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明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趙學田對中國圖學學科建設的貢獻
劉克明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中國當代圖學學科的建制發軔于圖學教育。著名圖學家趙學田教授,以畢生的精力獻身圖學教育、普及圖學知識,教學中將機械制圖最基本的投影幾何知識點編成歌訣、以口訣講授,積極倡導圖學電化教學;并籌辦湖北省制圖學會暨全國制圖學術交流會、成立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推動中國圖學史——即學科歷史的研究,為中國當代圖學學科的建制化過程作出了貢獻,他是中國圖學學科建設的奠基人。
圖學學科;趙學田;圖學教育;中國圖學學會;建制化;圖學史
趙學田(1900?1999年),湖北巴東人。1924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機械系;1931?1946年期間,曾任教武漢大學工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53年后,赴華中工學院執教。趙先生還曾任高等學?!懂嫹◣缀渭肮こ讨茍D》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主編《機械工人速成看圖》等,對圖學教育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1 獻身圖學教育
趙先生講授制圖課程,始于20世紀40年代,1938年1月,武漢大學決定西遷四川樂山,趙先生任武大西遷宜昌轉運站站長,當時教育部推出導師制,趙先生成為武漢大學兩年制機械專修班的導師。機械專修班特別重視實踐,沒條件實習的,就組織見習。1940年,趙先生根據實際情況擴大實習規模,公開招考藝徒,許多學生前來報
考。由于學生多、師傅少,趙先生實行群師帶群徒的形式,并親自講授教學難度最大的機械加工圖課;這是趙先生講授制圖課程的開始。
1953年8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完成,華中工學院由武漢大學的工學院和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和中山大學的機械、電機和動力系部分,以及這些院校的部分基礎課教師與設備新建而成;趙先生也從武漢大學來到新組建的華中工學院——后更名華中科技大學,建國后趙先生真正從事圖學教育,從此時開始。同年 8月,趙先生被推舉為華中工學院機械一系制圖教研室主任,負責全院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及管理工作。
自法國數學家蒙日(Gaspard M onge, 1746?1818年)創建《畫法幾何》,奠定了圖學的理論基礎以來,《機械制圖》需要《畫法幾何》——20世紀50年代引用蘇聯的教材亦稱之為《投影幾何》作為課程基礎,其教材使用時間較長。趙先生教學極為認真,每一節課的教案,都要花大量的時間準備,對每一道例題、每一次作業,都要試做,并記下難點及應注意的問題;并運用展覽教學法成功解決裝配圖教學難的問題。他在教室展示了5種典型的裝配圖,課上簡單介紹一些基本知識后,便帶同學看展覽,邊看邊比較各種視圖的優劣,講解選擇視圖的原則。這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在教學中趙先生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學生看不懂零件圖,就不準其動手畫裝配圖,對學生的任何一個小錯誤都不放過。他常帶一個小本子,將學生的意見和在作業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備課時做參考。
1.2 總結三視圖投影規律——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20世紀50年代初,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初期,機械工業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工人文化和技術水平低,看不懂圖紙,經常生產出廢品和返修品。此時,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為國家的生產建設服務,乃是每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共同責任。趙先生憑借長期從事機械制圖教學和工廠培養新工人的實踐經驗,于1954年2月,成功將自己編寫的《速成看圖》帶到了武昌造船廠教授工人看圖知識。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機械工人的速成看圖的學習,根據武昌造船場的試辦與武昌車輛廠的重點推薦的結果來看,已經證明‘速成’是可能的”,并編寫了《機械工人速成看圖》一書向全國推廣。
