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瑋琳 布媧鶼·阿布拉
摘 要: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重點。一號文件連續十幾年關注農村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的需求則是重中之重。金融支持是農戶收入增長的強有力保證,特色優質的資源要得到合理的開發就必須依托金融支持才能得以良好地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也需要農村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農村金融的重要性和農村金融對農戶的支持,本文從農戶在農業生產中投入資金不足的角度出發,分析了自我籌集、財政支持、金融機構信貸支持三方面對烏蘇市農戶收入的影響和利弊,針對烏蘇市農戶投入生產資金不足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夠提出對策。
關鍵詞:金融支持;自我籌集;財政支持;信貸支持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20
Abstract: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has been focused on our country. The No.1 document has been pay attention to rural problem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griculture w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of farmer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support was the powerful guarantee of farmer's income grow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 must rely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get good development.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lso needed the support of the rural financial aspect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finance and the support of rural financial for the farmers, the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farmers' insufficient fund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pu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usu city's household income from self-rais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redit support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own opinions to the lack of production funds 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Wusu's farmers.
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 self-raising; financial support; credit support
1 新疆烏蘇市基本概況
新疆烏蘇市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天山北面,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之要津,是通往霍爾果斯、巴克圖、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門戶,處于烏蘇—獨山子—奎屯“金三角”區域的核心位置,烏蘇市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比如光熱為棉花、番茄、瓜菜等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使烏蘇成為國家和新疆自治區優質棉基地、糧食基地和畜牧業基地。2013年底被列入“第八批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項目縣市后,新疆烏蘇市開始在全市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了全市農業現代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業規模化發展,合作社成為推動農業標準化的主力軍,為烏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動力。2016年6月,烏蘇市與新疆國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農業等4個領域的深層次合作戰略,這為烏蘇市農業的更快、更穩發展提供了基石。同年,烏蘇市與兵團第七師簽訂兵地共榮項目,兵團第七師為烏蘇市免費提供萬畝棉種、萬畝化肥以及一萬畝機采棉免費采摘,提供優質的技術指導,為烏蘇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增添亮麗一筆。這些優越的區位優勢以及雄厚的項目支持為烏蘇市農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 新疆烏蘇市農業發展狀況
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烏蘇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46億元,增長8.7%。當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7 105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489 111萬元,林業產值5 020萬元,畜牧業產值146 646萬元,漁業產值1 007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 321萬元。目前,烏蘇市正在推行農業標準化,已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2個,建設面積達到1.55萬hm2。示范區帶動完成土地整合3.67萬hm2。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40項。示范區農作物長勢長相明顯優于其他農田,這22個標準化示范區兩年累計新增農業產值1億元,輻射帶動區域新增農業產值1.94億元。全市農業進入結構調整期,傳統的產業結構正在向優勢產業轉型。
