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穎,張 嵐,汪 鵬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面臨的危機及對策
張文穎,張 嵐,汪 鵬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指出了“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中心的地位、處理數據的能力是工作人員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加強圖書館硬件建設、轉型升級服務等新時期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對的策略。
“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
長期以來,圖書館在許多高職院校是一個最底層、完全被邊緣化了的部門。而在當今這種信息泛濫、圖書館不再信息壟斷的“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更面臨巨大的挑戰。圖書館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立于不敗之地,是當今高職院校圖書館急需思考的問題。
2.1 圖書館信息中心地位面臨的挑戰
在信息匱乏的年代,圖書館曾是讀書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可檢索信息、自習、消遣……而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尤其“互聯網+”行動計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提出,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受網絡信息泛濫;紙質文獻向數字化轉變、紙本圖書借閱率大幅下降、讀者不再熱衷紙質文獻收藏;用戶信息需求復雜多樣,不再滿足簡單的文獻信息提供等因素的影響,訪問實體圖書館的人數逐步減少,圖書館在線咨詢的數量也在減少,圖書館已不再是用戶發現信息資源的唯一入口和首選。用戶可通過百度文庫、道客巴巴等就可以查詢過去只能在圖書館擁有的參考資源中找到的信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也使圖書館書目越來越邊緣化;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電子書的出現使傳統圖書館服務日益弱化;在線學習和開放教育的普及也對傳統的學習方式形成沖擊;電子學術期刊也使得印刷型版本陳舊過時,電子圖書的不斷豐富等都讓圖書館顯得越來越無用。由此可見,在“有問題,找百度”的信息時代,圖書館的發展存在著如何聚集人氣、留住用戶的危機問題。
今天,學生通過數字化手段接觸信息。學生智能手機中的谷歌應用讓他們可以查詢過去只能在圖書館擁有的參考資源中找到的信息。那些老套的參考咨詢工具也不再受青睞。
2.2 圖書館處理數據能力面臨的挑戰
在“互聯網+”時代,每天都會有信息被創建、被發布、被復制,信息總量迅猛增長,根據IDC2011年統計,每兩年全球信息將翻倍。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用戶深受困擾,因為用戶很難方便、快捷、準確地檢索到所需的數據資料。圖書館作為知識服務的平臺,面對價值巨大,但價值密度卻不高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如何將海量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快速完成海量數據的價值“提純”,從而告知讀者以下兩個問題:①如何選取網上海量的信息資源;②如何將網頁上的重要信息實時、完整保存。這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函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2.3 圖書館工作人員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傳統工作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借還業務,管事模式也不再是單純的服務型,工作方式也會發生本質的變化,而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圖書館員來說,他們絕大部分并不是圖情及相關專業人員,他們也不懂如何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加工和整理,如何將網頁上的重要信息實時、完整保存,只能應付一些簡單的借還業務。因此,現有的圖書館員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拓寬館員的知識面、增強館員業務能力、培養出能滿足數據服務需求的高素質的數據館員是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人員挑戰。
近年來,隨著教育普及化工作的推動,高職院校最低錄取分數線持續走低,加之職業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一直處于被歧視的一面,覺得它低于本科教育,讀高職是很多家庭和學生的無奈之舉,職業院校的學生也普遍被認為是傳統意義上的“失敗者”,導致了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低下。高職院校招收的大都是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個人素養水平不高的學生。這些學生缺乏求知欲和探索欲,很少主動進入圖書館,即便進入也是走馬觀花,用以打發時間。據我國圖書館界研討會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以體閑及通俗讀物為主,極少閱讀經典名著以及專業性、學術性的書籍。
