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勇
當前,國家對信息技術的重視和相應的投入,讓教育有了新的里程碑。教室內多媒體的引入,讓我們感覺到信息帶給我們的速度;老師多樣的課件及網絡視頻,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趣味;在信息技術課上學生學到的各種應用軟件,讓生活發生了質變,不再單純是游戲、聊天的生活,而是更加充實的在網絡中學習新知;網絡教學更是讓學生享受到在家里愉快的學習,有難題會有多種解答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
一、豐富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信息技術得到廣泛的推廣,已在教育界形成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在各個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就是農村信息技術的學習也不甘落后,教師到學生都有了進一步的學習認識。
1.教學設施的變遷
以前的那種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在農村中小學都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農村中學的教室里也有了投影儀、投影白板,一線教師都統一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教師在上課、備課、討論交流時可以通過電腦及無線網絡進行交流,甚至可以在網絡上同全國的名師進行交流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2.教育教學環境的變化
現在的網絡學習十分方便,在網上有統一的培訓和交流,在網絡平臺上,培訓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教學中的疑難點,大大縮短了到指定地點培訓的時間,提高了培訓的效率。網絡的普及同時也加快了教學環境的變化,現在農村學校上課也都使用教學白板、實物投影等先進的技術,教師的備課也都采用網絡備課,可以在網絡上交流,提高自身的素質,使教學質量有更大的提高。大部分教師都可以在網絡上自己制作課件和練習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宏觀目標是:建設數字化教育環境,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
課堂上,學生的專注程度決定了教學活動過程中主導與主體的配合協調程度,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課堂的專注程度遵循這樣的一條基本規律,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逐漸降低,隨著不同外在環境的刺激又被重新激發。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可以事先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的分割,并將每一部分設計為不同的表現方式,或是聲音,或是圖像,或是動畫,或是網頁,再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將每一部分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演示多媒體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設備將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不同的刺激,且相互交替,間隔出現。這樣會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一種“興奮—亞興奮—興奮—亞興奮”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再輔之以教師的啟發式教學,學生就能不斷增強對教學內容的感性認識,同時增強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和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占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制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鼠標,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放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很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庫,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
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師,其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計算機使用技能,促使有些不會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開始學習,會的教師也會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讓自己在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地使用信息技術,使自己的課堂效果更加提升,從而在學習好自己專業課的同時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為自己在教師這個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打下堅實的基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地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這樣做利人又利己。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信息技術如此快速地發展更新,我們更要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了解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發展方向,讓學校教育與外界接軌,走在信息時代的前沿!
參考文獻:
[1]左曉華,劉愛宏.淺談現代信息技術下的網上教學[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3).
[2]陳雪華.網絡教學模式探析:以信息技術教學為例[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