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子淳博士 彭華偉博士 劉 鑫副教授(、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 0000 、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 重慶40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務英語系 北京 0009)
“互聯網+”創業模式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
嚴子淳1博士彭華偉2博士劉鑫3副教授
(1、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3002、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重慶401120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務英語系北京100029)
“互聯網+”作為我國目前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引擎,在當下新常態的經濟發展形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相對傳統創業模式,本文基于互聯網創業的視角,探討了在該過程中如何進行創業模式轉型升級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并從互聯網融資渠道、互聯網跨界融合等方面加以論述,為當下的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互聯網創業的進一步繁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意義。
互聯網創業轉型
基于目前我國正處于創新推動創業、創業帶動創新的經濟發展新常態,黨中央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政策上大力扶植自主創業,其目的就是實現我國從目前的規模化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升級為以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基于對社會上創業創新行為及風氣的鼓勵與支持,2015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的概念,以加強全社會范圍內的創業創新平臺構建。隨后,同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進一步出臺《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內,我國新登記注冊的市場主體1292.5萬戶,注冊資本20.66萬億元,新登記注冊企業365.1萬戶,同比增長45.88%。在“草根創業”的浪潮下,雖然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以及政策然引導,然而創業的成功率并不盡如人意,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創業企業的失敗率高達70%以上。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創業者資金缺乏,經驗不足,未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網絡,從而無法跳出傳統創業的競爭模式,導致創業失敗。
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企業完善自身商業邏輯認識的過程,從基礎層模式過渡到差異性模式的過程(Morris等,2003)。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則從價值主張的視角出發,是對運營及盈利模式的再設計(0sterwalder,2005)。對于創業企業來講,其商業模式則是創業者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意義建構和意義賦予,是這兩者協同作用的結果(Grimes,2012)。商業模式創新就是通過引入可盈利商業模式從而打破既定規則的過程(Markides,2006)。商業模式創新既是對現有商業規則的打破又是對新的商業規則的建立。通過轉型創業商業模式,使創業者獲得不同于傳統企業商業模式的競爭差異,從而在復雜激烈的動態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取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基于以上的概念界定,技術創新學派認為,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可以通過商業化來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從戰略的角度來講,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源自于企業戰略變革與轉型;從營銷的角度來講,對于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基于顧客價值的,將商業模式的創新看作是為滿足顧客要求方式和挖掘顧客方面而實施的創新行為,從這種角度來講,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的行為邏輯(王雪冬、董大海,2013)。
2015年,“互聯網+”的概念首次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而“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成果結合當下社會經濟運行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過程。“互聯網+”這一全新概念的出現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推動社會技術創新、提升效率以及提升實體經濟創新能力及生產力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并正在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新動力。早在21世紀初,國外學者就討論了互聯網經濟形勢下企業向電子商務模式轉型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經濟地位飛速發展,企業的競爭方式從產品銷量的競爭轉化為生態體系的競爭。