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常堃 蔡婧 李為民 李世華 劉杰 田繼成
工廠化杏鮑菇中細菌性病害防控措施
李軍 常堃 蔡婧 李為民 李世華 劉杰 田繼成
導讀:杏鮑菇是工廠化栽培的第二大食用菌品種,但其在工廠化栽培中極易受到細菌性病害的侵染,如不有效控制及防范,很容易造成病害大規模暴發,導致生產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十堰市工廠化栽培中對杏鮑菇為害較重的托拉斯假單胞桿菌為例,對杏鮑菇細菌性病害病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措施,降低假單胞桿菌對杏鮑菇的為害。
杏鮑菇Pleurotus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側耳、雪茸,有“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稱[1],其菇肉肥厚、質地脆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通過多年栽培、研究,杏鮑菇已成為工廠化栽培的第二大食用菌品種。所謂工廠化栽培,就是集模擬生態環境、智能化控制、自動化機械作業于一體的生產方式。但在工廠化生產模式下,一旦發生病害,如不進行有效控制及防范,很容易造成病害大規模暴發,導致生產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托拉斯假單胞桿菌曾給十堰市相關企業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為此以該菌為例,對杏鮑菇細菌性病害病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措施,降低假單胞桿菌對杏鮑菇的為害。

托拉斯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tolaasii,是杏鮑菇褐斑病的病原菌[2],20℃為其最適生長溫度,適宜生長溫度為15~35℃[3],杏鮑菇的栽培溫度能滿足病菌的生長,栽培培養基的酸堿度也適合病菌的生長。該病害傳染性極強,發展蔓延速度快,一旦發生,不易控制。
杏鮑菇感染托拉斯假單胞桿菌后,子實體首先會產生淡黃色黏液,感染處菇體形成水浸狀斑塊,最后使菇體表面變成黃褐色,嚴重的會導致子實體畸形并腐爛發臭,部分黃色黏液會順勢流入下層栽培袋,導致下層杏鮑菇子實體發病。
細菌性病害多發生在夏季,高溫、高濕是托拉斯假單胞桿菌良好的生長條件,托拉斯假單胞桿菌的傳播媒介有帶菌土、帶菌水、帶菌杏鮑菇孢子、帶菌培養料、帶菌菇蠅等[4],一旦栽培管理條件不良或預防措施不到位都有可能發生病害。
4.1 杏鮑菇栽培種的制作
配制培養料時應嚴格控制好濕度,保證菌袋濕度不超過65%,如使用液體菌種應適當降低濕度;裝袋后如果不能及時滅菌,不要將菌袋封口,待可以滅菌時再封口。
4.2 接種
選擇抗病性強的優質菌種,接種前確定菌種安全性,接種時,一定要保證菌袋溫度降到20℃,同時操作人員應戴口罩和帽子。
4.3 培養室的清理
在培養室使用之前,用2%新潔爾滅溶液對其進行消毒,有條件的可以結合臭氧發生器等對培養室消毒。消毒后待培養室干燥后方可使用。
4.4 發菌管理
發菌培養時一定要把溫度控制在25℃以下;保持培養室濕度在60%~70%,濕度過小會導致培養料失水,反之則易感染細菌性病害;根據溫度情況保持良好的通風;定期對培養室進行檢查,如發現染病菌袋及時清理。
4.5 出菇管理
出菇階段是菌絲再一次直接暴露于大環境的時候,此時如果管理不當,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出菇階段要盡量減少人員進入菇房的次數,進入菇房前應穿好工作服并用75%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對手部進行消毒,進入培養室后要把門關好;同時加強對疏蕾工人的培訓,小菇蕾形成時期是最易被感染的階段,此時疏蕾時要注意疏蕾工具的消毒,并注意不要割傷其他幼蕾,一旦發現感病幼蕾及時清理;定期檢查培養室,一旦發現要立即清理感病菌袋,感病菌袋放置處要遠離生育室;出菇結束后,做好出菇區環境的徹底消毒,保證良好的生長環境。
[1]郭美英.珍稀食用菌杏鮑菇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福建農業學報,1998,13(3):44-49.
[2]張瑞穎,胡丹丹,左雪梅,等.平菇和雙孢蘑菇細菌性褐斑病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學報,2007,34(5):549-554.
[3]支月娥,黃建春,汪毅,等.杏鮑菇細菌性病害病原菌研究[J].食用菌,2009,30(2):60-61.
[4]徐巖巖.托拉斯假單胞桿菌侵染平菇傳播途徑及其弱毒菌株誘導抗病機理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李軍,湖北十堰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442800
常堃,蔡婧,李為民,李世華,劉杰,田繼成,十堰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