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功
(寶雞文理學院 地理與環境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寶雞市旅游地理區劃及地域旅游合作探究
陳曉功
(寶雞文理學院 地理與環境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指出了旅游地理區劃能夠發現地域旅游資源的特征,明確旅游資源的地域分布規律,確定未來發展方向,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地域旅游合作能夠將旅游資源重新配置及優化組合,形成知名度更高的旅游產品,獲取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寶雞市旅游地理區劃和旅游合作進行了探究,以期為寶雞市擬定旅游具體區劃和旅游業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旅游地理區劃;地域資源;地域旅游合作
旅游地理區劃是對已經存在的某旅游地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進行的一種地域分類與整合。劃分地域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地域旅游資源的特點,明確其地域分布規律,確定其未來發展方向,以取得良好的旅游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
1.1 旅游地理區劃的一般準則
從旅游發展的觀點出發,經過對各地區旅游資源不同特點進行比較和分析,考慮到主導因素、整體性和完整性等準則,展開旅游地理區域劃分。這是展開旅游地理區劃的一般準則。
1.2 寶雞市的旅游地理區劃和等級系統
1.2.1 旅游地理區劃
寶雞市行政區劃分為市區和縣區,即3個區和9個縣。3個區分別是:金臺區、渭濱區、陳倉區;9個縣分別是:鳳翔、岐山、扶風、眉縣、隴縣、千陽、麟游、太白和鳳縣。旅游地理區劃應該在行政區劃的基礎上進行和展開,因而主要分為市區和縣區兩大層面。很明顯,這樣的區劃彰顯了寶雞市良好旅游資源,抓到了主要因素。但是應當注意在分區時,要讓地域既能夠照顧到行政區域的全面性,又突出各地域的特色旅游資源,還要在劃分面上適應不同地形和地域的經濟文化交通狀況,這樣做利于政府的整體調控及治理。
1.2.2 旅游地理區劃的等級系統
旅游地理區劃通常按市、省、國家三個層面進行。一級為國家級、二級為省級,一和二級旅游地理區劃側重于全面性,三級旅游地理區應主要是市縣。寶雞市旅游地理規劃屬于第三級區劃。在市級以下也可以分為三級,分別是適量旅游帶、旅游圈及旅游景區。
1.3 寶雞市旅游地理區劃設想
依據旅游地理區劃一般準則和分級體系,筆者認為寶雞市的旅游地理區劃應該在市區和縣區的基礎上按照以下方法來進行設定:將寶雞市劃分為四個旅游帶和一個旅游中心,四個旅游帶分別是以隴縣、千陽為主的寶雞西北鄉村生態人文綜合帶;以麟游、鳳翔、岐山、扶風為主的寶雞東北文化特色小吃帶;以太白、眉縣為主的寶雞西南山區生態休閑帶;以鳳縣為主的寶雞西南羌族少數民族文化帶和以陳倉區、金臺區和渭濱區為主的市區旅游購物中心。這樣設定最大的特色是四帶圍一中心,形成環狀放射模型,組成了特色旅游圈,輻射周邊旅游。這樣的組合模式一方面保持了旅游規劃和行政區的嵌合,另一方面也可形成自己的區域特色,統一且有地方韻味。
地域合作的目標是將各地的旅游資源進行優化組合,重新配置,統一開發,最后形成規模更大、結構更佳、知名度更高的旅游產品和市場體系。筆者認為應從如下的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2.1 地域旅游的合作模式
區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一般有政府主導、行業引導和市場主導3種。寶雞市地域旅游合作應當實施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調節合作共贏的發展戰略。在地域旅游合作中政府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地域旅游合作應當遵循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能搞花架子或者半途而廢。
2.2 地域旅游的途徑
地域旅游合作一般存在三種途徑,分別是資源資源型、資源市場型及資源市場相互融合型。寶雞市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在與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外地域之間進行合作洽談時,應當發揮本地的文化和自然資源,采用資源市場型的地域旅游合作方式,開發和發展旅游產業。相應地,在與市內或市外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地區探討合作時,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則更傾向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地域旅游合作的重點是培育優勢旅游產品,應當采用資源資源型的合作方式。例如當下陜西省陸續發展的幾條省內精品旅游文化路線中就有類似于扶風法門寺、岐山周公廟等線路是和寶雞相關的。因而,要在充分發展自身特色文化與歷史古韻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尋求和省內外其他熱門旅游景區特色文化的合作。
2.3 建立區域旅游發展的協調和利益分享機制
在地域旅游合作的大背景下,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非協調發展。例如若旅游資源不屬于同一個行政區,則很難統一協調跨區開發同一旅游主題的產品。不同的政區各自為政,為獲取一己私利,在考慮整體旅游產品的推出上無法協調統一,最終會淡化旅游景區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使旅游產品逐漸消亡。例如在寶雞地區,存在好幾個各具特色的旅游圈:佛家圣地法門寺、常羊山炎帝陵、鳳翔東湖與泥塑、五丈原諸葛廟、關山草原、周原遺址、岐山民俗村等,為了提高寶雞旅游產品的知名度,開發一條適合寶雞特色的旅游路線,各縣區應當進行合作,以實現“多贏”。再例如法門寺景區之前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在投入了大量資金后因旅游人數達不到要求而又下放到寶雞管轄,這無形之中將使法門寺的開發受到影響。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而不能只圖眼前利益。
進行旅游地理區劃時,要遵循旅游區劃的主導因素準則、旅游區和行政區域和諧一致發展等準則,以便于政府對地域旅游產業的干預和控制。地域之間在旅游產業發展與競爭中出現的問題,可依據“協作發展,共利共贏,求同存異”的原則,通過地域合作來解決。
[1]劉月皓.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背景下天水市旅游發展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2]朱美寧.寶雞市旅游景區空間結構重建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3]衛 紅.基于博弈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旅游合作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4]劉書明.基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政府合作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3.
[5]韓剛團.大西安都市圈旅游空間結構優化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6]頡 潔.跨界經濟區旅游合作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7]秦關民.論地域分異規律在旅游地理區劃中的主導作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1):113~116.
[8]秦關民.論地域分異規律在旅游地理區劃中的主導作用[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6(2):6~8.
[9]王英利,耿繼祥,張海鷹,等.論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在旅游地理區劃中的作用[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51~54.
2016-08-19
陳曉功(1991—),男,寶雞文理學院地理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
F592.7
A
1674-9944(2016)17-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