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榮
摘 要:在小語課堂上,學生因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差異而生成預設外的“非常”言語如同向教師拋出了一個個或精美的彩球,或棘手的刺球,或偏離軌道的歪球,或稍縱即逝的擦邊球。教師能否漂亮地接一手好球,教師理答行為是一堂課是否有藝術魅力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善言善導;靜聽花開;順水推舟;將錯就錯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教師的功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課前的文本細讀,還有一個就是課堂上的師生對話。語言理答就是師生對話的關鍵環節,這是最見功力的。”理,就是理會、理解、梳理。沒有理,就沒有答。因此,教師的理答行為應該豐富而靈動,以“真情”打動學生,以“語言”感染學生,在“過程”中引領,在“平等”中商榷。
一、善言善導——“靈性超常語”的理答應對
童言無忌,它流露著自然和稚氣,充滿著靈性和智慧。面對學生“答非所問”的超常靈動言語,我們教師該如何接這一精美的“彩球”呢?
孫建鋒老師執教《霧凇》片段:
師:“為什么霧凇只在吉林出現?”
生:“因為它的根就在吉林!”
師:“你說得真有詩意,朦朧而又真實。這一回答雖沒有道出真正原因,但一個“根”字把霧凇說‘活了,有情調了,有生命了。”
于是老師將“根”寫在黑板上。
生:“霧凇是霧氣在冷空氣中生長的!”
師:“或許將來的你就是作家!”
一老師執教《元日》教學片段:
師:“對詩中‘千門萬戶瞳瞳日這個句子你怎么理解?”
生1:“千門萬戶打開家門,迎接明亮的陽光。”
師:“讀著這句詩,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美好的情景?”
生2:“家家戶戶打開家門,擁抱明媚的春光。”
生3:“燦爛的陽光灑進千門萬戶的房頂,還從窗戶潑進去。”
師:“好一個‘灑,好一個‘潑!春日的陽光在你眼里是那么得有情有義。”
生4:“千家萬戶一打開窗戶,就邂逅了滿地的陽光。”
師:“好一個‘邂逅!春光是個可愛的不速之客。”
生5:“千家萬戶欣欣然打開門,啊,春光一下子涌了進來,和我們撞了個滿懷。”
師:“你們是天生的詩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案例中的老師正是很好地運用了一這“原則”,用富有針對性的賞識性理答給予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引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智慧的理答行為不是不著邊際的“戴高帽”,也不是機械的動作,“嘿!嘿!你真棒。”而應結合真實的教學情境,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
二、靜聽花開——“悖向反常語”的理答應對
在課堂教學中,突然冒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言語,就像平地一聲炸雷,矛頭直指眾生和教師,那該如何應對這一棘手的“刺球”呢?
特級教師吳琳執教《去年的樹》:
師:“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這里又用另外一個看字,透過這個看字,你仿佛聽到鳥兒在說?”
生(站起來大聲說):“樹,我走了,我還要去找火柴呢!”
(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發出一陣哄笑,課堂氛圍立即陷入了尷尬)
師(不慌不忙地):“你說得太好了,你讀出了平庸的眼光根本讀不出的東西。想想看,一棵樹會被切成多少根細條條兒,做成多少根火柴,在多少盞煤油燈里被點亮呢?每一盞燈火里面,都有她朋友的影子。所以,鳥兒要去尋找,鳥兒要為他們唱歌。”
學生是有思想的,他們不是在唱反調,而是進行難得的縱深思考。這種具有前瞻性的超前思維,總被人賦以“悖論”的特性,但這有助于克服思維定式。對于這樣的反常言語,無動于衷是肯定不行的,應以審慎的態度去對待。首先要學會傾聽,捕捉“非常”言語的積極信號,然后分析判斷,把握其與文本相通的結合點,因勢利導地進行價值引領。
三、順水推舟——“質疑問難語”的理答應對
在課堂上,學生常常有出乎意料的質疑問難,令老師難以定奪。他們踢出這偏離軌道的“歪球”,老師該怎樣“招架”呢?
教師做得很巧妙,讓學生自主發現,交流辯爭,從而探明不明之處,發掘可掘之物。在課堂中,教師要改變自己“裁判者”“控制者”的形象,成為一個交換意見的參加者、合作者與指導者。在學生表現與教學要求有距離時,且慢武斷評價,要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學生的思想往往能暴露出一些內隱的有價值的信息。當然,對于這樣的質疑問難,教師首先要快速地進行價值評估,然后進行適度的“放”與“收”,使理答動態地呈現,持續地發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建構。
參考文獻:
[1]楊永.“非常”言語,機智應對巧引領[J].小學教學參考,2010(4):26.
[2]陸海霞.“理答”,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引擎[J].小學語文教師,2011(6):48-49.
[3]項陽.彈指一揮間,無聲百意傳[J].語文教學通訊,2011,12(C):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