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楊承志
(云南省昌寧縣林業局,云南 昌寧 678100)
昌寧縣林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張春紅,楊承志
(云南省昌寧縣林業局,云南 昌寧 678100)
指出了林業在昌寧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多年地培育發展,昌寧縣林業生態優勢和經濟優勢凸顯,特別是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核桃產業在面積、品質、潛力三個方面成為云南省第一。但在林業保護與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林業綜合開發利用和創新機制等方面還有差距,必須引起重視。提出了破除傳統林業束縛、樹立現代林業經濟理念,是促進昌寧林業發展的關鍵。
林業;發展優勢; 發展短板;對策建議;昌寧
1.1 森林資源豐富
昌寧縣地處低緯度高原山區,氣候類型多樣,物種資源豐富,林地面積廣闊,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云南省核桃產業發展重點縣和全國首批命名的名優特經濟林核桃之鄉。昌寧縣林業用地面積377.9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6.78%;其中有林地面積311.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1.6%;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63.12%,林木綠化率達69%,是云南省重點林區縣之一;昌寧縣活立木總蓄積1558萬m3,有動植物2000多種,其中:裸子植物19種,被子植物596種,獸類180種,其中國家保護種植物7種,鳥類18種,獸類21種,兩棲類14種,森林資源優勢明顯。面對豐富的資源和難得的發展機遇,昌寧縣把加快林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設生態昌寧、綠色昌寧、森林昌寧,打造生態林業大縣和林業產業強縣的林業發展目標。
1.2 產業特色明顯
發揮林業經濟的助農增收作用,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助推高原特色農業與林業的融合發展。“十二五”期間,發展泡核桃53.8萬畝、澳洲堅果10.5萬畝、油茶4.6萬畝、糯橄欖1.5萬畝、林下經濟3.5萬畝。現有核桃面積180萬畝,農民人均占有5.8畝。2013年全省核桃產業提質增效大會在昌寧召開,明確了昌寧核桃面積、品質、潛力三個云南省第一的地位。2015年昌寧縣核桃總產達4萬t,產值已達11億元,面積規模、質量品質、發展潛力位居云南省第一,是名符其實 “中國核桃之鄉”。實現林業總產值19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3520元,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45%。昌寧縣林業工作呈現出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同步發展的良好勢頭。
1.3 生態旅游前景廣闊
昌寧縣有著很好的自然生態風光,山美、水美、田園城市美,西山萬畝產業示范基地、天堂山原始風光和小灣庫區百里長湖成為旅游開發核心區,在國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全國優選旅游747個項目名錄里,昌寧天堂山生態旅游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名列在內。熱愛綠色、保護綠色等生態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1.4 各級領導空前重視林業工作
2003年,中央以9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2008年,中央以10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09年6月,中央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林業工作會;同年9月,在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承諾了四條應對措施,其中兩條是林業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匯4000萬hm2,二是發展綠色經濟。2012年黨的“十八大”對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并作為黨的執政綱領寫入黨章,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一系列舉措讓我們看到中央對林業的重視程度。2009年11月15日,省委在普洱召開了林業工作會議,作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建設森林云南的決定》,對新形勢下林業改革發展提出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林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成為全黨共識,林業工作得到空前重視。
1.5 國家發展林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大
一是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林業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重點工程繼續實施;二是國家加大林業工程項目的投入;三是中央、省逐級建立了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國家拿錢買生態,對國家級公益林,集體林中央財政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5元提高到15元,省級公益林的補償已正式啟動;四是在林木采伐管理上,中央明確:限額采伐,指標控制,五年內可以結轉使用。群眾擔心林子到戶后只有管護的義務,沒有采伐的權利,現在群眾的顧慮可以消除;五是林地可以流轉,可以抵押貸款,這與耕地有所不同。目前昌寧縣已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14筆、貸款金額59418萬元;辦理集體森林資源流轉19.08萬畝,流轉金額64218.51萬元,為集體和林農增加了大量收入;六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林業發展優惠政策:林業企業從事水果、堅果、中藥材、林木的培育、種植,林產品采集和符合農產品初加工的項目,免征企業所得稅;從事花卉、茶葉以及其它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育林基金標準降為零等。
