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林金花 戚艷銀 魏美娟
?
·臨床研究·
磁性服務對剖宮產后產婦角色轉換能力、自護行為的影響
趙冬梅 林金花 戚艷銀 魏美娟
目的:探討磁性服務對剖宮產后產婦角色轉換能力及自護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產科行子宮下段豎切口的剖宮產產婦180例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產科行子宮下段豎切口的剖宮產產婦21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磁性服務,評價兩組產婦角色轉換能力情況,自護行為(包括合理飲食、喂奶技巧正確與否、是否母乳喂養、嬰兒護理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和初乳時間),術后恢復效果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結果:觀察組產婦的自護能力更高,且在合理飲食、喂奶技巧、母乳喂養率、嬰兒的護理以及角色轉換能力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初乳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對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磁性服務可以充分挖掘產婦的自理潛能,促進產婦角色轉換和自護能力的提高,有益于產婦的恢復和嬰兒的健康發展,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磁性服務;剖宮產;角色轉換;自護行為
剖宮產術指的是經腹部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常用于解決產婦陰道難產或者合并有其它疾病,這是一種快速,且對母嬰均比較安全的常用婦科手術[1]。產婦在生產以后要面臨自身健康的恢復、心理狀態的調整以及實現母親角色的過渡等各個方面,而作為對產婦實行產后干預的重要因素,護理必須發揮積極的作用,幫助產婦形成良好的自我護理行為,使產婦盡快過渡到母親的角色[2]。自護理論是由護理專家奧瑞姆提出的,其大致內容包括完全補償系統、部分補償系統和輔助教育幾個方面[3]。在自護模式下,恢復和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是護理的最終目的。同時,護理工作者要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一起共同參與護理活動, 改變以往傳統的被動護理模式,讓產婦及其家屬成為促進產婦健康狀況恢復的主體。目前由于國內醫療形勢嚴峻,醫患關系緊張,導致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認同程度及信任度較低,產婦難以形成良好的自護行為。磁性醫院的理念來源于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護士協會(ANA)通過美國護士認證中心(ANCC)建立了一個磁性認證的項目,當醫院為患者提供專業高效的護理服務,且通過該認證時即可獲得褒獎,并被稱為磁性醫院[4],意指像磁鐵一樣吸引護士和患者,一方面提高專業護理人才的留任率,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激發其工作和服務熱情;另一方面,醫院護理工作者在磁性服務理念的指導下,讓患者從入院開始到出院都能享受到專業、系統、高效且人性化的服務,并且在生理和心理上均能得到良好的護理和照顧,使患者的醫療和護理品質均能得到有力保證。本文為了研究磁性服務對產婦剖宮產后角色轉換能力、自護行為的影響,對我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婦展開了分組護理,并且對比分析了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產科行子宮下段豎切口剖宮產的產婦210例為觀察組,年齡22~36歲;初產婦148例,經產婦6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7例,高中及以上113例。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產科施行同種手術的180例產婦為對照組,年齡21~35歲;初產婦124例,經產婦5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9例,高中及以上101例。兩組產婦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剖宮產護理,主要是對產婦基本生活以及手術切口進行護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磁性服務,包括對產婦生理以及心理兩方面進行干預。責任護士對產婦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經常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將這些要求貫穿在護理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和完善護理措施[8]。
1.2.1 磁性服務理念 對于患者來說,磁性服務表現為優質高效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強調護理工作者把愛心、責任心、人文與技術完美結合,以“患者的需要”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最貼心、最準確、最及時的服務,力求患者滿意,家屬放心。在施行過程中,醫院要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構建小組護理的框架,重點推行責任制,力求讓患者從入院開始到出院均能享受到護理工作者主動熱情且專業化的服務[5]。
1.2.2 健康教育方法 由于產婦年齡、文化程度、社會角色、個人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其對于手術以及各種治療的心理反應各不相同,同時對于健康教育的需要和理解也不同,因此責任護士要因人制宜,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并逐步完善。在實施中可采取專業講座或者一對一交流等方式為產婦進行全面的講解。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在術前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讓產婦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消除其對手術的恐懼焦慮心理,并給予術前指導,讓產婦了解手術的流程,重點穩定產婦的情緒[6]。在術后,主要是對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如何進行母乳喂養以及母乳喂養的技巧。其次,對產婦要普及自我保健的意識,尤其是乳房保健。產婦在哺乳期要對乳房嚴格定期使用酒精棉殺菌,重點預防乳汁淤積而導致的乳腺炎的發生。最后還要指導產婦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7],鼓勵家屬參與護理活動,減少產婦的心理壓力,增強喂養嬰兒的信心,保證產婦心情舒暢,防止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1.3 評價指標 在產婦實行剖宮產后1周左右,責任護士通過詢問和觀察的方式,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進行護理服務效果評測,評測的內容主要是兩組產婦的角色轉換能力情況,自護行為(包括合理飲食、喂奶技巧正確與否、是否母乳喂養、嬰兒護理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和初乳時間),產婦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9]。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產婦剖宮產后自護行為測評結果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剖宮產后自護行為測評結果比較 例(%)
注:1)為χ2值,2)為u值
2.2 兩組產婦產后初乳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比較(表2)

表2 兩組產婦初乳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例(%)
2.3 兩組產婦剖宮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產婦剖宮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妊娠是女性從受孕到分娩的一個自然生理過程,是絕大多數女性生命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正常的生理階段。在懷孕期間,孕婦的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會經歷十分復雜的轉變。剖宮產作為一個手術,必然會帶來一定的創傷,其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產婦情緒的波動上,大多數產婦會表現為緊張、焦慮不安、害怕等,嚴重者甚至出現不配合治療和護理的現象[10]。此時,如果產婦的角色轉換不能得到有效的調節,其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可能會影響產婦對新生兒的哺育信心,同時也會極大地影響產婦的自我效能感,嚴重者甚至導致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生[11]。現代研究發現,剖宮產產婦相較于順產婦而言,其在產后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肌體上的疼痛感,這會大大影響產婦的角色過渡和自護行為[12]。因此,醫院護理工作者對于剖宮產產婦的心理、角色適應以及自護能力方面的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13],但是對于產婦來說,選擇不同的護理模式所造成的最終效果又存在很大的差異。
本文正是為了探討磁性服務對剖宮產產婦在角色轉換、自護能力兩方面是否有作用而進行的研究。通過對實施磁性服務的觀察組和實施普通護理的對照組產婦從角色轉換能力情況,自護行為(包括合理飲食、喂奶技巧正確與否、是否母乳喂養、對嬰兒的護理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和初乳時間),以及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等方面進行統計學分析,然后通過統計結果來評價磁性服務對剖宮產產婦自護能力和角色轉換的影響[14]。
