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丹+陳益群+黃夢楠
【摘 要】金華市農村經濟發展如火如荼,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華市農村會計核算中出現了一些新業務與新問題,對于新業務的會計核算處理應該明確、規范,根據相關的政策和制度采取相應的財務管理措施,保證農村財會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關鍵詞】農村新業務;會計核算;財務管理
一、引言
2011年財政部提出五項措施,利用中華會計作為培訓平臺,每年培養6萬人推動農村會計人才培訓,提升農村會計核算水平。但我國農村會計核算的總體情況并不令人樂觀,加之金華市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村道路建設、排污系統、綜合樓建設等新業務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給農村新業務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金華市農村新業務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現狀
隨著浙江省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金華市農村會計核算中也出現了菜市場綜合樓、污水治理、電梯安裝等多項新業務:
菜市場綜合樓工程:以下湖嚴為例,自籌金額7324047元,建設菜市場綜合樓,總建筑面積5096.43平方米。
污水治理工程:以署光村為例,通過財政撥款與自籌,財政撥款與自籌比例為8:2,集資1548646元,為257戶農戶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電梯采購:以下校頭綜合樓電梯采購為例,由村自籌16萬元,采購載重1000kg、升降速度1.5m/s、6層6站6門、曳引式有機房載客電梯1臺。
(一)金華市農村新業務的會計核算現狀
當前金華市農村會計對新業務的核算無章可循,縣財政和農業經營管理部門雖然對村組會計集中核算的日常業務工作常抓不懈,但因人員管理、經費保障等跟不上,落實的效果與預期仍有一定差距。農村會計集中核算單位多、分散、量大,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軟硬件設施落后,在財務公開中缺乏具體的操作規范,農村會計集中核算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各村組資金狀況,各項規定導致財政與農業經營管理部門職能交叉,管理權限不明確,此外,業務指導與監管水平都有待于提高。
(二)金華市農村新業務的財務管理現狀
農村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與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歷來是廣大農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農村財務工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著農村集體經濟的良好發展和農村社會的政治穩定。近年來,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村財務工作,但是在我國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農村新業務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問題也逐步的暴露出來,嚴重影響了農村財務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的更好發展。
三、金華市農村新業務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金華市農村會計工作在取得顯著進步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農村新業務,必然給農村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帶來許多問題,通過這次實地調研,我們發現了如下若干個實際問題。
(一)人員方面的問題
農村財會工作是一項具有較大涉及面、較強政策性和業務性的工作,需要農村財務人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金華市農村財務人員大多數都達不到應有的工作要求。首先,大多數的農村會計都是當地干部從農民群眾中聘用,其工作環境和獨立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發揮不出會計應有的反應和監督職能。其次,一些財務人員老齡化,文化程度偏低,經常出現無證上崗的情況。第三,許多農村會計認為其業務單一、技術含量低,基本上不參加繼續教育,使財務工作人員對農村新業務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感到十分棘手。
(二)財務處理工作方面的問題
各方面的財務處理工作都不規范。首先是票據不規范,打白條、手疊收據、用膠水粘票據的情況屢屢發生。其次是賬務處理流程不嚴密,大多數的憑證只有負責人和收款人的簽字,出納員、經辦人都沒有。第三是會計科目不規范、不具體化,會計科目單一、老化,不能正確、全面的反應農村資金的運轉情況,尤其是農村新業務產生的資金流動情況。針對農村新業務,沒有明確規定的會計科目,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如何核算,使用的會計科目都是老科目。
(三)“三資”管理制度的問題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對于切實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農村新業務的財務管理工作也起到很大作用。但在這次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三資”管理制度在金華市農村的實際應用還沒有普及,施行還不到位,有的鄉鎮認為沒有必要,更有甚者“三資”管理的電子軟件已經好幾年沒有用過,只是在上級檢查時起到“應付”的作用。
(四)監管方面的問題
首先,由于農村財務人員大多由農村干部指定任用,必然就要受到農村干部的制約。二是內部監督不到位。有些村沒有建立內部監督制度和措施,有些村即使有制度,但起不到作用,形同虛設。三是鄉鎮農村經管站沒有充分發揮其管理和監督的作用,對農村財務監督不到位。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一些鄉鎮很少對農村財務進行指導,許多鄉鎮的經管站沒有認真審查,起不到管理、監督的作用。其次,相關部門對農村財務缺乏審計監督,并且審計方面缺少專職從事農村財務審計的專業隊伍。
四、規范會計核算和加強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提升村財務人員素質
首先,改革農村財務人員的任用機制,取消過去由農村干部直接指定財務人員的方法,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會計從業資格、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財務人員,并且要改善農村財務人員的工作環境,適當提高工作待遇,吸引、留住會計人才。其次,針對一些財務人員老齡化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將一些工作態度認真、業務熟練的年輕人通過培訓、考核的方式選拔到財務工作崗位上來。第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通過定期培訓,提高農村財務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通過以上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人員方面的問題,在面對農村新業務的財務工作時才有足夠的能力加以解決。
(二)規范農村財務工作流程
首先,嚴格按照國家財政部新頒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中規定的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要求,在資產、收支往來票據,科目賬戶設置,財務審計與民主理財等方面做到規范管理。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簽字或蓋章,交民主理財小組集體審核。審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財小組組長簽字,報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最后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凡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確定為不合理的財務開支事項,財務人員不予報銷。
(三)施行“三資”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和資產、資源兩個監管工作流程,實施資金委托代管、資產統一監管、資源聯合協管的管理方式,全面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制。其次要注重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宣傳的導向作用,利用現場會、標語、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動員,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推行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廣大農民群眾支持和配合。
(四)規范農村財務工作監管體系
加大農村審計監督的力度,加強對農村財務工作的監督檢查,提高對農村財務管理監管工作的重視。嚴格按照財務管理要求,建立審計監督制度,以鄉鎮審計部門和農村經管站內人員為主體,對農村賬務進行定期審計,杜絕亂支亂用、白條報支等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薛瑞學.農村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2,15:230.
[2]陳文豪.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對策——以浙江省象山縣為例[J].考試周刊,2014,24:189-191.
[3]劉利萍.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