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


一、國外高鐵快遞發展經驗
(一)法國TGV模式
法國是開展高鐵貨運業務最早的國家,早在1984年,由SNCF和法國郵政合作在巴黎—里昂高鐵上開通TGV郵政專列,長度為425公里,運行速度為270km/h。后又設計運行“Sernam2000”,2012年運行高鐵貨運專列,高速貨運列車的載重量可達120噸,約為TGV郵政專列載重量的2倍(TGV郵政專列凈載重能力為61噸),運行速度達300km/h。SNCF設計運行的貨運專列在提高速度的同時,大幅提高了運能,為法國中長距離快件運輸提供服務。
(二)德國高鐵快運模式
德國高鐵運送快件經歷了幾個階段:1994~1998年德國鐵路專門成立貨運代理公司(為德國鐵路和THL合資),負責鐵路貨運業務。通過租賃貨運中心來開展貨物的運輸服務,其運營模式為委托運營,利益分配模式為根據工作量來分配;2000~2004年正式開始城際快運,此時列車運行速度為160km/h,運能很高(有效載重為500t),客車和貨車在同一條高鐵線上運行,一般為貨夜和客白交替運行;2004年起,德鐵開啟綜合物流運輸模式,并通過整合多種運輸方式形成公鐵聯運和空鐵聯運等平臺。
(三)歐洲高鐵快遞模式
歐洲高鐵貨運最早于2012年首次測試運行,是由歐洲鐵路部門和GEC CAREX(快運集團)共同實現的。為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根據時效性和發出班次的不同特征,歐洲快運推出“特快專遞”“標準快遞”和“普通快遞”三種類型運輸產品,時效性依次降低,價格也依次降低,但主要運輸還是以高附加值、高時效性的產品為主,產品運輸更加靈活。
二、我國高鐵快遞發展現狀
(一)我國高鐵快遞現有產品
根據中鐵快運官網統計數據,截止到2014年底,開通高鐵快運業務的城市已達到151個。其中根據時效性不同,我國高鐵快運有“當日達”“次晨達”“次日達”和“隔日達”四種產品,能夠靈活地提供服務。(見表1)
(二)我國高鐵快遞無制度標準
目前,我國高鐵快遞模式尚不成熟,對我國高鐵快遞開行列車及時刻沒有固定標準。對于高鐵快運是使用動檢車還是客車,是在夜間開行還是在白天運輸,是在客運站分揀還是建立專門的貨運中心,只在起點站和末端站運輸還是設立中間站開展高鐵快件運輸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的制度標準,發展模式尚處于摸索階段。
(三)我國高鐵快遞無配套設施
目前高鐵站及配套設施主要都是為客運運輸設計,沒有專門設計的裝卸站臺、進出通道和裝卸工具,且將快件運輸至客運列車的空間,只能靠人工進行裝卸,沒有機械化設備操作,極大地增加了運輸成本,造成運輸效率低下,不能規模化、集約化處理作業。
三、我國高鐵快遞發展趨勢
(一)我國高鐵快遞將在全網展開
根據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其中建設客運專線1.2萬公里以上,包括“八縱八橫”專線。我國高鐵網絡將進一步完善,運輸能力將得到巨大提升。
(二)高鐵快遞運量將大幅上升
近幾年我國快遞業快速發展,快遞業務量自2008年的15億件上升到2015年的206億件,增長近12倍,每年都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快運運量仍會保持大幅增長,且越來越多的快件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對時效性要求極高。待高鐵快遞模式成熟后,預計高鐵快遞運量也將呈現快速增長的發展趨勢。(圖1)
(三)高鐵快遞將會多元化發展
目前,我國高鐵快運產品分為“當日達”“次晨達”“次日達”和“隔日達”四種,未來根據時效性和快件附加值的不同,以及高鐵貨運專列和車次的開行和多元化,我國高鐵快運未來提供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
四、對我國高鐵快遞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高鐵快運運行制度
鐵路對于高鐵快運業務應盡快規范,對于安檢要求、裝卸作業、倉儲配送、責任管理等問題,修訂相應的管理辦法,確保規范運作。同時,對于運行時刻及列車運輸設計方面,要充分考慮高鐵快遞在速度上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方案,體現出高鐵快運在實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優勢。
(二)盡快設計高鐵快運專列
我國高鐵快運可以通過開行快運專列模式運行,通過借鑒法國高鐵貨運模式,根據我國現有高鐵設計及制造技術,在開行時速300km/h線路上設計時速為300km/h或者250km/h的快運專列,通過對車廂的專用設計,提高高鐵快運運能,實現高鐵快運規模化、集中化的高效運輸。
(三)實現多種運輸方式聯運
我國高鐵快運發展要考慮快件時效性要求高的屬性,與公路和航空等開展業務協作,發揮各自優勢來實現共贏。高鐵對于中長途“點”到“點”的運輸具有優勢,但要真正實現“門”到“門”的靈活運輸,進一步提高運輸服務的時效性,進而做大市場份額,就要考慮充分調動運輸資源,打造綜合物流運輸平臺。
(作者單位為北京鐵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