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為教學科研和專業建設提供信息文獻資源服務是圖書館的永恒主題,因此我們要在“服務”二字上做文章,轉型升級我們的服務,通過彰顯價值,得到重視,通過“有為”變得“有位”。
4.1 加強圖書館硬件建設
4.1.1 創建移動圖書館等多種服務終端
在“互聯網+”時代,高職圖書館可依托校園互聯網創建移動圖書館,在教學樓、實訓樓以及學生生活區設立多個數字閱覽機等移動設備,將紙質圖書轉化為數字圖書,并且將服務擴展至平板電腦、手機、電子觸摸屏等多種服務終端,讀者只要通過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就能實現查閱書、借閱書的功能,只要用手機掃描一下數字閱覽機上的數據,就能免費閱讀上千本好書,從而實現圖書館移動服務。
4.1.2 優化圖書館館舍格局
幾乎每個高校圖書館都有獨立的館舍,除了常規的閱覽區可供學生自習之外,現在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均在走藏閱一體路線,除了這種空間合并之外,館內還可以設立專業資源文獻館、服務于小班教學的研討空間、有利于休閑交流的咖啡廳、會議室、報告廳、教師辦公室等,通過物理空間的改變,使現有館舍發揮多元化空間功能,提高圖書館人氣。
4.2 轉型升級圖書館服務
4.2.1 深入各科研、教學單位提供主動服務
圖書館始終以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戶的層次不同,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就不同。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主要用戶是教師和學生。教師主要通過圖書館進行科研項目申報、學科論文查詢等學術研究活動,因此對CNKI、萬方等數據庫和各類電子資源需求較大;學生則通過圖書館以完成學習任務,主要為借閱各類專業圖書、熱門圖書以及在寫畢業論文時借助數據庫。針對以上用戶需求,圖書館可組織各學科館員,深入各部門、教學單位及時、主動了解師生信息需求,提供主動服務。通過開展讀者滿意度調查、讀者座談會、館長接待日,建立各種讀者意見反饋渠道(“讀者之聲平臺”、咨詢臺和讀者留言本等),獲取讀者服務要求,主動提高服務質量。
4.2.2 開展創新服務
(1)創建館中館,方便讀者查詢資源。一是創建專業資源庫,針對各校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創建,重點收藏該專業的行業規范、標準、考證資源,同時可結合專業實訓室建設開展,這樣教師就可帶學生進入該專業館實施教學和研討。二是創建考證考級資源中心,在該館擺放考證、考級專用書籍、仿真試題等,如二級建造師仿真試題等,通過大的復本量,也允許學生輕微涂寫,滿足學生考證、考級需要。
(2)與科研處形成“聯動機制”。科研處發布課題申報信息→教師提交申報信息→科研處及時將申報人信息反饋給圖書館→圖書館主動聯系課題申報人提供信息服務。
(3)服務二級學院。一是提供專業情報:聯合學科館員將各專業圖書館現有文獻資源(包括專業藏書、期刊和專業常用網站)整理成單后提供給各二級學院,并定時推送與專業密切配合的文獻信息。二是提供資源建設平臺:結合重點、特色專業建設、信息化教學建設,圖書館提供建設平臺并定時維護。三是教會讀者利用資源,圖書館可自主開發類似《信息素養》這樣的課程,并將本課程作為一門通識課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進行學習。還可通過定期舉辦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各專業常用學習網站等信息查閱講座,提高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及時將圖書館新書、最新雜志等信息通過網站發布公告,并在圖書館閱覽室設立本周或本月新書架、暢銷書展區等,引導讀者閱讀。
此外,圖書館還可充分發揮其信息資源的優勢,通過開展情報分析、學科趨勢分析等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服務。也可開展讀書月活動、讀書分享活動等服務校園文化的一些拓展性服務。總之,只要圖書館主動動起來,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專業建設中去,既彰顯價值,也會獲得存在感和應有的地位。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教高[2015]14號[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5.
[2]曾廣麗.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危機及其應對策略[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23):122~126.
[3]王 莉.“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J].圖書情報導刊,2016(5):78~80.
[4]謝蘊江.當代大學生閱讀現狀及圖書館服務對策分析[J].教育觀察,2016(1):35~37.
[5]金艷榮.關于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思考及建議[J].黑龍江史志,2015(2):64~65.
2016-08-03
張文穎(1980—),女,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高職園林教育、病蟲害防治和土壤生態方面的研究。
G251
A
1674-9944(2016)17-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