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林
目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非簡單地減輕作業量,更不是降低學習要求,而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到教學高質量、學生低負擔。為此,在本學年我就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問題做了一些嘗試。
一、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1.發揮學科特長,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是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過程和變化規律的一門充滿趣味的學科,它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有豐富的感性材料、有形象生動的實驗、有妙趣橫生的邏輯思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趣味實驗“燒不死的金魚”“吞吃雞蛋的瓶子”“水中取幣不濕手”等。這些新奇的物理實驗現象常常出乎學生的意料,使他們興趣盎然。
2.聯系實際,深化學習興趣
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是人們長期從生活、生產實踐總結出來的。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把日常生活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認識這個美麗世界,學生就會體會到物理學習的無窮趣味。例如,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啤酒或飲料,瓶子外面總是濕的,是瓶子漏了嗎?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太空中的宇航員利用什么運動方式才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去游樂場玩耍時感受慣性,觀察摩擦,放學回家的路上估測一次自己的平均速度,運用密度知識計算自己身體的體積,計算混凝土球場的質量等問題的解決過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應用所學知識去認識未知世界的樂趣。
3.善用課堂激勵,激發學習興趣
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一種隱性的鼓勵,能使其盡情地展開思維,毫無顧忌地發言,大膽地動手實驗,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而教師應從愛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發,適時地鼓勵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便是個別學生的行為出格,也應該運用教學機智加以引導,不要隨便斷然喝止。當然,這就要求教師有平和的心態、平等公正的教育觀念、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和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
二、培養能力,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
1.觀察和實驗能力的培養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與實驗是學習和研究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建立思維的基礎。但觀察不同于一般的感知、更不是簡單的“看熱鬧”,而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交替發展的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例如,在密度的導入實驗中,取兩個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鋁塊,讓學生自己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再把它們放到已調節好的天平兩端。學生自然會得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等”的實驗結論。再如伽利略的慣性定律實驗中,教給學生排除干擾,找出實驗的本質是研究小球在平面上滾動的距離與阻力的關系,而不是研究摩擦力與表面的關系。另外,還要引導學生開放視野,多渠道、全方位地進行觀察,定期交流觀察成果。
2.加強思維訓練,提高思維的品質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認識過程,通過這種認識,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思維能力與物理學習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彼此促進的關系。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例如,利用實驗提高思維的深刻性:通過實驗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法的設計,實驗現象的觀察,觀察結果的分析討論和篩選,實驗結論的歸納總結。使學生一步步地學會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思維過程,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學會概括,學會抓事物的本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再如,利用一題多變,訓練思維的變通性;一題多解,訓練思維的發散性。利用復習訓練思維的概括性,利用制作競賽訓練思維的獨創性,利用概念辨析訓練思維的批判性,增加課堂練習提高思維的獨立性。
三、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
書本知識是前人獲得的知識結晶,我們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但在長時間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下,學生也習慣了消極學習,滿足于教師的包辦代替。常常有這樣的笑話:老師讓學生勾畫重、難點時,還需要告訴學生翻開課本的第幾頁第幾段第幾行。為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我采取了以下幾個對策:首先收集一些生動有趣的科普小短文,讓學生在空閑時看,利用課余時間開放式地討論漫談,培養學生關注科學的興趣。新課教學前,讓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之后進行討論,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給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彭云雄.提高學生物理興趣的幾點嘗試[J].中國科技信息,2006(6).
[2]李亞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中學物理,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