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謝瓊環
百年古韻待客賞
——西湖第一名園的園林特色
◇本刊記者/謝瓊環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的美麗從來都讓人記憶深刻。在杭州,除了西湖、西溪、靈隱等耳熟能詳的風景名勝區讓游客駐足外,還隱藏著數個環境幽靜、古樸雅致的私家園林,而被譽為“西湖第一名園”的西湖國賓館就是其中一個最具特色的園林。
西湖國賓館又稱劉莊,曾是李鴻章的幕僚、晚清進士劉學詢的私家園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初建之時僅有1300多平方米,后不斷擴建,并融入了康莊、韓莊等幾大莊園,成為現在占地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西湖國賓館。國賓館背靠丁家山,沿西湖而建,被群山和湖水環抱,風景絕美。庭院內柔風秀水、曲廊通幽,建筑精致古典,頗具江南詩意。入口處高高的圍墻和防守森嚴的警衛,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座“高冷”、謝絕觀賞的莊園,其實,這座百年莊園對住店和消費的客人是開放的,而園林環境和文化歷史是它最大的優勢和特色所在。
從國賓館南門進入,沿著小路前行,在右手邊可以看見“西湖國賓館”的匾額。穿過掛有匾額的大門往里走,便可看到國賓館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水竹居。水竹居始建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是劉莊花園中一座竹結構的亭子,這里翠竹成林,緊鄰西湖,水竹相映,每逢夏季,漫步于竹林中,幽靜怡人,十分愜意。
在國賓館,除了竹子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樹種共計200多種。主要以水杉、香樟為主,配以江南水鄉較為典型的樹種楓楊,以及色葉樹種如紅楓、烏桕、無患子等,呈現四季色彩斑斕的景觀效果,觀賞價值極高。園內古樹名木繁多,有百年樹齡的樟樹、桂花樹、雞爪楓等,還有數株大型百年黑松,其中有一株生長在一座人工小島上。黑松本是喜干旱環境的植物,卻在此處生長百年,可見其根基深厚。而園內花的品種則以傳統的杜鵑、梅花為主,種類繁多。園林的造景和管護是國賓館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國賓館每年用以園林養護和建設的費用占到總營收的0.85%,2012年以來又繼續增加園林建設投入,總金額達到5000多萬元。目前,園內負責養護的工人包括插花、清理、盆景管護等在內共有七八個。
除了富有特色的綠植和花草外,園內精致的建筑也同樣美輪美奐。20世紀50年代,著名的建筑大師戴念慈曾對園內的布局和房屋建筑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造,既保持了老劉莊的風貌,又兼備承接重要外事接待任務的功能。采用的是嶺南園林別墅樣式的設計風格,飛檐翹角、簡瓦磚雕,使園內整體建筑大氣又不失精巧。在這里,所有建筑的高度均不超過兩層,房屋樓宇之間以廊、橋、水、路相連接,與周圍環境相映成趣,融為一體,體現了典雅、和諧的韻味和移步異景的意趣。近幾年,為進一步優化景觀布局,增強庭院的生態美,國賓館開始分區域逐步改造,依照“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的原則,在布局上堅持生態優先,在不破壞原有樹木的生長態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行人工造景。其中7號樓康莊經改造后,原本樓前的大草坪現已加入了水景、灌木和綠籬帶,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加強了空間美感。
作為典型的園林式酒店,國賓館目前一共有143個客房,每個房間面積在35平方米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房間可以直接觀覽西湖景觀,推開窗就是一幅秀麗的西湖水墨畫,足以讓住客體驗到足不出戶賞西湖的妙趣。
國賓館的美不僅僅在于園林環境本身,還在于它歷經百年凝聚的園林文化和領袖文化。為鞏固其特有的園林文化,國賓館特邀浙江大學歷史學家,歷時數年編撰《劉莊百年》,記載國賓館的百年發展史。此外,國賓館還代表浙江接待過毛澤東、鄧小平、尼克松等多位國內外元首,在園內的八角亭還發生過震驚中外的大事——《中美聯合公報》草簽,被基辛格稱為是改變世界格局的地方。國賓館也是毛澤東最喜歡的居住地之一,他曾27次下榻此處,在這里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農村發展綱要16條》和《工業發展40條》等重要文件,并在此讀書、采茶、觀雪、學英語,享受獨特的江南風情和閑余之樂,為此國賓館還立下“毛澤東采茶處”、“毛澤東賞雪處”等石碑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