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種經濟行為中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進行預測,做出決策與交易已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轉型方向。由此,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應運而生,創新企業商業模式不僅是企業創造并傳遞價值的保障,也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方式,而新創企業尤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依賴度更高。因此,面對新形勢下的創業動向以及經濟格局,在“互聯網+”的創新浪潮下,全社會范圍內已逐步形成在創新要素大環境下,以互聯網基礎設施為前提的社會經濟運行與發展模式的變革與轉型。基于此,對創業模式進行相應的轉型是創業者在當下復雜而激烈的動態市場中的新生存法則。
相對傳統創業模式,本文基于互聯網創業的視角,探討了在該過程中如何進行創業模式轉型升級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并從互聯網融資渠道、互聯網跨界融合等方面加以論述,為當下的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互聯網創業的進一步繁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意義。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業模式成為理論界學者所關注的熱點,并且商業模式的思維創新模式為創業者開拓了一片新的視野。Morris等(2005)對商業模式的定義為企業逐漸明晰本企業商業邏輯的過程,從基礎層模式過渡到差異性商業模式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在學術界所謂商業模式的創新就是指企業發生戰略變革過程中的決策與規劃,這一過程包涵分析、識別、規劃、導入、實施等一系列規劃流程。一般來講,某個時期商業環境的變化隨之也會帶來戰略轉型或者漸進調整式的商業模式演變。
(一)商業模式創新
關于商業模式,在制度創業的研究領域把創業者技能置于新興場域來進行分析,有三種特定能力是處于新興場域中的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具體就是:將制度變革理念化為行動的能力;將制度創業建立穩固聯盟的能力;充分了解利益相關者文化規則以及具備實踐性管理經驗的能力(Maguire等,2004)。從領導力角度來看,企業領導者的創新精神將帶動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肖挺等,2013)。基于組織內部的角度,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主要源自組織內部變革和技術升級兩個方面。從宏觀環境的角度來看,商業模式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技術背景與經濟形勢的影響。立足于拉動消費者需求的角度,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與經營壓力的驅使,并且在特定的行業中,競爭的激烈程度使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所注入動力的強度也有所差異(李紅等,2012)。
(二)互聯網創業模式
目前在學術界,關于互聯網思維的界定目前尚未有明晰的定義,然而在具體的實踐行為中,互聯網既是一種現象又是一項工具,對于在現下市場環境中創業者的意識形態和戰略決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國外學者將互聯網商業模式按照11個種類進行劃分,分別為:電子商店、電子商城、電子采購、電子拍賣、第三方市場、虛擬社區、價值鏈服務、價值鏈整合、合作平臺、信息經紀人、信任服務等。新技術變革帶來的互聯網技術浪潮和產業模塊化創新對商業模式的創新有著驅動的作用(Amit和Zot,2001;Yovanof 和Hazapis,2008)。
互聯網環境下,企業的經營者對企業資源、客戶價值以及盈利模式組合方式的創新是對企業關鍵能力重塑的過程,必然會導致在商業模式的層面發生戰略轉型。基于目前的制度環境,對于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定義,普遍將其看作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對傳統商業類型的整合,具有全新的商業運作組織架構,在各種商業渠道之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相比于傳統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商業模式具有更高的創新性,在高價值和易盈利的特點下也伴隨著高風險的特性。因為相比發達的經濟體中,在轉型制度環境中競爭、創業等行為所面對的風險與不確定性要更多(Puffer等, 2010)。
伴隨著互聯網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展,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應運而生,創新商業模式不僅成為互聯網時代廣泛關注的熱點,并且在相關的研究領域也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商業模式至關重要,通過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設計來達到創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對于互聯網創業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資本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資源,其在創業過程中起到了整合創業者所擁有資源的重要作用。隨著當今社會互聯網經濟以及全球一體化的迅猛發展,科技的創新不僅表現在多元化的創業形式,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以往創業者的融資方式。以互聯網技術為驅動引擎的新型創業融資模式正逐漸替代傳統的創業融資模式,創業者從依靠信貸、風投機構等傳統的創業融資形式。過度到今天,微金融、互聯網眾籌、個人對個人借貸(P2P)等以互聯網經濟為依托的新型融資模式不斷涌現,并且仍舊在不斷的繁榮壯大中。由此可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不僅在降低創業者融資成本方面做出了貢獻,同時創業者也可以及時全面地向潛在投資者展示自己的創業項目,表達融資訴求并且進一步向投資者清晰化創業的進程,使投資者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所投項目的具體情況與進程。
