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發生概率如此之高,除去受騙者警惕性不高等因素外,電信和金融系統也應該承擔一些責任。
從電信層面看,部分電信運營商、電信增值服務商在將業務層層轉包后,并未采取有效的監管機制,因此違規經營、管理松懈的現象較為普遍。例如,一些地方電信產品登記管理不夠規范,消費者不需實名登記也可買到群發短信卡、SIM卡等。犯罪分子可以大肆購買手機卡,用于撥打詐騙電話、發送詐騙短信。詐騙得手后,迅速銷毀卡號,再購買新卡繼續作案。
從金融層面看,有些銀行對批量開卡、委托辦卡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犯罪分子可以通過一些渠道輕松獲得“無名銀行卡”,在作案后將其扔掉,逃避追捕。
此外,近年來,隨著在線支付的普及,犯罪分子開始利用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通過套取被害人銀行賬號、密碼、網銀動態口令后迅速轉賬錢款。
由此可以看出,制度上的缺陷,導致電信詐騙在我國頻發,而電信詐騙本身又不受地域和空間的限制,使得破獲有很大難度,破案成本非常高。
開學時大學新生要謹防的騙局有哪些呢?
代管行李,支開新生。新生人生地不熟,騙子就在車站、學校門口冒充接待人員,“熱情”地幫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調虎離山,借機偷走行李。當陌生人對你過分熱情時應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輕易離身,以免上當受騙。
冒充室友,盜走錢物。剛入學時,新生相互不認識,騙子正是利用這一點,裝扮成新生或老鄉和學生套近乎,騙取信任,并乘機盜走學生的財物。對陌生人,應想辦法確認其身份,離開宿舍時應將貴重物品隨身帶走或上鎖。
詐騙電話,騙取財物。以資助新生學費、生活費等為理由,電話騙取錢財。有的電話自稱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還學費等為名,讓學生提供卡號、密碼。新生需對自己的隱私要嚴格保密,遇到此類事件要先向有關機構電話求證,遇到欺詐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冒充老師,騙取錢財。新生剛剛完成報到,此時有騙子來到寢室,冒充老師要求新生補交費用。遇到這情況要小心提防,除了自己的輔導員,不要相信任何人。
盜用證件,亂開卡。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等重要證件,不能借給他人使用。不能委托他人代為復印,身份證復印件在應用中要注明此件的用途。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證以及復印件辦理各種銀行卡、電話卡、借記卡等相關有價憑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更不要因貪圖小禮物就把自己的身份信息隨便提供給一些人!
冒充老師,向家長騙錢。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后會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孩子出車禍之類的,醫院需要錢等等理由,著急的家長會給孩子打電話,發現孩子電話無法接通或關機,家長就著急了,最后一點警惕心理也沒了,然后就被騙了。所以,一定要將輔導員的電話第一時間告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