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騰
基金公司打造閉環風控
文/本刊記者 王騰
為了打造風險管理體系,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首先重點培育風險文化。
和很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太一樣,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設立的第22支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成立的目的就鎖定在助力發展區域經濟上。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西江基金”)財務總監劉小鶯告訴我們,雖然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2016年才由北部灣產業投資基金更名而來,但其前身北部灣產業投資基金在廣西投資圈算是極具知名度的基金之一。
據了解,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200億元,重點投資西江經濟帶優勢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內其他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境外優質資源及優質資產的并購整合等領域。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采取“產業-內生式”與“資本-外延式”相結合方式,通過產業投資和資本運作互動、產業投資統籌規劃、資本平臺市場化運營,不僅能夠完善區域產業投資結構,還能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穩定的資本增值收益,實現貨幣資本、產業資本、管理機制、技術優勢的整合,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助力。
其中,產業投資以推進西江經濟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綠色環保生態經濟體系,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現代農業,加快產業承接轉移等為首要目標;資本運營平臺引入全國金融資源,通過市場化、透明化操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合理運用金融工具,加強區域間金融合作,配合產業需求,真正起到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 劉小鶯:我們會重點關注優秀的有潛力的民營企業。
劉小鶯說道:“在這種良性的循環體系下,珠江西江基金旗下已設立運營9支基金,募集規模60個億左右,目標鎖定在廣西區域內的優秀產業企業,以及廣西區外能與廣西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互補或聯動的行業龍頭企業,在行業選擇上傾向于基礎設施、環保、能源、農業、材料、健康等方面的投資。”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荒”,如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發生的三年自然災害屬于饑荒。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高速增長,中國出現了電力供給缺口——電荒。而到了2013年6月,央行收緊貨幣而引發了資金面趨緊——錢荒。現如今,中國經濟最大問題是,巨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資產荒。
所謂“資產荒”就是所有投資都只有微利甚至無利,造成資金無處投,要么在銀行體系內空轉,從而在短期內推高M1增速;要么大部分流向虛擬經濟領域,除了吹大資產泡沫外,實體領域根本沒有人愿意投資。
對于從事投資行業的劉小鶯說,資產荒無疑給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這幾年資產荒非常嚴重,好的項目不多,而民營企業在銀行拿到貸款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會重點關注優秀的有潛力的民營企業。”劉小鶯告訴我們,在整體資產荒的背景下,作為投資人,更要學會發現復蘇期的企業,她給我們舉了個例子:“比如我們最近投的廣西一家糖業企業,目前整個糖業處在低谷時期,銀行對糖業惜貸,而我們認為現在雖然糖業處在低谷,但是已經步入復蘇期,所以這正好給我們這樣的產業投資基金一個好的機會。”
然而抓住這樣一個好的機會,離不開對投資項目的正確評估,投資項目的評估是來自多方面的,通常的做法是從行業層面、被投企業層面以及交易方案幾個層面進行評估。劉小鶯強調,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會更加看重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以及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對于一些缺乏競爭力或者是風險較大的行業會非常謹慎。“通常我們找到項目之后,首先會更傾向于向金融機構募資,其次才是股東單位,以及其他非風險厭惡型的資金;可以說基金管理公司是項目和金融機構之間的紐帶。基金管理公司、項目、金融機構之間應該形成一種聯動的密切關系。”劉小鶯說。
事實上,在內部管理方面,基金管理公司的內部財務管理并不復雜,通常每一只基金都會獨立核算,在日常工作上,一般企業的財務會做比如預算、財務分析、資金監督等工作,基金管理公司也同樣涵蓋之外,珠江西江基金的財務人員更多地要參與到投后管理的環節中,比如外派到被投資企業做監事,雖然財務核算確實相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來說簡單很多,但是許多外部的工作也考驗著財務人員的應對能力,如對被投資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財務管理以及經營狀況的評價、協助被投資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等。
劉小鶯告訴我們:“雖然現在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有專門的投資團隊和金融機構對接,但是未來財務人員是需要參與得更多。在投后管理方面,對于被投資企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服務意識,還需給予其更多的經營管理以及后續融資的幫助,未來我的工作重點會放在這方面來。”
在投后管理方面,對于被投資企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服務意識,還需給予其更多的經營管理以及后續融資的幫助。
許多時候,劉小鶯會覺得基金管理公司的工作更像是資金、項目、信息的整合主體,而作為財務總監的她也越來越發現自己的工作不斷地在向業務口延伸。談起對基金管理公司從整體上的把控時,劉小鶯說:“首先我們要每年制定出戰略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路徑及措施,還要對戰略目標進行環境分析,投資區域要包括廣西的優勢行業以及得到政府支持的行業,要分析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此外,在細節上,還要對自己的內部管理能力做出評估和分析,如果要進入某一個行業,是否有可以匹配的專業人才進行管理,比如我們之前考察的一個新能源汽車企業,我們感覺自己并沒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判斷這樣的行業前景,所以我們在這個階段就放棄了這樣的項目。”
對于基金管理公司來說,沒有什么比風險控制更為重要的,作為財務總監的劉小鶯同時也是風險管理部的分管領導,兼任著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控制委員會主任。而為了打造風險管理體系,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首先重點培育風險文化,劉小鶯說:“穩健和謹慎是我們的風險偏好,每周我們都會編制風險管理報告,對行業動態、私募基金動態以及風險點進行提示,在全公司培養一種時刻警惕風險的意識。此外我們會著力于清晰每一個工作流程和表單制作,盡可能將細節做到完善。”
在珠江西江產業投資基金,審核一項投資非常謹慎,流程環環相扣。投資業務流程方面,從預立項、立項、投資決策、投資協議簽訂及投資款支付到投后管理,由風險管理部進行全程監控,確保流程的規范化;風險管理部工作還包括參與現場盡職調查以便深入了解企業,對該項投資面臨的主要風險進行分析、給出應對措施并形成風險評估報告提交給風險控制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召開會議對風險評估報告進行審議,提出具體的風控措施,形成風險評估意見提交給投資決策委員會進行投資決策參考。

這是一個看似風險形成閉環的決策流程,似乎滴水不漏,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依然還是會出現問題。劉小鶯告訴我們,原來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決議中沒有明確要求應采納的風控措施,投資團隊會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選擇。“作為風險管理部的分管領導和財務總監,需要對投資相關協議進行審核,有時發現風控委員會的風控措施建議未在投資協議中有約定,這可能不利于降低投資風險。對于這種情況,通常如果是行業風險較小,我就會妥協;但是如果是行業風險比較大,我還是會堅持我的原則。”
顯然,這樣的流程存在風險隱患,于是,劉小鶯重新梳理了投資決策委員會的議事規則,要求在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投資項目的時候就必須選擇采取哪些風控措施。劉小鶯說:“我只需要看協議中是不是全部采納了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的風控措施,如果沒有采納,就不會簽字同意。”
劉小鶯曾在銀行從事外匯會計,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而生性恬淡、細心謹慎的她坦言自己很適合這份工作。“財務工作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在工作的同時考取了ACCA。ACCA的學習讓我對企業經營管理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從戰略管理、企業運營、財務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獲取了豐富的知識。很多時候,做財務工作容易只顧著‘低頭走路’,會太過于注意事情的細節,往往忘記了整體的方向;遇見ACCA,我感到很幸運,它助我善于也更樂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財務工作,讓我學會從整體上把握財務管理和風險管控的方式方法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