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由于政策加強監管,互助保障平臺遇到危機,但有危就有機,就看何種經營模式能夠走出來資本狂歡下,監管如同一盤冷水,讓局中人冷靜下來。在網絡互助保障平臺不時傳出千萬級融資的情況下,保監會11月3日發文對網絡互助保障平臺進行了定性及提醒。
公告顯示,當前部分網絡互助平臺以“互助共濟”的名義,公開承諾責任保障,公開宣稱足額賠付和提取準備金等行為涉嫌向社會公眾“承諾賠償給付責任”。保監會還提示,網絡互助平臺存在嚴重誤導消費者、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及容易誘發金融風險等問題。
下階段,保監會將對非法平臺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另外,還規定了定位于公益慈善組織的互助平臺,應明確告知捐助人“捐助是單向的贈予行為,不能預期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回報”。
此次保監會的發文中還特別點名了水滴互助,記者注意到,水滴互助目前已在官網上列出了“會員不能預期獲得確定的保障回報”字樣,整改已經開始。
實際上,此次保監會的發文涉及到了互助保障的諸多問題,目前平臺是否已經整改?金融風險如何得到控制?資本流入趨勢是否會有所變化?針對上述問題,《投資者報》記者采訪了夸克聯盟等多家互助保障平臺,并得到部分相關回復。
防范風險是重要問題
據媒體統計,目前互助保障平臺融資總規模已達2億元,平臺數量超過100家,而涉及的人群更是超過了1000萬元,此次保監會對于行業規范、定位的發文,可謂是“合時宜”。
事實上,這并非保監會首次對互助保障平臺進行監管。早在去年10月份,保監會就發文明確表示“互助計劃”不具備相互保險資質,部分經營主體的業務模式存在不可持續性。2016年5月份,保監會對上述屬性進行了重申,再次表明互助計劃非保險產品。
不過相較于此前兩次監管,此次保監會更突出了互助保障平臺的風險性及誤導性。“僅需9元錢,最高可獲得30萬元賠付”、 “出一碗牛肉粉的錢,得到40萬元疾病保障”,類似的廣告詞此前曾被多家互助保障平臺置于官網的是最顯眼位置,并在各大媒體網站大肆宣傳,這樣的廣告詞以門檻低、賠付高吸引客戶。而如今,這樣賠付承諾受到監管的嚴重警告。
此外,保監會在發文中還提到了互助保障平臺風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誘發金融風險的問題。該問題核心就在于平臺如何對會員上繳的費用進行管理及如何防范賠付中出現的道德風險問題等。
目前,各網絡互助保障平臺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所不同,17互助、同心互助等主要將會員繳納的費用托管給商業銀行,由銀行定期出具監管報告并公示賬戶情況。而水滴互助等則與公募基金合作,將資金托管給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由雙方共同管理。
賠付方面,大部分依托第三方公估機構的審核及評估,抗癌公社還規定了申請受助的社員需提前繳納3000元保證金,如情況屬實,則保證金全部返還,如情況虛假,則沒收保證金,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欺詐行為的發生。
雖然從目前來看,并沒有什么平臺暴露過較大的金融風險,但隨著會員的增加及資管規模的擴大,一些規模性風險可能性增大,而平臺管理能力有限,則會加大這種可能性的爆發。
何時盈利無時間表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保監會還對互助保障平臺的公益性、慈善性進行了強調,這是否說明平臺在盈利方面將更加困難呢?17互助CEO高競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商業機構也可以具備慈善屬性。“如果有一個組織真的是在幫助社會解決困難的話,那么它的盈利狀況一定是非常好的。解決困難與獲取利益并不矛盾,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方式。”
不過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目前幾乎沒有互助保障平臺宣稱自己已實現盈利,大部分運營費用仍來源于股東輸血或外界融資,公司方面“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這也使得公眾對于互助保障平臺持續經營性產生質疑。抗癌公社社長馬丁曾表示,近幾年來公司的運營費用主要來源于個人資金、風險投資及創業創新大獎的獎金,公司目前也在研究如何具備自我造血功能,希望2017年能實現營收平衡。
高競認為,目前互助保障的理念在中國還比較新,整個行業還處于宣傳、引導及培養用戶認知上。“不應該快速實現盈利”。而對于盈利的具體時間表,高競也坦承“現在設立時間表還為時尚早”。
至于盈利的方式,業界也有不同的觀點。夸克聯盟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當會員的規模足夠龐大,也就有了成為“客戶”的可能,我們希望能通過幫助一部分高端用戶提供增值服務,來進行服務變現。抗癌公社方面也有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互助平臺本身應堅持公益屬性,不過可以通過健康領域、金融領域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務以實現盈利。
此外,眾托幫也表示,公司的盈利并不來源于平臺本身,而是為會員提供更多健康醫療服務來實現,成立于2016年年初的眾托幫目前會員數已達330萬人。
行業投資或降溫
目前,網絡互助保障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保監會選擇此時發文,對行業進行規范,大部分從業者都認為這對行業是一個利好,此前“摸著石頭過河”、如履薄冰的互助保障平臺在監管發出之后至少了解了“監管紅線在哪”的問題,從而在宣傳及產品設計上進行自我規范。
眾托幫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保監會此舉可以督促互助平臺在宣傳推廣時明確提示風險,合理引導用戶預期。此外,在促使互助平臺注重風險管理,及對蜂擁而入、打著互助旗號進行違規操作的平臺震懾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下階段保監會將對非法的網絡互助平臺進行調查取證,對于非法網絡互助平臺的投資人,也會依法限制甚至禁止其在保險領域投資,這實際上使得投資人更為謹慎,也是對目前互助保障領域火熱的投資行為的一次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