在為工人講授《速成看圖》的工程中,趙先生參照在武漢大學樂山培訓藝徒的經驗,以口訣傳授重點,將機械制圖所需要的最根本的投影幾何知識點編成歌訣;1954年7月,他在“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教學工作的經過與體會”一文中寫到:“像我在開始研究如何使工人很快學會看懂工作圖時,就因為蘇聯許多教制圖的書都著重投影原理,從這一啟示中,得出工人要很快看懂圖,就必須先能建立立體觀念的結論,肯定了運用投影原理來建立工人的立體觀念的可能性。因此,我進一步總結‘對線條、分前后’的辦法,這樣就解決了‘速成’中的一個關鍵提問”。
在1954年4月第1版的《機械工人速成看圖》一書,將“對線條、分前后”進一步發揮,對投影三視圖原理的歌訣是:“平行投影原形現,斜著投影面改變,平面垂直投影面,圖上只見一條線?!?/p>
從三視圖想象實物,編成的口訣是:“指出主體定圖名,找到關系認面形,對著線條分前后,合起來便認得清。”
將三視圖投影規律,演為口訣,源于對工人的制圖教學;既科學,又好懂,很合工人的口味,激發了工人的學習興趣。趙先生從投影幾何的原理中,找出了“對線條、分前后”的訣竅,進而總結出三視圖的歌訣是:“前頂兩圖長對正,左前兩圖高看齊。左視右視兩個圖,寬度原來有關系?!?/p>
趙學田編寫的《機械工人速成看圖》一書,后經反復征求工人們的意見,在教學中產生了極好的效果:大學里要學100多個學時的課程,工人只要40個學時就能掌握,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1957年4月出版的《機械工人速成畫圖》,在論述“三面圖的投影關系”時,仍強調的是其中兩句:“前頂兩圖長對正,左前兩圖高看齊”。
1957年5月出版的《機械圖圖介》,在論述“三面圖的投影關系”時,其中兩句改為:“前頂視圖長對正,前左視圖高看齊,頂視左視兩個圖,寬度原來有聯系”。
1959年7月以華中工學院制圖教研室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農村工人速成看圖》,在復習歌訣中的“三面圖的投影關系”,仍強調的是其中兩句:“前頂兩圖長對正,前左兩圖高平齊。頂視右視兩個圖,寬度同樣是相等”。
嗣后,趙學田在此基礎上,又作修改,直到1964 年9月出版的《機械工人速成看圖(修訂本)》其字數由原來的5萬字,擴展為6.5萬字;其將“三面圖
的投影關系”的歌訣總結為:“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其封面的圖樣,即其歌訣的圖解(圖1)。

圖1 《機械工人速成看圖(修訂本)》封面
1966年8月第1版的《機械制圖自學讀本》,將“三視圖投影規律”口訣演擬為:“主視俯視長對正,主視左視高平齊,俯視左視寬相等,三個視圖有關系”。
“簡單地說成:‘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再次明確地提出了“九字訣”?!稒C械制圖自學讀本》論述道:“機件有長、寬、高三個方向的尺寸,但每個視圖只能表示出兩個方向的尺寸,如主視圖只能表示出長和高,俯視圖表示出長和寬,左視圖表示出高和寬。投影時機件是在同一個位置分別向三個投影面投影的,因此三個視圖就一定保存著這樣的關系?!痹摃J為:“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是畫圖和看圖的根據,必須很好地掌握并記牢。
“為了便于找投影關系,我們規定主視圖和俯視圖上左右間的距離叫做長,在俯視圖和左視圖上前后間的距離叫寬,在主視圖和左視圖上下間的距離叫做高,不管它們的實際怎樣,叫法永不改變?!薄白笠晥D和右視圖上的寬正對著,相等的情況是看得出來的,當畫成三視圖后,這兩個寬的聯系就不明顯了,畫圖和看圖時必須記住這個關系?!?/p>
這首圖學三視圖投影關系的歌訣,既表示了長、寬、高三個方面,又指出了三個視圖的關系,咸以取便記誦,深受工人歡迎。“九字訣”將投影幾何學的深奧化為淺顯易懂的口訣,使繁難變為簡易?!熬抛衷E”的出現,很快得到了教育界、科技界的重視與認可,被全國各種制圖教材廣泛采用。
十年教學,九字歌訣;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形成“千人唱,萬人和”情景,極大地推動著科學技術與圖學知識的社會化,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傳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觀。
1.3 普及圖學,著作等身
1954年4月,趙先生撰寫的《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書一上市,很快脫銷,連續再版19次,共發行1 600萬冊。1956年1月7日,《工人日報》發表了題為“積極學習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法”的社論,文章指出,“用《機械工人速成看圖》來進行教學,一個具有初步文化水平和生產知識的‘圖盲’只需要經過20多個小時的學習,就能夠看懂一般零件圖和簡單的裝配圖,并且能按圖施工”。
因這一突出貢獻,趙先生被稱為“服務于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受到了黨和政府的嘉獎。而工人們能夠讀圖、看圖之后,希望很快掌握畫草圖的技術,以便在仿造實物、提合理化建議或創造發明時,能夠用草圖表達自己的意圖,以便在工程技術人員協助下畫出正規的機械圖;為此他又開始編寫《機械工人速成畫圖》。并于1956年4月在武昌車輛廠進行試教,邊寫、邊講、邊修訂。1956年10月,趙先生參加了全國第一次職工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積極分子大會,又一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1957年《機械工人速成畫圖》出版。
