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啟程號角。三年雖短,然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面對新的“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力度推進深改實踐,讓中國的轉型發展開啟重大突破,逐漸迎來質的跨越。可以說,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與深改效應的作用凸顯,中國正在逐步從世界大國邁向真正的全球強國,中華民族從未像今天這樣離偉大復興的夢想如此接近。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毫無疑問,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時,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一招”。時間是奮進者最大的變量。曾經對中國提出336項深改任務的持懷疑態度者,如今驚訝地看到:三年來,中國全面深改的大格局日益清晰,“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改革全面發力;各領域標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完成布局。今日中國,已站在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歷史新起點上。
和之前的三十多年相比,全面深改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注重“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強調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隨著各項任務的鋪開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到必須逆水行舟、中流擊楫才能克難奮進的關鍵階段。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事業取得的成就和三年來全面深改推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前行”。
更加堅決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勇于自我革命的氣魄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改革關頭勇者勝。要敢于在深改中啃硬骨頭、涉險灘,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用更加堅決的信念,在改革深入過程中,全面推進理論、實踐、制度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全面深改不僅“膽子要大”,而且“步子要穩”。走穩腳步,就要求更加精準,要求掌握和應用科學的改革方法論,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統籌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先行先試與復制推廣相結合,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針對性、協調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必須充分激發廣大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進改革不斷向前深入。
更加堅決、更加精準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全面深改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每一項落實都需要更加扎實。改革既要如大氣磅礴的建筑師設計總體框架,也要如精益求精的一流工匠淬火鏤金。“一步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要提高改革方案的穿透力和扎實度,不搞空對空、踩虛腳、放啞炮,要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抓好改革主體責任、督辦協調,把好改革進度關、質量關,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真正促使改革出成效、發展增活力、人民得福祉,真正營造出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勢頭,真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克難奮進中實現國家轉型發展質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