(一)互聯網創業融資模式
目前,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銀行借貸為主的間接融資和以VC、PE為主的直接融資等這些傳統的融資模式對于中小創業者來說不僅成本較高、抵押困難而且程序繁瑣。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科技的創新促進了創業活動體制的變革,基于互聯網創業而衍生的各種新融資模式也隨之在全球范圍內層出不窮,這些新出現的創業融資模式為創業與創新行為注入了更多的資金源。積極尋找新型的融資模式,以較低的融資成本獲取更為自由的創業環境,已成為新形勢下創業者的一種融資趨勢(Bruton等,2015)。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以眾籌為主的互聯網創業融資模式應運而生。從這種創業資本融資模式的參與動機出發,創業者的動機不僅僅包括單純的融資還包括對自身創業項目的宣傳、構建與資助者之間的長期聯系、得到認同感、掌握控制權、獲得融資經驗與管理知識等。這種互聯網融資形式的創業資本積累模式最早出現于美國,其具體模式就是項目發起人以互聯網通訊技術為依托,這種融資模式大致為項目發起人將一定目標融資額度的創業項目信息公布于線上,并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向全體社會籌集無償募捐或有償融資。這種模式的融資行為是出現在次貸危機出現后,基于發達國家對創業融資的制度環境決定性變革之由。伴隨美國的《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umpstart 0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出臺,使得眾籌合法性得到了顯著增強,有利于眾籌進一步發展,并且擴散到全世界范圍。
(二)互聯網創業融資特點
由于互聯網開放性,互聯網創業融資平臺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呈現著多元化的特征,以互聯網經濟為依托的新型創業融資行為中,無論是投資者特性,還是從創業領導者特征,與傳統的創業融資理論相比,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著諸多的更新。因此,與傳統的創業形式相比,選擇新興互聯網創業平臺的創業者多元化的商業模式顯現得更加豐富(Lehner,2013)。
“互聯網+創業資本”的新型平臺式融資模式相比其他傳統形式的融資模式有以下特點:
一是在公共網絡平臺上,尋找創業資本中的創業者可以與資助人在平臺上進行交流,以共同的價值為基礎,從而在資助人處得到共鳴,而項目發起人獲得的資助也會隨著資助人社區收益的提升而提高(Belleflamme等,2014)。因此,互聯網創業者自身的背景、經驗在其尋求創業資本的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影響。二是投資者可獲得創業者及創業項目信息的有限性,投資者僅能夠借助網上的文字描述、圖片或視頻來了解項目,難以深入了解創業者的全面信息。相對傳統的融資模式,“互聯網+創業資本”這種新型融資模式由于缺乏嚴格的信用評級,從而導致了后續執行環節面臨著眾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影響最終創業資本獲得的融資效果。在未來的研究中,如何在互聯網融資平臺上降低融資風險,如何了解創業者的相關經驗和背景,探究影響互聯網融資效果的因素對于互聯網創業者如何更好地進行融資,以及進一步優化“互聯網+”模式創業資本的融資市場,降低在互聯網金融下的創業項目投融資創新模式的風險性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目前對于產業革新及其模式創新在戰略層面的關注主要聚焦于對企業的戰略變革階段的具體實施規劃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踐落實,通過將二者的變革路徑結合起來,分析企業具體采用何種戰略來引導商業模式的創新。目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當下經濟形勢新常態,互聯網已成為目前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的加速引擎,引領我國創業的新一輪浪潮。國內學者李海艦等(2014)根據互聯網思維的內涵以及特征,認為傳統企業進行再造方向就是打造網絡化生態、全球化整合、平臺化運作、員工化用戶、無邊界發展以及自組織管理的智慧型組織模式,其研究認為互聯網思維包括三個層次:即精神層面、理念層面和經濟層面,其中在精神層面就是建立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的共事氛圍;理念層面就是打通虛擬實體、打破時空約束,將一切極致化、模塊化的過程,并且還包括對大眾力量的利用和通過免費賺錢以及用戶的本位主義;互聯網經濟則是更多地聚焦于交易技術、交易結構和交易績效這三個層面,與之相對應的內涵框架則是長尾理論、市場均衡理論和消費者主權論。
當前,在以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產業內部經濟活動,以及基于互聯網產生的經濟活動總和中,各行各業間由互聯網所引發的影響和沖擊隨時都可能發生,并隨之產生著新模式的經濟活動,企業的生存模式已經從傳統的產品生產、服務輸出逐漸轉化為生態體系的競爭。在目前的改革新形勢下,互聯網經濟作為新生代的經濟形態的典型代表,在社會的整體經濟運營環節中起到了合理優化配置的作用,也代表著傳統經濟形態轉型變革的新方向以及我國創業發展趨勢的新動態。
