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全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和學習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想要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正確、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在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講授教學法、實驗演示教學法、實驗探究教學法、講練結合教學法、導學案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
一、講授教學法
講授教學法是主要以教師通過語言方式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學生以接受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講授教學法具有能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展等特點。它主要通過教師循序漸進地敘述、講解、詮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規律、定理和公式等,通過對化學家生平事跡、發明、創造的敘述、講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對化學方程式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化學計算的推論和詮釋,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促進學生的智力、科學素養與品德的發展。
二、實驗演示教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化學實驗演示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化學教學中要堅決反對“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要把教材中列舉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切勿講實驗、背實驗而不做實驗。
實驗演示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不但能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和視覺沖擊,還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適合于金屬性質、氣體的制取及性質探究等部分內容的教學。
三、實驗探究教學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角色,通過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去探索、分析、解決問題,最終得到正確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教學法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主的一種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的基本結構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實驗結論應用”。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是:為了認識某物質,探究某種化學現象,常常提出一個問題,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作出與問題有關的推測,設計并進行化學實驗,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結合已有的知識,分析、推理和論證,證實、修正自己的猜測,得出合理的結論和問題的答案,并將正確的實驗結論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下兩種情況適合用實驗探究教學法:一是分組實驗,對分組實驗應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并提出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及結果,實驗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得出正確結論,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二是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應指導和鼓勵學生做,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講練結合教學法
講練結合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教師講、學生練,講與練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教學的難點,因此,“講練結合教學法”主要用于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采用分散教學,宜采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教學法”,這種教學法避免了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講練結合教學法”的基本原則是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題目應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后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
五、導學案教學法
導學案教學法是以導學案為載體,學生依據導學案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導學案教學法是在新課改理念背景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增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
導學案教學法的一般步驟為: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導學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導學案中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知識小結,當堂達標測試加以練習鞏固。導學案教學法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把課堂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主人,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六、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及信息技術手段,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使教學內容更直觀、生動,抽象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易于接受、掌握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形象化、有聲化和表現手法多樣化的特點,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已廣泛融入學科教學當中。
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在以下情況宜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1.在講授課堂上不能或不方便做的實驗時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演示實驗(如危險性大或不具備實驗條件)是不能或不便現場操作的,這樣就會使某些教學內容抽象、枯燥、說服力不強,造成學生難以理解,不易接受,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這時把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用多媒體畫面中的模擬實驗和事實吸引學生,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2.在講授抽象問題時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還很缺乏,在講原子結構的時候,適宜采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表示出原子的結構:原子核、核外電子,電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運動,通過直觀模型把抽象問題具體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總之,化學是一門理論知識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是有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多種能力以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學科。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是以上幾種,無論采用哪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只要結合實際合理、得當運用,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往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李蘭.淺談初中化學中的探究教學[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