2.1 保護發展矛盾突出
一是產業發展、基礎建設、木材加工等大量消耗森林資源、占用林地,生態保護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毀林開墾、盜伐林木、非法移植野生樹木等林業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三是林地、林木權屬矛盾糾紛不斷增多。
2.2 林業經濟增長緩慢
一是沒有完全處理好“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之間的關系,“綠而不富”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缺乏龍頭企業輻射帶動,林業產業單一,林農增收緩慢;三是林業產業規模較小,加之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林業經濟增長不夠明顯。
2.3 造林綠化效益不高
隨著城鄉一體化造林的推進,綠化造林由山上轉向山下、山區轉向城鎮,涉及到城鄉居民的核心區域,重栽植輕管理、重保護輕經營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
2.4 林業自身發展困難
林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速崛起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國家經濟發展增速放緩,財政資金壓力不斷加大,加之林業投融資渠道不寬,林業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5 鄉鎮林業工作站職能弱化
各鄉鎮林業工作站管理體制下劃后,有的職責不清、管理不嚴、人員缺編、業務欠缺,工作缺位,職能作用發揮不足。
3.1 破除傳統林業束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改變傳統觀念,從單純利用木材資源向綜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觀資源轉變,拓展發展空間,激發林業生產潛能,實現“四個轉變”。積極推進由采伐天然林為主向采伐人工林為主的轉變,由毀林開荒向退耕還林的轉變,由無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向有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的轉變,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的轉變。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生態林業建設,走可持續發道路的必然要求。
3.2 創新林業改革方式,建立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鞏固完善責、權、利統一的林地林木自然產權制度,積極推進林木權登記發證,健全完善林權流轉、林權抵押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森林火災保險和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險,建立高效的林業服務管理體系,加快國有林場改革步伐,激發林業發展活力;引導涉林龍頭企業與林農聯合開展產業化經營;鼓勵支持森工企業綜合開發林地、林下資源和非林資源,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放活經營權,發展森林種植、養殖業,開發林果、林藥、林地礦產業等;鼓勵支持森工企業跨區域經營,引進縣域外企業和資本聯合開發,擴大經營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3.3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青山向金山轉變”
創新經營森林,實現“綠”“富”兼得。一是立足“生態優先”,抓實綠化荒山行動。全面實施“五綠”、“五邊三化”工程,突出千年茶鄉、核桃之鄉、萬畝櫻花景觀打造;二是立足“依法治林”,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三是立足“提質增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核桃提質增效、高優澳洲堅果和糯橄欖基地建設、林下經濟試驗示范等為主攻方向,組織開展高效林業科技培訓;四是立足“改善民生”,抓好林業項目建設,及時完成年度中央和省財政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資金支出的撥付,確保林農權益;五是立足“落實措施”,提升森林災害防控能力。
3.4 瞄準森林資源優勢,推進林產業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形成山頭種油茶、山腰種核桃、山腳種堅果的發展格局,為發展民生林業,促進山區脫貧、林民增收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二是擴大特色產業加工發展空間,接長林產品加工“短板”,不斷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積極開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采取“商會+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菜、林蜂、林畜等林下經濟;四是以天堂原始森林、沿江高山濕地、小灣百里長湖、萬畝櫻花浪漫之旅等生態景觀為依托,加快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
著眼森林多功能目標,保護培育開發林下資源,提高林地總體產出率;同時變革森林經營方式,加強對森林經營的投入,增加森林培育資金補貼等政策扶持,落實集體林權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與林權流轉相配套的管理辦法、組織機構,以及相應的中介服務組織,通過林權資本化,才能促進昌寧縣林業產業發展。
[1]佚 名.習近平首論林業與全面小康之關系[J].浙江林業,2016(4).
[2]張健榕.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林業產業,2016(5).
[3]尚旭東.云南林業產業發展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2010(6).
[4]李小巧.中牟縣林業產業發展對策分析[J].河南農業,2013(4).
2016-08-25 作者簡介:張春紅(1969—),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
F316.23
A
1674-9944(2016)19-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