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青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
初中化學教學中圖示的應用
李淑青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化學基本概念是構成中學化學知識的基本內容,各個概念是形成化學科學知識體系的單體,各個概念單體經過一定的組織化就構成了中學化學學習內容的基本結構,初中化學概念的學習既是形成化學概念的過程,又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由于要求的改變,我們普遍感覺到化學概念復習很吃力,而且掌握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而化學符號及其使用規則是化學學科所特有的言語,是化學科學研究物質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重要工具,是學習化學的基礎,九年級化學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和搞好化學用語的教學,使學生習慣運用化學符號的語言,來正確表達化學過程及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習高中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用語的典型結構形式,對它們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達到會寫、會讀、會用,了解它們的化學意義。”即做到懂、會、對。化學用語比較抽象,一開始學生往往難以理解,為克服這些認知上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然后在物質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教學里,加深理解,形成規范定格的化學語言,并會用這種化學語言正確地表示和研究各種化學變化過程及規律。但是新課改前的化學人教版,還是現在新課改后的化學人教版以及其它版本,論述元素概念、元素符號、化學式所表示的意義都比較抽象,教師在講解元素符號、化學式表示的意義時,都遇到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動力不足、容易懈怠、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理解元素符號、化學式所表示的意義比較含糊,也容易混淆,造成學生生搬硬套,影響學生以后對化學的學習。經教學實踐發現,適當運用圖示教學法,對于這一難題的解決有著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現舉例說明如下:
由上圖可直觀得出,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構成,過氧化氫分子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硫酸分子由硫原子、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氧化汞分子汞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由于上述不同分子里的氧原子都有8個相同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在化學上把核電荷數為8的一類原子總稱為氧元素。可見元素是對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核電荷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并且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右圖是裝有氧氣的集氣瓶,由圖示可直觀得出:
1.元素符號“O”表示的意義:宏觀方面:表示氧元素;微觀方面:表示1個氧原子。
2.化學式“O2”表示的意義:宏觀方面:表示氧氣,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單質,微觀方面:表示1個氧分子,1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
化學符號周圍數字常見情況用圖示法進行分類、對比、推理和歸納如下:
⑴正前方的數字:只有微觀意義,即某種微粒(分子、原子、或離子)的數目,共有三種類型:
①元素符號正前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原子個數。例:3Hg表示3個汞原子,用圖示可表示如下:
②離子符號正前方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例:4Mg2+表示4個鎂離子。
③化學式正前方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例:2H2O2表示2個過氧化氫分子,用圖示可表示如下:
⑵化學式中右下方的數字:表示該物質分子中的某元素的原子個數。例:H2O2中的“2”表示一個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一個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如上圖所示。)

⑷離子符號右上方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例:Al3+中的“3”表示1個鋁離子帶個3單位的正電荷。CO32-中的“2”表示1個碳酸根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
綜上所述,用圖示法一表示出元素概念、元素符號、化學式及其它化學符號周圍數字表示的意義時,使學生容易理解,又不容易遺忘,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