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博文,王浩,翟平平,李明爽,王雪慧,冷德生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150040)
“診斷學”課程實訓教學模式探析——以學生課堂參與度變化為視角
隋博文1,王浩2,翟平平2,李明爽2,王雪慧1,冷德生1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150040)
“診斷學”是橫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性學科,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診查了解、分析判斷疾病的能力。“診斷學”課程教學要求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就成為課堂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傳統教學模式下“診斷學”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度并不高,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創新實訓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當前“診斷學”課堂教學亟須研究的問題。
“診斷學”;教學模式;課堂參與度
診斷學是橫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性學科,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診查了解、分析判斷疾病的能力。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體現出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指參與的人數、參與的時間、參與的態度、參與的效果等,是課堂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何提高中醫學專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的學習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階段,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當前診斷學課堂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
1.1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不高
在教學實踐中,傳統教學是以課堂教師講授,傳授知識經驗為主。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不足,主動學習診斷學知識與獨立運用臨床診療思維方法思考能力欠缺。客觀上表現在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程度不高。
1.2教師教學方法創新性不足
許多診斷學的教師習慣“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工作,以課堂講授加課間實習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創新性不足。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學生處于服從的地位,教師灌輸性傳授知識占有很大比重,從而導致了部分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動力、信心的缺失,使教學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2]。
1.3教學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臨床診療思辨能力欠缺
當前中醫學本科生診斷學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學生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記憶,對學生臨床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臨床診療思維能力訓練薄弱,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較弱。因此,學生在大三臨床實習時,往往不能很好地進入工作狀態,面對真實病人,不知從何處入手來系統診查病人,做出臨床診斷。
2.1研究目的
在開展實訓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反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變化?新的教學模式是如何通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來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基于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教學實踐研究。
2.2研究對象
2015年上半學期在2013級中醫學本科專業開展了實訓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教材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診斷學》。在“心電圖”第一節先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進行一次授課。然后根據學生反饋,再次應用實訓教學模式進行本章節的教學。兩次課后發放調查表,進行對比研究,加以總結分析。
2.3研究方法
基于學生課堂參與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三個維度[3],采用李克特量表問卷調查法,李克特量表是心理與行為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態度量表形式[4]。量表中設計與調查主題相關的問題,通常采用5級量表形式,用來表明被調查者對被調查事物的看法、態度。并用1~5加以計分。累加得分即可得出態度總分,可反映被調查者的綜合態度。對總分求平均值,可反映被調查者的平均意向和被調查者中個體態度的分布情況[5-6]。設計關于應用實訓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若干問題,發放調查問卷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圖1 調查問卷中題目的百分比Fig.1 Percentage of topics in questionnaire (t=4.2204,P=0.00005 P<0.001)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8份,有效問卷為114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達90%以上。
2.4統計結果
第一,問卷效度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調查數據的KMO檢驗值為0.685(>0.60),說明該問卷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第二,信度檢驗。此次調查數據的整體Cronbachα系數值為0.786(>0.60),表示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較好,說明此次調查數據信度結果較好。

表2 信度分析結果表Tab.2Reliability analysis of object list

表1 實訓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比較(n=114)Tab.1 Comparis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n=114)
第三,統計學基礎分析。對量表進行統計學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正向問題量表總分主要分布在“同意”;題號5、9、14為對于反向問題,主要分布在“不同意和說不準”。即群體態度傾向于積極。經檢驗證明,量表總分均值與零假設之間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t=4. 2204,P=0.00005 P<0.001),說明采用實訓教學方式后課堂教學成果優于傳統教學方式。
第四,統計學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結果表明:認知(F1)、行為(F2)、情感(F3)構成來了主觀評測指標的基本結構。與量表設計所構想基本相符,表明量表設計合理。
認知(F1)、行為(F2)、情感(F3)參與由量表中除了題號5、9、14外共計12個題目構成正向問題。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些正向題目得分均值范圍為(3.37~3.53),即偏向于“同意”,其中“同意+非常同意”均超過50%,說明實訓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行為和情感,從而提高認知能力。
2.5實踐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實訓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課堂模式相比課堂行為參與分析。問題2、3、7、10、11、12、15反映出實訓教學模式采用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分組相互學習時,不僅通過教學來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參與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把握,加深對疾病的認識,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醫療活動的開展需要醫患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互動,方能使醫療實踐進行。故在教學階段,應努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在這一點上,實訓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課堂更具有優越性。

表3 公因子分析結果Tab.3Analysis result of common factor
第二,實訓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課堂模式相比課堂情感參與分析。從課堂情感參與角度分析(1、6、8、12、13、15),在實施實訓教學模式的課堂中,師生之間體現了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同時受到激勵、指導、鼓舞,體會到如愉快、信任、感激等正向情感的體驗。將有助于學生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減少和避免負面的情緒影響,進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第三,實訓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課堂模式相比課堂認知參與分析。從課堂認知參與角度分析(4、5、9、11、14),雖然實訓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課堂參與教學討論及角色扮演,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策略,但是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加之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同,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不同。這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課前預習與資料的收集整理,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課后開展深度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復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聯系臨床病例,又要對現有問題有所發揮和質疑,方能不斷學習和進步。
“診斷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采集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方法,掌握收集臨床資料的能力,應用所學過的醫學理論知識,闡明患者臨床表現的機理,并提出可能的臨床診斷。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融入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自我學習的主人。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本研究結果表明,在采用實訓教學模式后,采用理論聯系實際教學,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學生課堂參與度得到極大提高。在互動交流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學習參與的行為和情感的促進,從而提高認知能力。
[1]鄧田.傳統課堂教學方法應對“慕課”挑戰策略探討[J].求知導刊,2016,(01):38.
[2]韋芳寧.中醫院校診斷學實訓教學模式的應用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12):1599-1600.
[3]許瑜函,朱慧,譚夢暉,等.“三明治”教學法設計下學生課堂參與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6,14(11):108-109.
[4]風笑天.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5]王興福.問卷調查法在個體認識論信念研究中的應用述評[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47):185-186.
[6]亓萊濱.李克特量表的統計學分析與模糊綜合評判[J].山東科學,2006,19(2):18-20.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diagnostics-from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nge of students'participation
SUI Bo-wen1,WANG Hao2,ZHAI Ping-ping2,LI Ming-shuang2,WANG Xue-hui1,LENG De-sheng1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
Diagnosis i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Its purpose is to train students'ability on diagnosing,analyzing and judging disease.Diagnosti csemphasizes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so students'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classroom evaluation.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diagnosis teaching is not high,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erefore,it is undoubtedly an urgent issue to enhance students'participati on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y innov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Diagnosis;Teaching model;Students'participation
G642
A
1674-8646(2016)19-0121-03
2016-09-19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基金項目(XJJ2013026)
隋博文(1979-),男,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