2.1 新疆烏蘇市種植業發展狀況
總體來看(表1),全市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棉花面積增幅稍大,其它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小麥玉米總產都有所減產,番茄總產有小幅度增加,棉花有很大的增幅,其它種植作物有所減少。但是最新數據顯示,到了2015年棉花的面積調減2.63萬hm2,替代棉花的為小麥、玉米、番茄等特色作物。種植業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全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繼續優化農產品市場。
2.2 新疆烏蘇市畜牧業發展狀況
2008年畜牧業總產值3.83億元,同比增長9.4%;年末牲畜存欄63.15萬頭(只),出欄40.2萬頭(只),出欄率63%,商品率85%。肉類總產量2.66萬t,同比增長4.72%;產綿羊毛1 355 t,奶類產量1.66萬t,同比增長2.9%。2012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欄78.12萬頭(只),同比增長10.38%;出欄各類牲畜72.44萬頭(只),同比增長8%;出欄率達102.35%,商品率達到90%;肉類總產量達到3.218 6萬t,同比增長4.9%;奶類產量達2.31萬t,同比增長12.68%;禽蛋產量3 050 t,同比增長1.6%。2014年末牲畜存欄達81.89萬頭(只),增長0.36%;牲畜出欄93.63萬頭(只);總產肉量3.84萬t,增長1.93%。羊毛產量1 462 t,下降6.04%。禽蛋產量3 910 t,增長8.3%。奶類產量2.28萬t,增長0.04%。全市的畜牧業依然占農業的比重比較低,畜牧業產值僅占農業的20%左右,農戶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種植業,農戶來自畜牧業的收入占20%左右,農民與牧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拉大。
2.3 新疆烏蘇市農戶收入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烏蘇市2010年農民純收入10 149元,比上年同期純收入上漲34.28%。2014年農民純收入15 603元,比上年同期純收入上漲7.08%。其中種植業收入預計為9 799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2.8%,比上年增長1.63%,比去年下降1.2%。
2.4 新疆烏蘇市農戶收入渠道來源
烏蘇市農戶收入來源呈現多元化發展,已經不再是以單一的農田收入為主,他們還靠外出務工、出租不動產、從事個體經濟等非農活動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將主要來源投入農田,收成之后所得收入具有時間局限性,農田的作物需要在生長成熟期之后收獲,之后還需要去買賣才能賺得收入,其中還有可能種植的作物供大于求,物價下跌,造成農戶虧本經營。其次,農民收入依靠政府的資金補貼和政策補貼,這種方式的支持使農戶的收入情況有良好轉變,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少和困難的問題。再次,農民沒有資金投入農田,一般向銀行借款先進行生產投入,之后賺了錢再去還款。
3 金融支持新疆烏蘇市農戶的發展情況
3.1 內部支持農戶情況——自我籌集
烏蘇市農戶內部主要以自我籌集為生產性投入的主要來源,比如面對農田投入的資金不足,農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湊夠資金,通過賣掉一些資產或者向家人朋友借錢,盡可能去買自己所需要的農業用具、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等。這種籌集來源是最快、最直接的支持方式,也成為多數農民的首選渠道,但是一些農民通過自我籌集并未改善投入資金緊張的局面,反而負債累累。這種自我籌集資金投入農戶生產的方式,不是多數農戶理想的選擇。
3.2 外部支持農戶情況——財政支持
財政支持是農村金融的有力杠桿,政府對農業的大力支持有目共睹,尤其是針對新疆這種多民族匯聚、較為偏遠的地區,更是實施了優惠政策和各種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對農民都做到了實惠,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入相對增加了一些,在全市實施的農作物良種補貼、小麥農資綜合補貼等惠農政策取得了落實。但是,盡管政府有這樣的支持和幫助,落到實地之后進展仍很慢,仍沒有達到最大化地惠農。比如烏蘇市古爾圖鎮的農戶主要以放牧為生,政府通過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不僅轉變了農戶的觀念,而且也轉變了他們過去單一低效率的經營生產方式,使他們向多元化、現代化經營的生產方式發展。再如,烏蘇市大力鼓勵種植蔬菜,每座大棚補助2 000元,在烏蘇市八十四戶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鄉的農戶得到了實惠,積極性明顯得到了提高。西大溝鎮是烏蘇市玉米主產區,該鎮玉米種植面積達到總耕地面積的85%以上。2009年在種植玉米每公頃補貼10元的惠農政策實施之時,該鎮1 786戶農民種植的0.35萬hm2玉米獲得了260多萬元補貼,人均增收290元。
3.3 外部支持農戶情況——信貸支持
2014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55 754萬元,比年初增加18 117萬元,增長2.5%。其中農業貸款余額351 786萬元,貸款數額在不斷擴大。當地農戶的信貸需求主要是生產性信貸需求,其次是流動性信貸需求,如果通過很好的、恰當的方式滿足農戶的兩種信貸需求,則能有效提高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產出以及增加農民收入,增大社會效益,增強社會和諧。在農村最主要的金融機構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在烏蘇市鄉鎮中農村信用社是主要服務于農戶貸款的機構,農戶貸款占其發放貸款的90%以上,大部分的農戶貸款都屬于小額貸款。小額信貸對農戶收入的增長有顯著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戶生產經營的資金約束,發展時間不長的小額信貸在貸款規模和質量上迅速發展,貸款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上也優于其他貸款。
4 金融支持烏蘇市農戶中存在的問題
4.1 財政支持的資金使用效率低、困難多
全市的財政支持農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問題。對農戶補貼工作任務艱巨,形勢嚴峻,財政補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涉農補貼矛盾比較大,尤其是棉花目標價格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存在一定的問題。財政補貼雖然實施了,但是程序緩慢,補貼到達農戶手上需要的時間長,可能會造成生產投入的不及時,造成損失。
