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馬鞍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市老年大學校長 胡桂云
馬鞍山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 徐 鵬
不忘初心著華章
——安徽省馬鞍山市老年大學建校30周年發展綜述
中共馬鞍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市老年大學校長 胡桂云
馬鞍山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 徐 鵬

1986年10月,馬鞍山市老年大學成立了,當時辦學條件簡陋、學員不足百名。30年不忘初心,30年耕耘不輟,如今的市老年大學擁有3個校區、建筑面積達10240余平方米,開設8個系208個教學班、學員近8600人次。30年來,累計招收學員10.35萬余人次,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贏得了500余項獎勵。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先進老年大學”“全國老有所為創新獎”“全國學刊用刊先進單位”“首批省級示范校”等榮譽。被安徽省委老干部局譽為“全省老年教育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引起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好評,并多次給予報道。
馬鞍山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年大學的建設與發展。《馬鞍山市老年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做大做強市老年大學。保持全國先進學校的地位,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老年大學。擁有一批品牌專業、特色學科,真正辦成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管理科學、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的一流老年學府,成為全市的老年教育中心、教研中心和服務中心”。
2006年至2010年期間,現任市委書記,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老教委主任魏堯多次親臨學校調研,協調解決辦學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市四套班子歷任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也多次到市校現場辦公,破解發展瓶頸。去年7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老教委主任王煒剛到馬鞍山工作即趕赴市老年大學調研,與師生親切交流,詳細了解辦學情況,和大家一起探討新形勢下辦好老年大學的新思路新舉措。為進一步強化經費和組織保障,市老教委辦公室設在了市委老干部局,主任由局長兼任,專職副主任任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在政府信息化和科技項目資金的扶持下,學校還與安徽工業大學合作,構筑了適應自身特色發展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基本實現了貫穿教學、辦公、管理活動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馬鞍山市老年大學緊緊抓住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提出“八重工作法”,不斷夯實學校質量工程的根基。
重質量、重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學校致力于走“內涵發展、轉型發展”之路,不斷創新載體和平臺,以教學帶活動,抓活動促教學,大力實施“優學科、強品牌”戰略,逐步加大教學體系和質量工程建設力度。如,每年舉辦教師滿意度測評和民主評教活動,邀請業內專家來校傳授前沿理論與實踐經驗,通過跟堂聽課、召開班長培訓班、征集意見與建議、組織校際交流等方式,全面推進教學、管理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
學校大力倡導“把老年教育當事業干,把老年學員當親人看”的工作服務理念,強調在工作態度、溝通方式和服務細節上“用心”,最大限度讓學員體會到學校的關愛和真情。
重創新、重實用,專業建設與時俱進。學校堅持廣泛調研、按需設課的原則,探求專業和課程設置與學員學習興趣的與時俱進。著力打造寫作、京劇、合唱等精品課程和拳劍扇、書畫攝影、保健、舞蹈等重點專業,全力培育器樂、計算機等品牌學科,逐步加大了證券實踐、信息網絡等應用知識和現代科技類課程的開發。免費開辦了“東方銀齡”遠程教育課程,定期組織師生員工參加學習。
學校教材建設也不斷邁出新步伐,近年來,以平均每年編輯2部、發行1部校本教材的速度領跑省內。
重管理、重培訓,隊伍建設常抓不懈。教師是立校之本,學校想方設法聘請名家名師任教,并建有教師人才儲備庫。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教師培訓班;選送優秀教師參加專業知識和業務培訓;探索施行教師內部持證上崗制度;屆次化地舉辦“教學公開課月”、教案課件評比展示等活動,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設有臨時黨支部,組建了學委會、京劇愛好者協會等11個社團組織,配備了強有力的班委會和協會(社團)班子,發揮老年學員中優秀人才資歷深、閱歷廣、經驗足、責任心強等優勢,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重調研、重激勵,理論建設碩果累累。“十二五”期間,累計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理論文章、調研報告22篇;2015年6月還向國家教育部報送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調研典型材料。學校還注重利用高校資源與優勢,創新理論研究方式、提升理論研究層次。與安徽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加快推進馬鞍山市老年教育發展的戰略設計與突破口選擇”軟課題小組,研究成果在省市理論界和全國老年教育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校園文化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和軟實力的生動展示,是學校精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馬鞍山市老年大學面向全國征集產生了校訓、校徽、校歌;大力開展優秀黨員、先進班級(團體)和創先爭優先進典型的表彰以及“感動校園最美人物”“我心中滿意的教師”風采展等品牌活動;結合重大節慶日,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老年學員還積極投身全市公益活動中,展示時代風采,展現才藝技能,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受到市委宣傳部等多個部門的表彰。
學校重視宣傳工作,對內,創辦了校報(刊)及官網,建有校園廣播系統與綜合宣傳平臺。對外,不斷強化與涉老報刊的聯系以及與地方主流新聞媒體的合作,近5年來,在《中國老年報》《老年教育》《安徽老年教育報》上刊登信息30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積聚了校園正能量,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學校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創新服務社會的載體,引導廣大老同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2014年4月,成立了志愿者協會,不斷探索一助一、多助一、定向結對幫扶等形式,深入開展了一系列愛心支教、關愛幫扶工作。如,深入孤寡老人和特困學員家中開展“走親戚”慰問活動;給農民工及其子女、社區未成年服刑人員送文化、送溫暖,維護社會穩定,傳播時代好聲音。為讓老年教育惠及更多長者,馬鞍山市老年大學積極向社會和基層延伸辦學,已連續4年在鄉村、街道社區開辦支教點,為基層老年學校提供“課程超市”,選派優秀教師義務教學;面向社會開辟“老年百科大講堂”,特邀有關領導和專家傳授時政、法律、健康等知識,定期組織共建社區的老人參加……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馬鞍山市老年大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市委、市政府連續3屆授予“市文明單位”的稱號,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及省、市領導的贊揚。
尚學篤行,康樂有為——這一校訓也是我們辦學的初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為早日成為“終身教育的陣地、文化養老的平臺、康樂有為的服務中心、老年教育的排頭標兵”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