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梅
河北省高邑縣東塔影學校
?
談語文背誦的技巧
王會梅
河北省高邑縣東塔影學校
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語文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好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教學與學習離不開背誦,在實行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今禾,背誦不但不應該受到輕視,而且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實踐早證明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兒時背誦的古典詩詞,盡管當時不解其中的含義,卻常常一生難忘,終身受益。古往今來的許多國學大師,都具有博聞強記的特點。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錢鐘書先生也能任人隨便從書中抽出一段來,就不假思索、流暢無礙地背出來。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征博引,成為一代大家。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來背誦的。背誦的古詩文多了,自然就為語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背誦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一個人會不會背,背后記住的東西的多與少,就是能力的體現。甚至可以說,一個人背誦的功夫能決定他一生的成就。魯迅先生就是因為讀得多,記得牢,才編成了中國第一部小說史。現在許多學生,閱讀分析能力不強,表達能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腦中無米,說起話來、作起文來當然困難。將來做學問、搞研究,也只有積累的知識多了,才能融會貫通,才容易產生新的聯系,形成自己的新觀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的背誦能力,此時就轉化成了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轉化成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背誦既然有這么多的好處,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能夠背誦更多有益的東西呢?這里談一談我的一些體會:
這種方法是通過錄音、錄像、掛圖、幻燈、表演等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記,提高識記效果。指導背誦《黃繼光》一課時,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讓一個同學表演黃繼光“頑強前進→身負重傷→奮不顧身炸火力點→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的過程,同學們邊聽邊看,發揮聯想,好像身臨其境,這樣學生記住了黃繼光頑強戰斗,英勇犧牲的過程,課文內容也基本能記住,效果很好。
這種方法是借助少量文字符號聯結其內容,增加記憶能量。具體做法是,先理解課文大意結構,抓住關鍵詞句,設計要背誦課文的綱要,然后再充實細節,以致背誦全文。指導背誦《綠色的辦公室》第二自然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表格:
方位上面下面中間樹樁草棚前實際事物(天空)(草地)(樹樁)(草棚)(鍋、水壺)作用(屋頂)(地板)(椅子)(臥室)(廚房)
先讓學生填寫表內內容,然后再要求記住這些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背誦這段話就顯得輕松自如了。
背誦《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自然段:“魚成群結隊(魚何等之多)地在珊瑚叢中(夢幻般的水下美景)穿來穿去(何等的活潑自由)。”此時由解說法轉用導讀法,師生互換導讀:“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好看極了);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橡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樣類似一問一答式的練讀練背,學生頗感有趣,很快便能背誦。
背誦《趙州橋》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抓住句子的表達形式:“這座橋不但……而且……。橋面兩側有……欄板上……有的刻著……有的刻著……還有的刻著……所有的……。”邊讀邊欣賞那些優美的詞語,反復誦讀,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很快就能背誦出來。
這種方法是讓學生逐字逐句理解,逐段逐段背誦,由句到段,由段及篇循序漸進的背誦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中低年級。指導背誦《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逐字逐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確作者每一句話都圍繞一個特點來寫,先寫數量,再寫顏色,接著寫大小,深淺,最后寫形狀,學生理解了這些特點,背誦這段話也就沒有困難了。
用發揮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容易進入意境,有助于記憶。如背誦《荷花》第四自然段時,好像在花即是我,我即是花的幻境中。“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這是由于“我”看荷花看得入神了,不知不覺地和荷花融為一體。“我”“翩翩起舞”,“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我停止舞蹈”“蜻蜒飛過來,告訴我”什么?“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什么?這些聯想與想象多么豐富,多么有趣,多么令人神往,當然一經背誦就難以忘懷。
這種方法是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或結論,進行分析比較,尋因覓果,探索推理的方法,從而達到理解課文,背誦課文的目的。指導背誦《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第三自然段時,我先向學生提了兩個問題:“亞里斯多德是怎么說的?”“伽利略是怎么想的?”學生經過閱讀、思考,明確了亞里斯多德的話和伽利略推理得出的兩個不同的結論。背誦時,學生就可以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話和伽利略的思維方法,推理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層意、段意,然后再借助層意、段意,理清課文的思路,把全部內容背下來。指導背誦《三味書屋》第三自然段時,筆者先讓學生分層概括層意,總結歸納出:這段話可以分三層,第一層寫“早”字的樣子,第二層寫“早”字的來歷,第三層寫“早”字的作用。然后,學生再借助層意來背誦課文就容易多了。
要多樣化、趣味化。在背誦訓練過程中注意不斷地進行語感、情感、美感的熏陶,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背誦不是死記硬背的苦事,而是閱讀過程中的一種自覺的需要,一種美的欣賞,更是一種樂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