4.2 信貸對農戶的支持力度不足
農戶資金貸款為農戶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信貸支持主要是小額信貸,發展也很迅速,對農戶的信貸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農戶收入的,對農村農戶緩解資金緊張有一定幫助,但是小額信貸的發展時間不長,存在著一些問題。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并未建立一個完整的信貸體系,建設的不完善造成農戶的貸款不能準確及時下放,而存款規模限制了貸款規模的進一步增長。小額信貸的資金約束和下放經驗不足造成小額信貸配給現象嚴重,覆蓋率低,單筆金額受限制等。
4.3 政府部門未充分發揮職能,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政府部門缺乏監管,執行力不強。和種植業相比,畜牧業的發展相對落后,任務很艱巨。部分鄉鎮還沒有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思路來改善牧民的收入水平。基層的技術力量薄弱,專業科技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金融機制尚未健全。
4.4 未充分發揮當地產業優勢、發展特色產品
烏蘇市當地的優勢產業并未發揮其資源的優化配置,提起烏蘇市人們大多想到的只是烏蘇啤酒,其實還有很多特色的農產品鮮有人知,當地并沒有把特色的資源充分利用。龍頭企業很少,帶領農戶發家致富的更少,特色農產品并未有一個完整的發展路線。
5 對促進當前農民增收的對策及建議
5.1 進一步落實惠農利農的政策,有效實施財政政策
落實國家和新疆自治區、烏蘇市對農民的各種支農、惠農政策,有利于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全面落實各級財政支農建設專項資金,以保證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僅僅依靠信貸支持是無法根本解決農戶的生產經營資金問題的,在信貸支持的同時也需要輔以適當的財政政策和資金引導,金融機構與財政共同支持,相互反哺,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以及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擔保基金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適當補償涉農金融機構的風險,滿足農戶生產經營的資金需要。
5.2 進一步加強信貸支持,使金融機構能夠為農民提供實效
農村的經濟建設很大程度依賴于政策性金融,政府可以對金融信貸機構進行整改,讓合作性和商業性銀行機構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互補與合作,盡可能地為農戶創造更寬廣的貸款渠道,調動農戶的積極性,使其投入更多心思在農業生產上,創造出更多的財富。農戶收入的增加反過來也能夠輔助金融機構事業的進展,在金融機構良好的支持環境下進行良性循環,更好地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發展。
5.3 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和信貸建設,政府充分發揮其職能
建議擴大信貸總額與信貸范圍,增加信貸覆蓋率。貸款金額應根據農戶信用等級來區別對待,針對農戶時手續簡單程序方便,縮短貸款時間。給農戶通俗易懂地講解信貸,更好地把資金投入到生產經營中。政府要充分發揮其職能部門的作用和職能,高效地為農戶辦事,為農戶著想,把農民的利益放到實處,提高農戶的積極性和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農業現代化。
5.4 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延長產業鏈
烏蘇市特色農產品眾多,比如九間樓特色農產品紅薯、紫薯,蔬菜林果業的反季節大棚種植等。對這些特色農產品進行生產加工包裝一體化,比如特色產品之一的紫薯,在鄉里種植后進行加工,加工成紫薯條、糖果、紫薯片等,經精美包裝再進行銷售,延長了特色產業的產業鏈。不僅可以利用一些閑散的勞動力,還可以增加九間樓鄉農戶的就業率和收入。建議把全市的特色農產品發揚光大,創造自己的品牌,找到一條適銷對路的渠道來增加農戶的收入。同時,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積極引導農戶,著力發展優勢產業,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茂偉.金融支持農戶農業投資路徑探析[J].金融發展研究,2008 (11):76-77.
[2]費玉娥,劉濤,劉志英.新疆樣本縣(市)農戶借貸行為調查分析[J].新疆財經,2009(5):41-46.
[3]楊紅麗,辛瑞.新疆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與農戶收入增長實證分析[J].新疆財經,2010(2):49-52.
[4]張小東,張莉.關于財政與農村金融并舉促進民生的思考——以疏附縣財政支持農村金融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1):66-68.
[5]蘇新泉,喬樸,蘇誠,等.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破解農民貸款難題[J]. 西部財會,2013(2):4-7.
[6]中國人民銀行迪慶中心支行課題組,李昆云,郭懷亮,木曉琳. 金融支持高原特色農業問題研究——以迪慶藏族自治州為例[J].時代金融,2013,29:318-320, 326.
[7]張迎春.農村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以西部某市農村金融的實踐為例[J].時代金融:下旬,2013(11):189-189, 201.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研究課題組,謝煊,白西榮,張會疆. 新疆財政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5(3):92-96.
[9]晉奇,張成玉.農業信貸需求發展瓶頸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1):16-17.
[10]賈文龍.對合肥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模式的思考[J].山西農業科學,2015(10):1372-1376.
[11]周成,王芳,唐梅.農業信貸對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貢獻度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4(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