1966年,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及經過一番努力,趙先生教授編寫的《機械制圖自學讀本》及配套《習題集》即將付梓。時值文革初起,趙老預感將有不測風云,立即致信科學普及出版社,要求將該書封面、扉頁及前言中“趙學田主編”字樣去掉;該教材以“華中工學院制圖教研室自學教材編寫組”名義出版,如前言來不及重排,干脆抽掉并迅速裝訂發行。果然,1966年8月,趙老一夜之間成了華中工學院“第二號反動學術權威”。同時,刪去“前言”的《機械制圖自學讀本》及配套《習題集》已在全國順利發行,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如饑似渴的工人讀者手中。該書直到“文化革命”結束后第3次再版時,才恢復了原貌。
70年代后期,趙先生又著手為農機工人編寫《自學看圖入門》一書。1977年5月,年近八秩的趙先生帶著該書初稿,到鄂城花湖農機廠辦試點班,他早起晚睡,組織輔導工人自學,并對書
稿進行修改。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還同工人一起勞動,每班工作4小時,他一絲不茍的精神使工人們深受感動。此后,他又多次到花湖農機廠征求意見,進一步修訂完善書稿。1979年12月,《自學看圖入門》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
1978年3月,趙先生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并榮獲了大會頒發的“先進工作者”獎狀。為鼓勵工人自學機械設計的熱情,年屆八秩的趙學田壯心不已,鞠躬盡力,再次組織十幾位熱心科普創作的同志,開始了《機械設計自學入門》的編寫工作。深入工礦企業和工人們座談,了解工人的需求及設計難點,先編出試用本,在全國十幾家工廠開辦試點班,再根據工人的意見反復修改。1982年底《機械設計自學入門》由冶金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在編寫方法上打破常規,避開了高深繁雜的數學推導,寫得簡明實用、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并在每章后附有與章節內容有關的七言詩,類似歌訣,計16首,便于工人熟記?!案柙E”的出現,使教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稒C械設計自學入門》深受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第1版6萬冊,很快售罄。爾后重印3次,總印數達32萬冊。
自1953年從事圖學教育開始,趙先生先后出版了《機械工人速成看圖》(1955年)、《機械工人速成看圖》(1957年)、《機械圖圖介》(與陳士宏合著,1957年)、《自學看圖入門》(1957年)、《農村工人速成看圖》(華中工學院制圖教研室,1959年)、《機械制圖自學讀本》(華中工學院制圖教研室自學教材編寫組,1966年)、《機械工人速成畫圖》(華中工學院制圖教研室,1978年)《機械設計自學入門》(1982年)、《自學看圖入門》(黃謙等修訂,1992 年)等圖學著作,其發行量之大是罕見的[1-4]。
1.4 倡導圖學電化教學
趙學田教授在制圖的教學中,十分重視電化教學,倡導圖學電化教學。早在1954年,趙先生在“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教學工作的經過與體會”一文中,在談到有關圖學電化教學時寫到:“武漢市科普協會從1951年起就舉辦過以機械工人為對象的機械技術知識的學習,其中‘看圖’是主要的內容之一。在1951年我也參加了這一工作,當時只是在教學原則上和擬定計劃書上,提了一些意見,對于教好與學好‘看圖’的問題,還沒有集中力量去考慮過。1953年下半年,會內認為‘看圖’是當前機械工人普遍而迫切需要學習的技術知識,提出要我編著‘看圖’電影稿本(我原來也有這樣的想法),對這一有著重要意義的創舉,我是極力贊同的,因此,通過協會的組織向全國科普與中央文化部電影局提出了編寫電影稿本的初步意見?!薄耙虼私ㄗh有關部門把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攝制技術教育影片,無論在工廠還是學習中推廣,效果都會更快、更大。攝制影片的期望和建議如能實現,我仍愿在大家督促和幫助下為這一工作繼續努力[5]”。
1954年《機械工人速成看圖》在全國發行,深受歡迎,直至1957年4月《機械工人速成畫圖》出版,影響所及,上??茖W教育電影制片廠決定攝成影片,輔助教學。1957年3月,在國家主席劉少奇召開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座談會上,趙先生匯報了將《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改編成科教電影的情況,得到了劉少奇同志的支持。1957年 7月,上??平屉娪爸破瑥S邀請趙老師將《機械工人速成看圖》改編成科教電影。不久,趙先生和教研室的曹玉璋來到上??平屉娪爸破瑥S,參與了編寫劇本及攝制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科教電影《機械工人速成看圖》在全國放映,開創了電影藝術進入科學普及教育的先河。工人們給趙先生來信說:“看到電影上您的講課,好像是在我們的身邊教授一樣,效果好極了。”《機械工人速成看圖》和《機械工人速成畫圖》及其影片在機械行業猶如掀起了一場革命,使千千萬萬機械工人學會了識圖、畫圖,摘掉了“圖盲”的帽子。
