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我們幼兒園正好坐落在一個農村小鎮上,周圍有著豐富多樣的農村自然資源。孩子本身就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他們對大自然充滿著好奇,這些自然材料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所以幼兒的美術活動源于生活,讓他們在大自然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尋找創作靈感。
一、走進大自然,培養幼兒觀察與欣賞能力
課程游戲化后,我們改變了很多,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延伸出許多新的課程,我們經常會帶孩子們走出校園,來到周圍的小樹林、田野、梨園,等等。
每次走進大自然,孩子們總是既興奮又好奇,路邊的一朵野花,馬路上的挖泥車,一幢幢房子,都是孩子觀察、欣賞、討論的話題,這可比看圖片形象有趣多了,課題游戲化后,老師更多的是放手孩子,但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了,而是在一旁拍照、錄像,記錄孩子的行為、孩子所觀察的景象、孩子們的對話,等等。回來后,就成了新的主題,每次讓孩子們說一說你看到的,你觀察到的,你覺得什么最美,孩子們在親自體驗后,都特別感興趣,也是滔滔不絕。再結合老師拍的照片,進行討論,討論之后,我們還會畫一畫,通過不同形式,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中,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欣賞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
記得有一次,我們去了桑園,孩子們個個都很亢奮,我們排好隊出發了,在車上,我們討論著桑園里會有什么,大班的孩子想象力都很豐富,對桑樹也有一些已有經驗,知道桑葉是喂給蠶寶寶吃的。下了車,我們一路步行去桑園,馬路兩邊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你看,這個玫紅色的花好漂亮啊,開的好多啊!”“我看到路邊的小樹都發出了嫩嫩的芽!”“快看快看,地上好多花瓣啊!”孩子們七七八八討論著,不知不覺就到了桑園。
來到桑園,孩子們近距離地觀察桑樹,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感知桑樹的外形特征、桑葉才剛剛發芽、芽的形狀、顏色、味道等,感受春天植物發芽的自然現象,在桑園里收獲了知識與快樂。
隨著一次次走進大自然,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自然生活中,體驗收集的快樂
出去玩,必然有收獲。在自然生活中,有石頭、樹葉、樹枝、樹片、貝殼等,可是藏了不少寶貝。記得有一次,我們就來到對面的中學玩,我們來到了一片小樹林,孩子們在小樹林里發現了地上有很多葉子,這個時候顧堯辰喊了句:“老師,你聽,有聲音。”原來顧堯辰一邊跳一邊踩,地上的落葉發出了沙沙沙的聲音,大家聽了,都忙著踩起來,“沙沙沙沙沙沙……”仿佛一首美妙的音樂,孩子們沉浸在快樂之中。這個時候,熙熙說:“讓我們把樹葉帶回去吧。”孩子們開始忙著撿落葉,何夢琪撿了一片樹葉說道:“瞧,我這片樹葉好大啊。”蔣晨諾喊道:“我的也很大。”這樣,我們收集了很多樹葉,帶回了教室。
之后的每一次走進大自然,孩子們都會主動收集一些自認為的寶貝,有大大小小的石頭、長長短短的樹枝、漂亮的小野花,等等。教室里有了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這樣,我們成立了班級里的自然材料庫。
在收集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是樂此不疲的,他們每次發現寶貝,都會特別興奮,真的當寶貝一樣,捧在手里帶回教室,帶回教室后,我們會一起說一說,你收集了什么,也會幫助孩子一起進行整理。
三、利用自然資源,在美術活動中大膽表現與創造
以往的美術活動,形式局限、材料單一、內容老套,通過將美術活動融入自然生活,突破傳統美術活動中材料、工具、內容上的局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利用多種形式開展美術活動,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由創造、個性化的探索與嘗試空間。
于是,我們將幼兒收集來的自然資源,投放到美工區,讓幼兒盡情表現、創造。有一次,在美工區里,來了很多人,只見鈕詩琪和周哲毅先把報紙拿出來,鋪開來,放在桌子上,然后大家都開始拿工具,鈕詩琪拿了一個石頭、一支畫筆和一盒顏料,就開始坐下來畫了,然后旁邊的小朋友看到了,都拿了石頭,畫了起來,孩子們有的選了綠色,有的選了紅色,都拿了不同的顏料,過了一會,一塊塊石頭上,都涂上了顏色,施歆藝涂好了,又去拿了一塊石頭,還是把石頭都涂滿了紅色,涂得很快。孩子們在美工區里開心地對石頭進行涂鴉活動。
觀察中,孩子們對使用顏料進行涂鴉活動,十分感興趣,但是我發現孩子們缺乏經驗,在活動中,都是對石頭進行平涂,沒有任何圖案,所以我找了一些石頭、葉子等顏料作品,布置到美工區,讓幼兒參考。這樣提高孩子對美的能力,以及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事物,提高孩子的畫畫水平和能力。
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是驚人的,有時候,他們在雞蛋托上涂色,變成了一朵朵小花;有時候,一張張枯萎的樹葉,在他們的筆下變得五顏六色,特別生動;有時候,一根樹枝被涂成一節一節,變成彩色的;還有樹葉貼畫、石頭造型……美工區成了孩子自由創造的天堂。
我們還利用自然資源,開展集體的美術活動。比如有一次,我們利用樹葉,開展了一次《樹葉拓印畫》的活動,我出示范畫,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一起討論,這個是怎么畫出來的,吳夢菲說:“這是葉子的形狀,是用葉子畫出來的。”姚歆蕓說:“是用顏料畫的。”討論過后,孩子們開始嘗試印畫,施哲軒說:“在樹葉上涂點顏料,然后印在紙上。”并進行了示范,樹葉真的就印上去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其他孩子都興奮地嘗試起來。
孩子們自己收集過來的自然資源,在利用的時候,就特別認真,感興趣,不管是美工區還是美術活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對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會繼續帶孩子收集更多的自然資源,激發孩子創作靈感,創作出更多更不一樣的作品。
四、利用自然資源作品,美化生活環境
一件件美工作品、美術工藝品就這樣誕生了,并且越來越多。于是,我們一起決定,用這些孩子的作品一起布置教室,美化環境。
我們利用麻繩,編制成了鏈子,把幼兒美化后的五顏六色的樹葉,夾在了鏈子上,掛在了語言區,這樣不僅起到了隔斷的作用,還非常漂亮;我們將幼兒制作的五彩絲瓜筋,穿成一串,掛了起來,變成了漂亮的彩鏈;我們將涂好的樹枝投放到了扮演區,孩子們有時候拿來當筷子,有時候往瓶子里一插,就變成一盆好看的裝飾花瓶;還有好多好多……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充分利用起來了,不僅起到了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創作動力,看著自己的作品一個個掛起來、用起來,孩子們的創作欲望不斷增強,更喜歡創作。
這樣,我們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從欣賞開始——收集——創作——打扮教室,一步步地充分利用資源,將美術活動真正地融入自然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