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林業局,遼寧 朝陽 122000)
朝陽市龍城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張 博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林業局,遼寧 朝陽 122000)
指出了林下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朝陽市龍城區得到了很好地推廣,也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了龍城區林下經濟的現狀及前景,同時對這種模式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議與對策,以期加強林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體制創新;朝陽市
朝陽市龍城區總面積約為686 km2,人口總數達到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數為13萬人,占該區總人口的65%。轄區內有林地面積16萬畝,區政府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以集體林權改革制度為契機,實行林業類型的分類管理,求林業發展的新思路,大力開發林下產業、開發森林旅游業。積極引導當地農民充分利用現有自然景觀發展森林旅游,依法依規合理利用林地資源,種植中藥材、開發家禽養殖和種植香菇類菌類作物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依靠生態優良資源提高農民收入。堅持把開發和發展林下經濟作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主要產業,以林、種、養立體經營生產,結合多元投入,加強林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經濟發展。
2.1 發展林下經濟的必要性
林下經濟就是利用現有林業資源,結合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充分開發利用林下資源而獲得綠色環保有經濟效益的產品。發展林下經濟有經營場地廣優越的條件。結合農業項目從而開發建設林下經濟項目,不僅提高了農村生產力和農民收入,還可以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對提高當地農民生活質量,改善當地農民生活,增加當地農民收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發展林下經濟的可行性
2.2.1 加強組織的引導
目前各級政府都把引導和扶持林下經濟發展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堅持把林下經濟發展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林業增產增效、建設美好鄉村的重大舉措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遼寧省政府已經成立了由分管負責人任組長、省下屬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遼寧省林下經濟快速發展小組。同時要求省內的各市、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統一規劃、協調和指導檢查,積極解決農民林下經營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也要在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注重引導、實踐和引進新技術和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全面的政策支持。
2.2.2 強化部門之間協作
林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引導林下經濟工作,加強示范點推廣和新技術合作;各地政府要配合林業部門關于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大力支持符合政策投資的林下經濟項目投建;各地財政部門也要加大對林下經濟專項資金扶持力度,便以讓政府資金充分發揮出導向作用;同時農業、科技、工商、稅務、旅游管等職能部門要加強新的技術、品種、推廣模式的應用,讓政策與信息和市場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扶持林下項目,如種植、養殖等;水利、電力和交通等部門要對林下經濟地點的設施建設進行大力扶持;宣傳部門要積極營造出良好的林下經濟輿論氛圍。
2.2.3 創新體制與機制
要進一步加強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創新林業發展的新模式。創新林業服務新體系,推進林權管理服務部門建設,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高效高質量服務,引導和推廣林下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建立以科技為中心,加強林下經濟的技術和林權機制創新的研究,用新模式新技術,提高林下經濟產品的科技含量。組織專家及技術人員進行下鄉推廣服務,深入林區實地進行培訓與指導。
朝陽市龍城區樹木種類多以油松和楊樹為主,而經濟林多以大扁杏、蘋果、棗等果樹為主。其經營模式有以下幾種:①林下種植模式。目前現有林下種植面積約為0.4萬畝,主要種植的種類有中藥材,食用菌類和水果類。②林下養殖模式。目前現有林下養殖動物數量約為0.53萬只(頭、箱),據統計2015年實現產值達0.11億元。主要有家禽類,牲畜類和養蜂。③林產品采集加工模式。將林下種植的食用菌和中藥材已經采用了規?;牟杉约敖y一的加工處理。④森林景觀旅游模式。目前,利用現有森林和水資源資源開展生態旅游,主要以農家樂形式經營增加收入。
4.1 經濟效益
截至2015年朝陽市龍城區林下經濟總面積已達0.5萬畝,實現經濟產值0.5億元。在政府推動下林下經濟建設直接帶動約0.8萬人從事林下生產,使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
4.2 社會效益
進行林下經濟建設不僅能為提供更多優質產品,還能優化人們飲食結構,提高國民身體健康水平。而且林下植物釋放大量氧氣,提高了周邊的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同時還對空氣中的污染物進行了凈化,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發展林下經濟的將會吸收農村剩余閑置勞動力,使他們直接投入到造林、采收、管護及產品加工等產業中,從而擴大了就業,也帶動了相關林業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
4.3 生態效益
通過林下經濟項目建設,增加了荒山造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由于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增強了森林水源涵養、固碳釋氧、營養物質積累、凈化空氣。
5.1 建立有效的產業扶持政策
科學有效的產業政策能夠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是防止“市場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良好的的林下經濟發展的模式,必須要有科學有效的產業政策支持作為保障。但是政策調控發揮是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必須政策調控與市場需求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出對林下經濟的發展最大限度。
5.2 建立適應林下經濟的市場體系
林下經濟的經營活動都是圍繞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而展開的,市場需求的取向決定林下經濟的發展方向,林產品生產最終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林下經濟經營的目標也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提高林產品的質量。
5.3 加強林業資源培育, 推動林下經濟發展
在堅持保護生態和林業資源的同時,也要通過機制創新和政策引導來開拓新市場,通過合理布局集約化經營為基礎,推動林下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木業、花卉、苗木、食品、野生動物養殖、旅游等多元產業。
5.4 提升林業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林下經濟發展要通過科技創新發揮積極作用,結合林下產業對科技的要求,提升林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用科技來推動發展,增加林業產業效益,必須重視和支持林業科技工作。
5.5 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發展林下經濟
龍頭企業具有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開拓市場的綜合功能,其對在實行林下經濟建設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地位,是發展林業集約化經營的關鍵,是開拓林下經濟的市場主要依托。發展龍頭企業不僅有利于林業體制的創新,還有利于林業產業鏈的擴大及產品的深加工。以有力地推動林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提高林產業的整體效益。
[1]衛夏青,秦國偉.發展林下經濟是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生動實踐[J].林業經濟,2013(3).
[2]譚燕南.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3(5).
[3]曹玉昆,雷禮綱.我國林下經濟集約經營現狀及建議[J].世界林業研究,2014(6):60~64.
[4]顧曉君,曹黎明,葉正文,等.林下經濟模式研究及其產業發展對策[J].上海農業學報,2008(3):21~24.
[5]梁金花,劉美善,江 萍.長白山區山野菜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保護與利用對策[J].吉林林業科技,2013(1):42~44.
[6]楊 參.林下經濟模式及其產業發展對策 [J].綠色科技,2015(10).
[7]錢宇航.生態經濟學視域下的林下經濟研究[J].綠色科技,2015(8).
[8]曹利斌.基于生態保護視角的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J].綠色科技,2015(10).
[9]郭樹平.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現狀及發展戰略[J]. 林業科技,2016(4) .
[10]蔡 軍.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探索[J]. 中國林業產業,2016(8) .
[11]于書禮.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 .
[12]任 洋,李媛輝,姜國華.集體林權改革下的生態隱患及對策[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6) .
[13]董文宇,劉 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J]. 遼寧林業科技,2011(4) .
2016-09-18 作者簡介:張 博(1986—),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發展與規劃相關工作。
S759
A
1674-9944(2016)19-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