20世紀80年代圖學電視教學——《看機械圖》電視講座,乃趙先生倡導的圖學電影教學之余緒;1983年3月,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在華中工學院舉行科普工作座談會,趙先生以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名義主持,主要交流、總結前段各地組織收看《看機械圖》電視講座的情況、組織形式、收效和經驗,研究下半年重播的安排和提高教材質量等問題。當時據不完全統計,由中國科協、中央電視臺、中國工程圖學學會聯合舉辦《看機械圖》電視講座的總人數,約有40萬人。全國各廠礦企業的青壯年工人和管理干部普遍反映收效良好,要求多舉辦這類電視講座。電視講座結束后,湖北、北京、江蘇、陜西等省、市組織大批收看學員參加了全省或全市范圍的統考??荚嚱Y果表
明:成績良好,收效甚高。有關單位對考試合格者頒發了結業證書。為了滿足全國各地學員的迫切需要,華中工學院出版社正在趕印經過修訂、并配有習題集的《看機械圖》電視教材,1982年發行了20萬冊,開播前即銷售一空。
1982年《機械設計自學入門》出版后,趙先生幾乎每天都收到工人的來信,有的要求代為購書,有的要求解答難題,有的要求修改設計,他均一一回信。更有不少工人來信,要求把此書改編成電視輔導講座。舉辦電視輔導講座,需要先將書改編成電視劇本,還需繪制一系列圖片,制作大量模型……這些事談何容易!趙先生又帶著同志們迎難而上,1983年3月由他主持的科普工作座談會會議還磋商了有關開辦《機械設計自學人門》輔導班及電視講座的各有關問題。
1983年春,《機械設計自學入門》電視輔導講座編寫組的同志們就開始著手編寫電視劇本。暑假期間,在素有“火爐”之稱的武漢,趙先生每天都頂著烈日為電視片的編寫奔波。他努力按工人的要求,將電視講座制作得通俗易懂。
1984年6月,總共14集的《機械設計自學入門》電視講座終于制作完成。當趙先生將前三講的電視片拿到全國圖學科普工作會議上試映時,獲得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同年10月中旬,該電視講座首先在武漢電視臺正式播出,隨后在中央電視臺面向全國開播,獲得廣泛好評。
任何學科的建制化,都要包括專業教育及其人才的培養,趙先生在圖學教學第一線辛勤執教五十余年,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基礎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從建國初期直至耄耋之年,他傾注畢生精力主編、編寫了大量的圖學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在國內流行很廣,對早期圖學師資隊伍的培養和機械類圖學課程的教學有著重要影響,為圖學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6]。
學科的建制化大體包括建立專業結構、開展專業工作、出版專業刊物以及召開專業學術會議等內容。圖學學科的發展也是如此。
2.1 籌辦湖北省制圖學會暨全國制圖學術交流會
高等學校于 1953年首次進行院系調整,武漢市先后成立華中工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郵電學院、武漢測繪學院和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等工科院校。工程制圖是工科學校的重要基礎課之一,當時本課程的教學,特別是《畫法幾何》、《制圖》課程,全盤學習蘇聯。各大專院校,加強聯系、互相交流,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制圖課教學體系和方法,成為各校制圖教師的共同愿望與要求。
1962年秋冬季,高教部畫法幾何及制圖教材編審委員會在漢口召開。出席會議的有主任委員華南工學院的朱福熙(1913?1999年),副主任委員華中工學院的趙學田,委員清華大學的褚士荃、北京工業學院的鄧開舉、西安交通大學的張寰鏡、華東紡織學院的張九垣、唐山鐵道學院的朱育萬(1921?2011年)等教授。會后,趙學田請朱福熙教授到華中工學院,與該校的制圖老師進行學術座談,討論制圖課程的教學、教材和科研、師資培養等問題。就如何開展制圖學科全國性學術研究交流時,趙先生說:“如果教材編審委員會支持的話,我們湖北可以組織召開這個大會,邀請全國同行參加?!敝旄N踅淌谛廊煌獯隧椞嶙h。
趙先生當時已年逾六秩,座談會之后,即邀請了武漢市部分高校、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制圖教師和工廠、研究部門的技術代表開會,傳達了高校畫法幾何及制圖教材編審委員會議的精神,介紹了華中工學院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座談會的情況。與會人員興致很高,一致同意成立畫法幾何及制圖學科的學術團體——簡稱為制圖學會,以便能更好地開展學術與教學交流,能更有力地組織制圖科普工作。趙先生德高望重,被推舉為籌備負責人。
