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燕延安市廣播電視臺,陜西延安 716000
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突破與創新思路
雷曉燕
延安市廣播電視臺,陜西延安 716000
近年來,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競爭激烈,為了實現高收視率,在競爭中不被淘汰,要對新聞節目做出高水平策劃,結合當地特色,設計富有創意、滿足群眾需要、貼近當地民生的新聞節目。本文對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解決路徑做了簡要探究,旨在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提供借鑒。
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突破;創新
近年來,地方電視臺憑借民生新聞這一深受大眾喜歡的特色節目與中央電視臺相競爭,然而目前,地方電視臺的大部分欄目都是與民生新聞相關的,節目類型的單一化傾向對地方電視臺的競爭力有所影響,為了適應人們需求和時代發展,地方電視臺必須進行新聞節目改革和創新,改變單一化現狀。
地方電視臺以本地區的市民和城郊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以滿足當地群眾對電視節目需求為目的的電視媒體。目前,我國有2 000多家地方電視臺,3 000多部類型不一的電視節目,萬余電視欄目。地方電視臺最初成立時往往存在經費不足、技術不硬等問題,但是隨著不斷摸索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電視臺早已發展成國內電視媒體行業中規模龐大、數量繁多、活躍度高的電視群體。目前,資金技術等問題然是制約地方電視臺繼續發展,使其已然實力不及中央電視臺的重要因素。
2.1 呈現出明顯的克隆現象
地方電視臺要想在激烈的電視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有創新意識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正因如此,地方電視臺必須重點關注當地的新聞事件和地方特色來策劃地方新聞節目。但是,現今大部分地方電視臺存在明顯的“克隆”現象:對于當前出現的某一比較火熱的電視節目進行模仿甚至是直接克隆,然而事實是雖然這些節目可能受到觀眾的一時喜愛,但由于其毫無特色,幾乎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甚至最終會受到詬罵。
2.2 存在著用語失衡的現象
各地方電視臺一般采用本地方言和全國通用語言——普通話兩種語言進行新聞節目播報,其中本地方言雖然獨具當地特色,但是卻僅適合面向本地人群,這樣不僅不利于觀眾量增長,而且也限制了新聞素材的選擇范圍。相關調查表明,方言類的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觀眾群體以當地中老年人為主,其他外來人員很少收看,這就造成了受眾面狹窄的問題。而且地方方言類節目如若用詞不當,有淪為市井新聞的危險。地方電視臺必須要注意保持地方方言和普通話在新聞節目中使用的平衡度,避免用語失衡。
2.3 新聞價值與創新度匱乏
對歷年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進行調研發現,很多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創新度匱乏,新聞價值不高。很多新聞節目雖然做到了用事實說話,但是新聞報道僅停留在簡單描述事實層面,并未進行深度梳理,以致新聞價值往往不高;此外,很多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團隊人員由于自身技術水平和專業素質的限制,新聞制作成果往往過于簡單化、單一化,缺乏創新,不能吸引觀眾眼球,更不能引起觀眾共鳴。
2.4 部分節目存在刻板、模式低俗的問題
一個新聞節目是否具有高價值和良好收視效果,取決于它的內容質量和播放方式。目前,地方電視臺出現民生新聞熱,很多節目內容基本一致,克隆問題嚴重,以致節目不能吸引觀眾,收視率日益降低;而且由于節目制作成本高,很多地方臺不得不為了提升經濟效益而在新聞節目中加入一些不符合原本價值觀要求的因素,甚至是采取低俗的模式以吸引眼球。
3.1 創新電視臺新聞節目報道的形式與內容
新聞節目的價值評判取決于該節目能否有效引起觀眾興趣以及它帶給觀眾的有益信息量。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新聞價值做了具體定義分析,認為具有時效性、顯著性、接近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五大特征的新聞才具有價值。而現今很多傳統新聞節目內容展現刻板嚴肅,不能切實親近群眾,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狀,電視新聞制作必須創新節目形式,貼近群眾生活,在保證新聞真實性、有效性的同時,吸引群眾關注。
3.2 結合本土特色,凸顯地域文化
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要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制作獨具地方特色的新聞節目,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節約節目制作成本,而且獨具特色的節目定位也更利于吸引群眾關注,提高收視率。因而,地方電視臺在策劃新聞節目時,要充分調研市場需求,制作出滿足群眾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聞節目,并運用具有創意的宣傳方式做好前期宣傳工作。比如筆者供職的延安電視臺,在本土特色凸現方面就策劃制作了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新聞系列節目,大型系列報道《黃河流過的村莊》《穿
越白于山》《精準扶貧到我家》等都是這方面成功的實踐,《延安新聞》收視率多年一直位居全臺其他欄目之首。
3.3 基于平民本土視角,鏡頭對準基層
地方電視臺面向的是廣大當地基層群眾,新聞節目的受眾主要是當地群眾,報道內容主要是當地各方面新聞,這決定了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必須基于本土平民視角,切實關注基層問題。這對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要求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第一,選題要切實貼近當地群眾生活和需求;第二,新聞報道要保證迅速及時報道第一手新鮮資訊;第三,新聞記者要有創新意識,尋找有價值的新聞素材。例如退耕還林報道中,我們策劃的《口述退耕》,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我們的家園》等報道中的平民視角,基層聲音都讓新聞接了地氣,帶了露珠,深受歡迎。
3.4 圍繞節目形態創新、在差異中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有差異才有價值,地方臺在制作新聞節目過程中只有提高創新意識,打造本土品牌,才能吸引關注,實現成功發展。首先要設計適合本地觀眾需要、獨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欄目,比如可以結合當地民族文化設計新聞欄目;其次要設計符合觀眾興趣的特色欄目,比如可以以故事情節展開的形式報道新聞;此外,節目設置還要不斷融入新的滿足觀眾需求的元素,隨時關注群眾生活動態,比如可以設置群眾熱線,幫助群眾解決一些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問題,像兒童被拐較為嚴重的地區可以設置尋親相關節目,幫助本地百姓尋找親人。
3.5 構建新聞節目研發團隊,實現市場化運營
地方電視臺要構建新聞節目的研發團隊,吸收具備較高專業知識的相關人才,針對新聞節目的內容、形式設計、收視情況、發展動態等進行專業研發,實現新聞節目的科學發展,實現效益增長科學化、長期化,提升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形象定位和觀眾收視率。
綜上所述,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實現成功發展,提高競爭力,地方新聞節目必須重視創新發展,準確把握地方特色定位,創新節目形式和內容,貼近民生,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生命力,實現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新發展。
[1]呂峰,楊澤華,陳燕.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突破及其創新[J].新聞傳播,2015(4).
[2]張愛杰.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突破及其創新研究[J].新聞傳播,2014(2).
[3]林亦敏.地方電視臺新聞報道方式創新談[J].新聞傳播,2010(7).
G2
A
1674-6708(2016)168-0049-01
雷曉燕,延安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