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高長嶺
◎ 崔世俊 張亞飛 常曉峰
◎ 王紅闖
◎王磊
◎ 王偉燦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出臺13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
◎ 特約記者高長嶺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近日下發文件,圍繞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提出13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
圍繞“去產能”,文件要求,對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新建項目、新增產能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和礦產資源配置申請;除革命老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民生熱電和國家確定的示范項目外,2017年年底前,不再受理應予緩核、緩建的自用煤電項目用地預審;自2016年起,3年內停止出讓新立煤炭資源采礦權。同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分類盤活“僵尸企業”土地,配合政府清查“僵尸企業”用地,制定配套政策,積極構建土地退出機制。
圍繞“去庫存”,文件要求,對房地產銷售形勢好、庫存去化周期6個月以下的市縣,可適當擴大房地產開發用地供應規模;庫存總量大、去化周期超過18個月,且房地產銷售連續3個月同比不升反降的市縣,要減少或者暫停除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以外的房地產用地供應。
圍繞“降成本”,文件提出,試行彈性年期出讓土地制度,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年限原則上為20年;加大城鎮閑置土地盤活利用力度,提高用地容積率,調整用地結構。此外,國土資源部門將減免部分相關規費:取消征地管理費,免征小微企業的不動產登記費;對于利用存量土地開展技術改造、提高容積率的工業用地,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一次性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確有困難的企業,經登記管理機關批準,可分期繳納;自2016年起,3年內暫緩提取和繳存煤炭企業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
圍繞“補短板”,文件規定,對國家、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在應分配份額的基礎上再增加40公頃,并加大增減掛鉤指標的傾斜支持力度;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中,將新增建設用地向農村適度傾斜,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發展;對農民住房,按下達市縣新增計劃總量的6%單列,專項用于保障農民建房用地。
◎ 崔世俊張亞飛常曉峰
10月19~20日,中國工程院的15名院士齊聚“中國鉬都”——欒川縣,為該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把脈。
欒川縣處于我國中央造山系秦嶺造山帶后陸逆沖褶皺帶復合部位,伏牛山腹地。這里不僅有著豐富的地質遺跡和地貌景觀,而且也是礦產資源的聚集地,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汽礦產達50余種,是我國16個重要多金屬成礦帶核心區域和重要的鉬鎢鉛鋅多金屬礦產地。多年來,欒川縣依靠本地資源優勢,在合理、有效、有序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在營造礦業環境、推進礦山環境治理、打造綠色礦山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果。

彭蘇萍、袁士義、陳毓川、邱愛慈、何多慧、陳森玉、鄭錦平、于俊崇、薛禹勝、蘇義腦、顧金才、周守衛、多吉、蔡美峰、袁亮等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對欒川縣洛鉬集團三道莊露天采場和選礦流程考察后,對洛鉬集團通過技術創新,大幅度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創造性地提出斑巖-矽卡巖型鉬礦-脈狀鉛鋅金礦礦床模型的推廣和應用、推進全國新一輪鉬礦找礦的重大突破給予了高度評價。
針對欒川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情況,各位院士指出,在當前的礦業形勢下,勘查工作要加強,要依靠科技創新找礦,充分調動地勘單位和企業的找礦積極性,在礦山的周邊找礦,在深部找礦。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同步,依靠科技開展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水平,提高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15名院士共同為欒川礦產資源開發把脈活動由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礦業聯合會共同主辦。河南省科協副主席談朗玉,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興遼,洛陽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延君,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縣長王明朗等有關方面領導參加了此項活動。
(作者單位:欒川縣地質礦產局)
◎ 王紅闖
10月10~13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省國土資源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有關人員一行9人,到信陽市、漯河市調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河南省測繪管理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修訂工作。
調研組先后前往北京華星勘查新技術公司信陽測繪院、河南省地礦局地調三隊、舞陽縣建設局測繪隊、漯河市勘測規劃設計院等測繪單位開展實地調研并召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兩市領導分別匯報了市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情況,并對“一法一條例”修訂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兩市勘測規劃設計院、市土地勘察測繪隊、市房屋測繪隊、潢川縣測繪地理信息局、舞陽縣建設局測繪隊等單位也對“一法一條例”修訂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座談會上,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有關領導充分肯定了兩市的測繪管理工作并強調,調研組將對聽取的意見建議認真歸納總結,堅持問題導向,拾遺補缺,集眾智、納善言,為修訂《河南省測繪管理條例》提供依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河南省測繪管理條例》的自覺性和使命感,研究新情況、滿足新需求,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希望信陽、漯河兩市高度關注“一法一條例”修訂工作,通過共同努力,把“一法一條例”修訂好,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王磊
今年以來,河南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加大脫貧幫扶工作力度,咬定“精準”不放松,做好永城市芒山鎮戲山村貧困戶的幫扶工作,確保建檔立卡的13個貧困戶如期脫貧。
根據困難家庭的具體情況和實際意愿,該局安排了一筆貧困戶幫扶資金,因戶施策,采取養殖、救助、修繕房屋等不同方式,與13戶30名困難群眾、2名需要幫助的學生開展了結對幫扶工作。其中,為3戶屋頂漏雨的貧困家庭修繕了屋頂,購買9只良種山羊、2頭豬仔,幫助4戶貧困家庭發展養殖業,為8戶貧困家庭安裝或更換了門窗。
(作者單位: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
◎ 王偉燦
10月23日,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二隊開展的“伊川縣半坡-白沙硅化木化石地質調查與研究”項目通過專家評審會驗收。該項目經過野外大量地質調查、層位觀察和室內研究,共發現硅化木化石點5個。
“伊川縣半坡-白沙硅化木化石地質調查與研究”項目,是該隊2015年9月開始實施的。經過在河南伊川縣半坡、白沙兩個鄉鎮的野外大量地質調查、層位觀察和室內資料研究,共發現硅化木化石點5個。據了解,該地區賦存較完整的硅化木化石層位主要為太原組砂泥巖段,山西組底部的二1煤層底板砂巖及石千峰組砂泥巖段,沉積環境主要為分流河道,原木為松柏綱喬木。
據悉,硅化木是經過億萬年保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樹木化石。硅化木化石作為自然界的一種奇觀,被廣泛用于博物館收藏、地質公園建設及盆景制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經濟開發前景。
評審組專家認為,伊川縣境內發現的硅化木雖暫未形成一定的規模,但對研究區硅化木形成過程、賦存層位等進行了確定,為下一步尋找新的硅化木化石工作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二隊)
圖片報道

10月20日,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舉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知識競賽活動。7支代表隊以支部為單位組成,經過激烈角逐,水文地質所黨支部最終獲得比賽一等獎,地質災害防治所黨支部獲比賽二等獎,綜合服務黨支部、技術管理黨支部獲比賽三等獎。通過知識競賽,進一步統一思想、提升認識,切實增強學習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學習精神帶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孫義甄夢陽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