趙先生向華中工學院黨委和湖北省科協作了匯報,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湖北省科協回函稱:“關于制圖學會的歸靠問題,您院黨委已回信,同意歸您院黨委領導,日常工作由機械系黨總支領導,具體工作由制圖教研室負責辦理,并指定鄔克農同志擔任制圖學會秘書長?!?“請你們最近提出學會籌組計劃,積極開展活動,加強學會籌辦工作。”
學會籌備期間,有關籌組學會的人選、章程宗旨制訂、制圖學術交流會議專家的邀請、以及各地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論文征集、會議經費等,一切決策性的工作與問題,均由趙先生親自處理。經過一年的籌備,“湖北省制圖學會成立大會暨全國制圖學術交流會”于1963年11月23日在漢口召開。趙先生主持大會并致開幕詞,湖北省副省長陶述曾(1906?1992年)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省科協和掛靠單位華中工學院的領導致賀詞。本次會議是我國工程圖學界第一次盛會,與會者120余人,收到理
論、應用、教學經驗、標準化、制圖儀器工具創新以及制圖科普等論文80余篇,會后編輯出版了《畫法幾何及制圖科學論文選編》。會上,趙學田當選為湖北省制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此時,圖學學科在中國得到穩定的發展[1-3,7]。
2.2 成立中國工程圖學學會
湖北省圖學學會成立,引起全國從事圖學教育與工作的同行們的重視,許多地區和單位為湖北省制圖學會贈送錦旗及賀信。上海同仁贈送的錦旗上書“一馬當先”四個大字。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很多代表表示回去以后也成立當地的制圖學會,還要求成立全國性的制圖學會。大家認為趙先生名望高、號召力強,希望趙先生促成全國制圖學會成立。趙先生亦早有此意,然而不久,文革伊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圖學教育遭到嚴重破壞,學會工作被迫停頓。這種狀況,一直到文革結束,湖北省制圖學會才恢復學術活動,至此,省內外有不少同行再次要求趙先生組建全國性制圖學會,以利圖學學科的學術交流。
1978年5月,湖北省制圖學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及學術交流會召開。趙學田再次當選為湖北省制圖學會理事長。會議期間代表們商討成立中國工程圖學學會一事,并推舉趙學田為籌備委會主任。趙先生不辭辛勞,著手籌建全國工程圖學學會,他與組織代表們商討成立的籌備事宜,并組織人員整理材料上報中國科協。會后,他先后到廣州、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做工作,促進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及各地方學會早日成立。
1978年秋,趙學田和鄔克農一行到廣州,會晤了朱福熙教授,了解到廣東省工程圖學學會正在籌備中。1979年底,北京市工程圖學學會成立,趙先生赴京,參加了成立大會,會議期間他還了解到西安和上海兩地的制圖學會也在籌備中;全國工程圖學學會的建立勢在必行。
1979年8月4日,中國科協批準成立中國工程圖學學會(China Engineering Graphics Society),掛靠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學會由全國從事工程圖學及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并經民政部依法登記的社團法人,是非營利的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接受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1980年5月15日,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市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趙學田眾望所歸,當選為理事長,華中工學院唐兆平教授當選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同時,華中工學院大力支持趙先生組建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承接掛靠任務,抽調干部教師組建中國工程圖學學會辦公室,開展各項業務活動。中國工程圖學學會的成立標志著圖學學科獨立建制的開始,趙先生對學會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成為公認的學會奠基人。
1983年,在趙先生的積極推動下,國際工程圖學及計算機圖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從此,工程圖學開始了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工程圖學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
1985年,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因年事已高,趙先生力辭理事長一職,但代表們一致推選他為名譽理事長。此時湖北省工程圖學學會也作了同樣安排,請他擔任名譽理事長。由于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掛靠武漢,與中國科協工作聯系不便,后經多方協商,學會掛靠轉移北京。
