強調學生以學習技術和技能為主,并沒有真正理解和貫徹“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沒有以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和培養科學的鍛煉習慣為主。
2.5 體育基礎原因
經過入學的體育摸底測驗,學生體育基礎真是千差萬別。坦白講,經過小學、中學十二年的體育教育,確實還有不少學生真的連一項體育運動技能都沒學會。現在社會的心態有點浮躁,學校和家長都很急功近利,都以文化學習為主,都不重視體育學習或根本沒有身體健康管理的觀念。農村來的學生身體素質會稍好,可是運動技能一般較差。城市來的學生由于受的體育教育稍好,運動技能也會較好,但由于條件好,鍛煉少造成身體肥胖進而變成體育差生的也不少。
3.1 培養學生的健康管理意識,轉變體育教學理念
在高職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差生中往往女生居多,其中不乏文化學習的優秀生。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重視文化學習而輕視體育鍛煉。認為文化課重要,體育課只要去混,一般都能通過,抱著60分萬歲的心理。體育技能差生,往往連基本的一至兩項體育鍛煉項目的技術都還沒掌握。因此,高職體育教學中,老師應適時地,見縫插針地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的培養,健康管理意識的灌輸。讓學生意識到健康身體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保證,身體健康是從事高強度工作的基礎。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也應從體育技術的傳授為主轉向以鍛煉習慣的培養和健身技能的掌握為主。高職生體育課上,一些體育技術的掌握與否與其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并無太多的關聯。反而,是否有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管理意識對其今后的漫漫人生旅途卻相當重要。所以,高職的體育教學,必須以鍛煉習慣的培養為重,以健康管理知識的掌握為重。
3.2 分析成因,對癥下藥
了解分析不同體育差生形成的原因,找到不同體育差生的問題之所在,才能對癥下藥來解決問題。有的體育差生是只顧學習不重視體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給其講明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要做通體育差生的思想工作。要以體育教師的知識優勢,分析透健康的重要性、鍛煉的重要性而不是說教式地強調體育課的重要性。有的體育差生是怕苦怕累,意志薄弱,高職體育教學中就應有意識地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教師應設計恰當的難度,創建積極的團隊氛圍,讓體育差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和克服困難后的愉悅體驗。教師千萬不能經常指責體育差生,而是要給體育差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來迎頭趕上。有的體育差生是體育基礎問題,高職的體育教學中就應降低難度和要求,以發展學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為主,以表揚、鼓勵為主,以培養差生的體育鍛煉習慣為主。有的體育差生是身體形態問題,如肥胖等,體育教學中,就應以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為主,以發展學生的心肺功能、耐力素質為主。有的體育差生是心理障礙問題,如自卑、膽小、畏難等,體育教學就應以培養自信、頑強、勇敢等心理品質的練習為主。
3.3 個性定制教學目標內容
高職體育教學要轉化體育差生,就應根據不同體育差生的具體情況,個性化地針對不同學生個體進行定制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體育差生由于體育基礎差,在體育學習上可能存在障礙,對于這一群體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上,教師應緊緊抓住以學生掌握一至兩項健身的運動技能和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為主線,不拘一格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安排教學內容,并適當降低教學要求的難度。
如若體育教學中,目標內容要求過高,體育差生雖經努力,但由于長年積累的體育基礎差等原因,屢屢受挫,加之心理的自卑,往往也是破罐破摔,徹底放棄體育學習與體育鍛煉了。也正因此,筆者多次呼吁:體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必須的一至兩項體育健身技能和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其他的教學目標在適當的時候可因人而異,稍作特殊處理。當然,這一“度”的掌握要以人為本,公平、公正。例如,筆者任課教學的班級中,有一學生張同學,因身體特胖,長跑測驗1 000m及格是4分32,達標是5分04,入學測驗是近7分鐘。明顯是體育差生,若按要求,高職院校兩年的體育學習中,長跑無論如何也達標不了,及格不了。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一步一步地從達到6分30秒即可,達到第一教學目標后,我們提出6分鐘的第二教學目標。這樣,耐心地、分階段地讓體育差生漸漸轉化成體育合格生。體育教學評價如果是固守成規,只講原則,不求靈活,張同學只能永遠是體育差生。
在體育教學中,針對體育學習困難的學生千萬不可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教學要求。必須了解不同體育差生的不同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對學生運動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科學測查的基礎上,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身體素質是不同的,所以接受一項教學內容的速度和質量也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來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要允許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方式、速度去學習。
3.4 改變高職體育教學評價方式
改變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是讓體育差生向體育好生轉變的重要因素。在體育教學的評價中一定要加入學生與自己同比的進步幅度。要注重體育學習鍛煉的過程評價,而不是以期末的終結評價為主。要因人而異制定體育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
教學實踐中,要改變教學評價方式,增加自我進步幅度的評價維度,要讓學生與自己的過去比,實現自我超越,自我進步,從而提高體育差生的心理自信,激發體育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心理愉悅感受。教師在教學中的難點是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不同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耐心地幫助體育差生一點一滴地學,一點一滴地進步。學習目標的制定尤為重要。目標太高,會挫傷體育差生的學習鍛煉積極性,目標太低,又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差生的教學不是看他們學習掌握了什么技術,達到了什么標準,而是要看他們的學習態度,看他們的學習努力程度,因為體育差生由差轉好的因素是他們是否在體育鍛煉體育學習中獲得了成功與愉悅的體驗,是否體驗到體育鍛煉雖然累,但累并快樂著。體育鍛煉雖然苦,但完成練習后的休息是很享受的。愉悅的心理體驗一定要經過苦和累的對比,感受才能更強烈。同時,教師適時地進行肯定和表揚等心理干預,體育差生也就建立了自信和自尊,激發了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體育差生由差轉好也就水到渠成了。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差生形成的原因有身體原因、思想原因、心理原因、教學教法原因、體育基礎原因等,但只要我們能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健康管理意識;分析成因,對癥下藥;個性定制體育教學內容;改變高職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相信就一定能讓體育差生由差轉好,迎頭趕上。體育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鍛煉身體興趣入手,改變體育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采用靈活的教學評價體系,相信就一定能幫助體育差生實現自我超越,掌握基本的鍛煉技能,完成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即使體育差生每年還可能客觀都會存在,只要我們夠重視,有措施、有方法,就一定能有效減少或消滅體育差生的現象,使體育差生能和大家一樣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為社會輸送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1]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關雅蘭,劉軍,歐國榮.高師公體課教學中“體育學困生”的“脫困”教學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30):136-138.
[3]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體質健康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G807
A
2095-2813(2016)11(a)-011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110
①王清強(1966,7—),男,漢,福建泉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