研究表明,接受磁性服務的產婦在術后能盡快恢復自理能力,意識到自己身為母親的責任,積極調整心態,實現母親角色的轉換,不再過度關注自身傷口的疼痛,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對新生兒的護理和照顧上來。經對比發現,觀察組產婦母乳喂養率、喂奶技巧正確率以及對嬰兒的護理能力均優于對照組。母乳喂養一方面能增強嬰兒的抵抗力,提高嬰兒的智力、減少某些猝死癥的發生,降低部分過敏性疾病的幾率等[15];另一方面母乳喂養對產婦也有積極作用,它能促進產婦催產素的分泌,加速子宮收縮,有利于產婦早日恢復到產前的身體狀態,還能延長女性生育的時間間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性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風險。研究還發現,實施磁性服務的觀察組產婦較實施一般護理的對照組產婦術后身體恢復較快,術后并發癥少,恢復效果好,整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這將利于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使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重新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這種信任反過來也能促進醫院整體護理質量的改進與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患者,形成一個好的良性循環。
自護理論強調的是個體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命,促進自身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主動采取一系列的自發調節行為,完成這種調節行為的能力稱為自護能力,也就是個體的自我照顧能力[15]。就目前來看,國內產婦大多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識,且大部分孕婦在妊娠期被家屬過度保護,這些因素也對產婦產后自護能力的恢復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研究表明,對產婦進行多樣化、具體化的健康教育后,產婦對自護行為的知曉度得到較大提高。具體體現在實施健康教育后,產婦轉變了傳統的飲食觀念,而是均衡飲食,平衡營養;在心理上,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在家屬及護理工作者的幫助下進行輕松愉悅的活動,保證心情舒暢,這些轉變均有利于加快產婦自身的恢復和促進嬰兒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磁性服務,可以充分挖掘產婦的自理潛能,促進其角色轉換和自護能力的提高,有益于產婦的產后康復和嬰兒的健康發展,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1] 王成英.剖宮產率增高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6):108-109.
[2] 朱霖竑.一體化護理在改善剖宮產產婦產后心理狀態及角色轉換中的效果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5):593-606.
[3] 蓋厚榮.自護理論在剖宮產術產婦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2):2062-2063.
[4] 顧李妍,張玲娟.磁性醫院護理工作環境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602-605.
[5] 張玉珍,陳 銳.磁性服務對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7):89-90.
[6] 戴 燕.對剖宮產產婦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以促進康復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7):133-134.
[7] 溫 瑤.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在剖宮產38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8):118-119.
[8] 王建梅.細致化護理對初產產婦角色轉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觀察[J].大家健康,2014,8(5):178.
[9] 鄒 磊,任 婷,王 楊,等.品管圈活動對產婦剖宮產后自護行為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9):1254-1256.
[10]徐 峰.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4):376-377.
[11]管明芳,李世瓊.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及早期泌乳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5):589-590.
[12]高金蘭,尤 麗.床旁護理模式在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1):61-63.
[13]趙玉琴.Roy適應模式對初產婦角色轉變及產后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907-909.
[14]徐 暉,王雪瑩,黃彩輝,等.PICC置管患者導管維護知識的調查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8):235-236.
[15]劉 芳.母乳喂養的好處及282例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21):2928-2929.
(本文編輯 崔蘭英)
Influences of magnetic service on role transfer capability and self-protection behavior of mothers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ZHAO Dong-mei,LIN Jin-hua,QI Yan-yin,et al(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900)
s Objective:To discuss influences of magnetic service on role transfer capability and self-protection behavior of mothers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Methods: Selected 180 cases of mothers who had undergone caesarean sect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in our obstetrical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as control group, and selected 210 cases of mothers who had undergone caesarean sect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in our obstetrical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as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mothers received usual nursing,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magnetic service. Assessments of role transfer capabilities, self-protection behavior (including reasonable diet, whether feeding skills were correct of not, whether breast fed or not, baby care and anus exhausting time and colostrums tim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s and satisfaction degrees with nursing of mothers from both group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self-protection capability, better performances in aspects of reasonable diet, feeding skill, breast feeding rate, baby nursing and role transfer capability (P<0.05), earlier anus exhausting time and colostrums time (P<0.05), lower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P<0.05) and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nursing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Magnetic service for mothers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can fully tap their potentials of self-care ability, promote role transfer and self-protection capabilities, and facilitate recovery of mothers and healthy growth of babies, which is rich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s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Magnetic service;Caesarean section;Role transfer;Self-protection behavior
510900 廣州市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趙冬梅:女,本科,主管護師
魏美娟
2015-11-1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