2010年7月,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批準,“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圖學學會”(China Graphics Society)。同年11月14日,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會代表,學會創建時期的部分老領導、老前輩及學會相關工作人員18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舉行了“中國圖學學會”揭牌儀式。齊讓和孫家廣理事長為中國圖學學會揭牌。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并稱:華中工學院對中國圖學學會作出了重大貢獻,趙學田永遠銘記在廣大圖學工作者的心中。特別是趙學田為圖學學科的建制化,包括建立專業結構、開展專業工作、出版專業刊物以及召開專業學術會議等付出了畢生的心血與精力。在紀念趙學田誕辰100周年時,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院士揮筆題詞:“科普先鋒,杏壇楷?!?,對趙學田給予了崇高的評價[7]。
圖學是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也是衡量和評價一個民族開化和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尺。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圖學總是一門研究科學技術、
工程制造領域中圖和圖樣的理論及應用的科學。因此,圖學是一門應用極為廣泛的橫斷學科。其包括理論圖學、應用圖學、計算機圖學、制圖標準化、制圖技術、圖學教育、圖學思想以及圖學史諸方面的內容。對圖學及其工程圖學史的研究,屬于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也是趙先生和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界共同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
3.1 《畫法幾何及制圖科學論文選編》收錄圖學史論文
國內學者對中國工程圖學史的研究,始于 20世紀50年代,當時,從事中國歷史和圖學教學的學者發表了有關中國圖學史的論文,如楊岳霖1955年在《東北工學院學報》第2期上發表的“中國歷史上的技術制圖”;由于研究的條件所限,這些論文所敘,遠未詳備,而其數量,寥寥可數,學術交流,偶有所及,故而影響有限。
任何科學學科的發展,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任何一門學科史是這門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趙先生深知學科歷史對學科發展與未來的重要性,由他倡導并主持,并于1963年冬在漢口召開的“湖北省制圖學會成立大會暨全國制圖學術交流會”,一開始就涵括了從事圖學史研究的作者及其論文;會后刊印的《畫法幾何及制圖科學論文選編》一書,1965年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北省制圖學會、湖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編輯出版。
這本論文選編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圖學的論文集,代表了20世紀60年代中國工程圖學研究的科學成就。其論題內容包括畫法幾何理論在生產實際或其他學科中應用、研究畫法幾何理論和方法、研究機械制圖有關問題的論文。更重要的是《畫法幾何及制圖科學論文選編》涉及圖學學科史——即中國圖學史研究的學術論文。收入的趙擎寰(1915?2006年)多年從事圖學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國古代工程制圖發展初探”一文,頗具科學價值。全文26頁,插圖13幅,是論文集中最長的一篇論文。
“中國古代工程制圖發展初探”一文,共分 5個部分,作者以中國歷史的發展為脈絡,討論了中國工程制圖的孕育與誕生,中國古代工程制圖的成長,中國古代工程制圖體系的形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及其前后的工程制圖[8]。
3.2 《中國圖學史》的出版
研究圖學學科發展的歷史,不僅在于學科的交叉,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培養人才,開創未來。趙學田深知:趙擎寰的研究成果,畢竟還是論文,并非學術專著,傳播有限;有鑒于此,趙先生一直關注并支持湖北大學吳繼明教授(1922?2008年)的中國圖學史的研究。吳繼明在湖北省制圖學會學術年會上,多次發表了《中國古代的規和矩》、《中國古代的建筑制圖》等圖學史論文,并于1984年招收研究生,培養從事圖學史研究的專業學者。吳繼明教授為研究生授課的講義——《中國圖學史》,考鏡源流,聯綴前后,是一部系統介紹中國圖學史的著作。
