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林業管理站,湖北宜昌 443500)
?
淺談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趙兵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林業管理站,湖北宜昌 443500)
【摘 要】建設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而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關系密切,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林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只有將林業與生態文明有機結合,才可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順利實現。本文分析了林業與生態文明之間的密切關系和林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林業建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 生態文明建設 地位 作用
黨的十八大將“美麗中國”作為我國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在其“五位-體”的總體布局中納入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意志和決心的充分體現。而林業處于生態文明的基礎地位和前沿陣地,以關鍵的角色發揮著先導作用。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斷提出了更高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巨大。這就需要有機地協調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而發揮好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所謂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并將人與自然關系的精神狀態積極優化,達到兩者的和諧發展,進而發揮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的職能。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關鍵,而且也為林業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新挑戰。兩者之間關系密切。
1.1 林業是重要的生態文明建設載體
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來說,林業發展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林業建設能夠發揮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空氣污染以及洪澇災害等方面治理生態問題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保護濕地和森林資源,還承擔著構建和傳播生態文明的莊重使命。
1.2 林業具有獨特的生態文明建設地位
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環境質量、生態安全、生存健康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實現從“求溫飽”向“盼環保”和從“謀生計”向“要生態”的兩個轉型日益成為更多人們的訴求和期盼。生產大量生態產品是林業所承擔的重要任務。生態產品為一種能夠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發揮著維系生態安全和保障生態調節等方面的功能。作為生態建設的核心理念,生態產品的生產及生態服務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全局性影響。這就需要將林地、濕地、沙地及森林植被保護和建設好,從而把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提供給社會。
1.3 林業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重要保障
森林資源是林業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其作為規模巨大的循環經濟體,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障。生態文明作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社會系統,通過林業建設可以在解決好各種生態問題的同時,將木材、藥材、竹材等各種物質資源提供給社會發展。各種林業材料通過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推動社會的發展。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桌椅、竹炭纖維衣物等均為來源于林業生產材料的發展。人類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經歷生態文明建設,而建設生態文明就離不開相應的物質基礎,林業建設與相關要求恰恰符合,因而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與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關系重大。林業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發展林業與新時期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符合,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2.1 提供生態資源
在我國,森林屬于寶貴的生態資源,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需要森林資源的支持。林業生產可通過林木培育把光能向生物能轉化,在提供生產生活能源保障的同時,木材、果實、花卉等各種森林資源產品的價值也很重要。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發展林業能為生態資源總量的增加提供幫助,使生態物種得到豐富。
2.2 保護生態環境
當前,人們所面臨的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形勢非常嚴峻,水土流失、荒漠化、干旱、氣候變暖、空氣和噪音污染等環境問題不斷為人們敲響警鐘。發展林業對于水土保持、涵養水源、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茂密的林草覆蓋使水土得到保持,面對生活生產的各種碳排放,森林資源可以有效固碳,通過氧氣釋放對空氣污染進行改善。此外,發展林業還能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使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平衡得到維持。
2.3 傳播生態文化
形成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為生態文明的基礎,生態文明建設受到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多重影響,而社會生態環境能夠發揮對人們思想教育的啟迪和引導作用。生態文化可以通過發展林業而進行形式多樣的傳播,將社會生態文化氛圍營造出來,從而讓人們對林業在生態文明中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積極參與到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之中,有力地促進強大生態文化力量的形成。
當前,我國所面臨的生態文明建設形勢日趨嚴峻,脆弱的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嚴重、生態產品短缺性比較普遍,這就需要對林業建設高度重視。
3.1 將林業可持續發展列入重要日程
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對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給予高度重視。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整合并藕合生態建設、生態產業以及生態文化三要素,以此促進生態文明的實現。這就需要在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框架之中將林業建設納入,由此來總體性規劃林業建設。
3.2 因地制宜進行育林、造林
要充分對造林所在區域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植被以及歷史背景等進行綜合考慮,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原有的地帶性森林植被以及水體,依據本地地勢充分體現鄉土植被的地位及作用,并且對植物組合的多樣性以及穩定性也加以考慮。同時,要要依據功能分區合理規劃布局具有不同主導功能的森林。
3.3 注意林業政策的合理調整
首先,逐步進行生態保護向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的轉變。一是加速發展森林生態休閑產業。通過森林生態休閑基地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相應的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高度重視發展非規劃林地造林。要對農民在可利用之地種植當地珍貴樹種給予鼓勵,并且還應開放處置權,保護收益權。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應對農戶進行鼓勵,使其將林下土地資源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獨特優勢盡量發揮出來,積極發展林下種植和養殖等。其次,對造林樹種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積極改進林種、樹種單一結構的現狀,并對造林樹種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第三,轉變傳統經營方式。在大力發展人工林過程中,要注重其經營方式向可持續經營轉變,并且要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發揮出森林的復合功能,使生物的多樣性得到更好地保護。
總之,建設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而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關系密切,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林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只有將林業與生態文明有機結合,才可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順利實現。建設林業生態文明為一項綠色環保公益事業,能夠在改善人居環境和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樹叢.發揮林業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J].國土綠化,2012,(2).
[2]盧毅.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探析[J].現代園藝,2014,(1).
[3]覃磊.試論生態文明建設對林業科學發展的促進[J].林業科技,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