現階段的世界各大經濟體也都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緩慢復蘇期,相比之下,我國經濟增速仍然是比較高的。然而相比過去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相對較緩的平穩發展期,這表明經濟增長模式處于“換擋期”,我國經濟已經不能夠單單依靠外部巨額資本投資和勞動力密集擴張的模式來實現經濟增長。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為全球貿易增長緩慢,外部拉動力明顯下降,大型基建投資逐漸放緩,內部驅動力明顯不足。面對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形勢,改變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慣有心態,積極轉型為經濟穩健增長新常態必須深化改革、加強創新,在這中間互聯網將是至關重要的橋梁,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過去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我國固有的經濟形態分布以及產業格局劃分,不僅在第三產業中發展出多種多樣的創新商業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與轉型,也對第二產業甚至第一產業之間滲透著這種變革趨勢。本文將互聯網創業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通過內化特定情境、特定主體,探討了在“互聯網+”時代,創業者作為創業、創新主體如何通過創業模式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以在創業過程中獲取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并在市場的浪潮中立足與發展。本文的深入探討不僅拓寬了互聯網創業的理論研究,對當前的互聯網創業者有著深遠的實踐意義,并且能夠對政府扶植的創業孵化項目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必然會帶動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等全行業的從技術到模式再到組織的全方位互聯網化。由此可見,擁有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平臺從商業模式的根本上深化改革、實施創新,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業模式,才是在第三次產業革命浪潮中的生存之道。
1.Morris M, et al.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58(6)
2.Osterwalder A, et al.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 Business, 2005,15(5)
3.Grimes M. G. To thine own self be ture? The process and consequences of “pivoting” during idea-stage entrepreneurship[D]. Vanderbilt University,2012
4.Markides C.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need of better theor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6,23(1)
5.王雪冬,董大海.商業模式創新概念研究述評與展望[J]. 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1)
6.Puffer,S.M.,McCarthy,D.J.,Boisot,M. Entrepreneurship in Russia and China: The Impact of Formal Institutional Voids[J]. Enter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0(5)
7.Amit R, Zott C. Valuecreationonebusiness[J]. Strategy Management. 2001,22(2)
8.Yovanof GS, Hazapis GN[J].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services, or business models?2008,45(4)
9.Battliana, J. Agency and institutions:The enabling role of individuals social position[J]. Organization, 2006, 13(5)
11.李紅,呂本富,申愛華. SNS網站競爭生存及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因素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2,24(8)
12.Bruton G, Khavul S, Siegel D, et al. New Financial Alternatives in Seeding Entrepreneurship: Microfinance,Crowdfunding, and Peer-to-Peer Innova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5, 39(1)
13.Lehner O M. Crowdfunding social ventures: a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 [J]. Venture Capital, 2013, 15(4)
14.Belleflamme P, Lambert T,Schwienbacher A. Crowdfunding: Tapping the right crowd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 29(5)
15.李海艦.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 中國工業經濟, 2014(10)
中國民航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基于‘互聯網+’視角的航空公司大數據營銷戰略”(10401103);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青年創業項目商業模式創新研究”(15JGC157);中央高校基本金項目“中國民航業社會經濟貢獻評價理論與實證研究”(3122015Z008);天津市2015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互聯網經濟下天津市制造型企業服務化轉型升級戰略研究”(TJGL15-051)
F713
A
嚴子淳(1986-),女,天津人,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公司治理。
彭華偉(1976-),男,四川成都人,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創業管理。
劉鑫(1981-),男,遼寧大連人,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