《中國圖學史》是我國第一部圖學專史的科學史著作,撮其體例,由原始社會圖學的萌芽和其后的發展,分門別類寫成。包括制圖發源于圖畫;中國古代的制圖工具、幾何作圖、機械制圖、建筑制圖、天文制圖、地理制圖、水利制圖簡介和其他圖略、制圖理論、宋代是我國古代圖學發展的全盛時期、阻礙我國古代圖學發展的原因等,共十一個部分。
在趙先生的建議與支持下,吳繼明的《中國圖學史》一書,1988年由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出版代表了中國圖學學科歷史的研究成果,也為爾后進行中國工程圖學發展史的研究以及完成《中國工程圖學史》的寫作,提供了借鑒[9]。
3.3 力薦中國工程圖學史的研究
隨著中國科技史研究的深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工程圖學史的研究,成為科學史研究關注的專史之一。1990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與《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中,都記載了工程圖學史的內容及相關研究成果,見諸各類學刊。1993年之后,在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地區舉辦有關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國際會議上,多有介紹中國工程圖學歷史的學術論文,如“中國技術制圖的歷史”、“東西方工程制圖之比較”、“宋代圖學教育及其社會效應”、“中國古代工程幾何作圖”、“中國古代繪畫及制圖中的數學內容”、“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方法初探”、“南朝時期宗炳的透視理論”、“《營造法式》中的藝術與數學成就”等等,中國工程圖學的歷史也引起各國學者的重視。
自《中國圖學史》出版之后,趙先生希望有
一部專門討論中國工程圖學史的專著。1988年秋,獲悉劉克明在華中科技大學從事工程圖學史的研究工作,趙先生欣然給校方寫信,極力推薦、支持此項研究與出版,表現出老一輩圖學工作者對后學的關懷。在推薦信中他以學科發展的高度,對中國工程圖學史的研究冀存希望,充滿信心,且“樂觀其成”;當時,劉克明曾賦詩二首以紀之:
其一:故國圖學千年功,索象于圖今古同。初來莫言知己少,喻山幸有趙老翁。
其二:八秩老翁眼不昏,椽筆細字更通神。滿紙無限殷情意,一馬當先賴后生。
詩中的第二句,“初來莫言知己少,喻山幸有趙老翁”,表達了劉克明對趙學田老人的感激之情。遺憾的是2000年5月趙老溘然離世;生前他并沒有看到《中國工程圖學史》一書的出版。2001年元月《中國工程圖學史》獲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支持,2003年12月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國工程圖學史》以工程圖學為主線,并按照歷史的發展脈絡,揭示幾千年來中國工程圖學在各個領域的成就,論述歷代圖學工作者的圖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除中國工程圖學的基本概念;中國古代工程幾何作圖,中國古代工程圖學的數學基礎;中國古代工程圖的繪制技術;中國古代工程制圖的表達方式;中國古代圖學對現代工程圖學的貢獻之外,均按歷史發展的進程寫成。主要內容為先秦兩漢時期的工程圖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工程圖學;隋唐時期的工程圖學;宋代工程圖學的成就;元代工程圖學的成就;明代和清代工程圖學等十三個章節。工程圖學是工程技術的基礎,從工程圖學技術的演進,更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工程發展的歷程[10-11]。
圖學學科是科學技術中最具特色的學科之一;在幾千年的演進過程中,前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圖學遺產,這些遺產猶如汪洋大海,是今天圖學發展與進步的力量與源泉。察古知今,以史為鑒,中國工程圖學的遺產亟待發掘與整理。這也是趙先生為什么平生一直在推動圖學史、特別是工程圖學史研究的重要原因。
(1) 學科的代表人物及其科學家,是學科發展的基礎,圖學學科也不例外;趙學田教授的一生,與20世紀同齡同壽,百年足跡;經歷了清朝、辛亥革命、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和新中國等幾個時期,屢歷艱辛坎坷,飽經風霜憂患。他目睹了中華民族從屈辱、奮斗、站起到興盛的滄桑巨變,建國以后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他踏著時代節拍,砥礪前行;持身嚴謹,不驕不躁,兢兢業業,死而后已,他在圖學方面的成就贏得了人民的尊敬,他的一生,是中國當代圖學發展歷程的寫照,他的品德,足以垂范后人。
(2) 趙先生是中國當代將圖學的學科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科學家,在學科的建制化方面,完成了包括建立專業結構、開展專業工作、培養專業人才、出版專業刊物以及召開專業學術會議等工作,使中國圖學學科完成了獨立建制的第一步,他作為中國圖學學科建設的奠基人是當之無愧的。
(3) 任何一門科學學科都應該有自己學科發展的歷史,否則,這門學科的建制化就是不完整的;這也是晚年的趙先生為什么如此關注圖學史研究、支持《中國圖學史》的出版、力薦中國工程圖學史研究的出發點。
