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發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通知提及“為貫徹立德樹人任務要求,全面總結考試內容改革成果,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為實現2020年高考改革目標做積極準備,是《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提升教育考試質量的重要舉措。
也就是說: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考試中心組織專家修訂、審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對2017年高考各科考試知識點均有刪減,值得每位備考考生注意。
修訂基本原則:堅持整體穩定,推進改革創新。優化考試內容,著力提高質量。提前謀篇布局,體現素養導向。
主要修訂內容
一、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
比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在漢語中增加文言文、傳統節日、民俗等內容,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今年高考前就提出,高考試題要增加反映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發展進步的內容,考查學生對我國社會現狀、時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學生對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等價值準則的理解。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凝匯在政治、哲學、經濟、藝術以及生產生活中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在高考命題中,各學科都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所體現。
如語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傳承中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學生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思考、體悟的能力。歷史可以考查對中華文明長期歷史進程中的事實觀點、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斷等。地理可以考查對鄉土意識、環境保護等理念的掌握。
在數學和理科綜合等科目中,可以適當增加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考查的內容,如將四大發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國古代科技文明作為試題背景材料,體現中國傳統科技文化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
考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是簡簡單單地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要遵循繼承、弘揚、創新的發展路徑,注重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實現考試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目的。
二、完善考核目標。
結合學科特點和核心素養的要求,在考試大綱中對考核目標的內涵進行修訂,在考試說明中對各個考核目標進行具體解析,并補充試題樣例,進一步說明考核目標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復習備考。
三、調整考試內容。
在強調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合理設置選考模塊,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契合課程標準的修訂方向。比如,語文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均設為必考內容,適應高校對新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呼應中學教學的意見;數學減少選考模塊“幾何證明選講”,物理將模塊3-5列為必考,順應課程標準修訂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