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勇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誘發學生的探索動機,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我們應注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盡管還不是創新品質,但卻是創新品質的基礎和源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有在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狀態下才會產生。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學n邊形內角和為(n-2)×180°這一知識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先讓學生量出四邊形三個角的度數,教師再猜出第四個角的度數,然后讓學生檢驗老師猜的對不對(學生量第四個角的度數);畫五邊形,讓學生量出四個角的度數,我說出另外一個角度數,學生用量角器驗證。當驗證成功時,探究奧秘的迫切心情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這時,教師提問:“我猜對的奧妙在哪里?”學生認真地思考,老師引導學生從六邊形的一個頂點畫對角線可以將六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個數乘以180°等于多邊形的內角和,再讓學生觀察、討論得出通過n邊形的一個頂點可以畫(n-2)個三角形;最后總結出了n邊形的內角和為(n-2)180°這一規律。這樣的創設,讓學生從饒有趣味中探索知識,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對所學知識理解更為透徹,容易靈活使用。
二、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巴甫洛夫說:“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教學中要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提問,引導他們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比如教學時、分、秒時,引進一個小故事:兩人到某地去碾麥,其中有一人比另一人起得早,但整天出車碾麥,而另一人每天還有時間休息,結果后一人掙的錢比前一人的還多。同學們經過思考,有的說算錯了,有的說記錯了等,我對學生的解答都給予了鼓勵,并引導學生分析了鐘表時、分、秒的關系,從而得出時、分、秒之間的換算。這樣教學學生學會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知難疑問的習慣,還讓學生記住了度、分、秒之間的換算,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對觀察到的現象通過分析、比較探究出了答案。
三、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思維環境,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甚至異想天開。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縱向發展思維的一種形式,是拓展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最易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在教學中可利用一題多解、優解等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題多解例題和習題,使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如,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14天完成,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實際每天多加工2/5,實際多少天完成任務?學習這道題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思維分析解題思路和數量關系,取得了不同的解法。
這樣用不同知識剖析分析關系,縱向溝通,思維由集中而發散,由發散而集中,拓展了思路,開啟了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這種發現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教師應在情景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的發生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根據已有的基礎知識,給予學生一定的主動權和自主權,為他們提供較多的選擇機會,使學生參與教、參與學。例如,教學圓錐的側面積時,課前每人準備一圓錐模型和一把剪刀,課堂讓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沿母線剪開,學生發現是扇形,這樣就可以把計算側面積的問題轉換成計算扇形的面積。這樣學生經歷了發現知識的過程,產生了探索未知的強烈愿望。我們知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進一步地激發出來。
總之,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一個統一整體,各個組成部分相輔相成、彼此滲透、互相促進、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張旭平.創設問題情景 培養學生思維品質[J].網絡科技時代,2007(11).
[2]牛麗芬.創設教學情景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學周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