[1] 趙學田檔案資料. 趙學田[Z]. 華中科技大學檔案館.
[2] 鄔克農, 蘇明華. 趙學田教授傳(口述歷史)[J]. 華中科技大學校史研究通訊, 2015, (5): 1-16.
[3] 鄔克農. 趙學田——中國圖學學會的奠基人(口述歷史)[J]. 華中科技大學校校史研究通訊, 2014, (2): 1-3.
[4] 學會辦公室.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舉行科普工作座談會[J]. 華中工學院學報, 1983, (2): 80.
[5] 武漢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機械工人速成看圖試點工作總結[C]//武漢: 武漢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1954: 19-26.
[6] 陳天照. 追求不渝, 奮斗不已——記九三高齡的趙學田教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3, (3): 61-65.
[7] 陳天照. 我們的老師趙學田[M]. 武漢: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2: 102-112.
[8] 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 湖北省制圖學會, 湖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畫法幾何及制圖科學論文選編[C]//武漢: [s.n.], 1965: 73-99.
[9] 吳繼明. 中國圖學史[M].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1988: 1-197.
[10] 劉克明. 中國工程圖學史[M].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3: Ⅳ-Ⅴ.
[11] 劉克明. 中國圖學思想史[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 600-607.
Zhao Xuetian’s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ipline Found of Chinese Graphics
Liu Ke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The found of Discipline of Chinese graphics originated in the graphics education. Professor Zhao Xuetia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graphics know ledge. He will focus on formulas of mechanical draw ing to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jective geometry know ledge into some poetry. He organized the Hubei Province Draw ing Society and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graphics, set up in the China Engineering Graphics Society, and promoted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n Chinese graphics. This paper trac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discipline of Chinese graphics, and discusses Professor Zhao Xuetian’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graphics. Professor Zhao Xuetian is the founder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graphics.
graphics discipline; Zhao Xuetian; graphics education; China Graphics Society; institutionalization; graphics history
TP 09
10.11996/JG.j.2095-302X.2016040443
A
2095-302X(2016)04-0443-08
2015-12-21;定稿日期:2016-02-22
劉克明(1950–),男,湖北黃陂人,工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科技史、中國圖學史。E-mail:liukeming@ 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