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文
李海濤老師的教學成功之處是:凸顯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語言簡潔明了,板書清秀規范,誘導適度得當.李老師潛心鉆研備課,重組加工教學內容,把教材中的分割三角形與表格歸納兩步教學程序有機融為一體,省時省力,體現了講授法的講功.
不足之處:應拓展數學教學的其他功能.
王陸生老師在體現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面很到位,能精心設計探究交流題目,巧妙引導學生探究交流,鼓勵學生從多種渠道探究合作,匯報展示,這正是探究法的核心.探究式教學法是王老師經常應用的教學形式,課堂效果很好.
不足之處:欠缺對知識記憶的強化,訓練時間少.
作為課題的參與者、實施者、示范者和受益者,馬紅艷老師結合我校進行了4年的《關于“1·3·3·4”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一課題,對“多邊形內角和”這一內容進行了教學設計,從三個步驟、三個層次,三個覆蓋,三個要點進行了闡述,很全面,很具體,很有特色.我最感興趣的是她設計的整體性,把三角形和多邊形內角和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了深度剖析,形成知識網絡,突出了轉化、分類,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既體現了王老師探究式教學的路子,又不失李老師講授法之功夫.
不足之處:訓練題目過多,影響課堂效果,應精選、刪減.
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要學課標、明變點、謀方略,找準由“雙基”到“四基”的銜接點,由原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升華到“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新增加的兩基是必須加以強化和關注的.同時《初中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個能力)的基礎上,還增加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構成了“四個能力”.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追求還應由“兩能”到“四能”演變.
在對個人評價的基礎上,我從總體上談談我對“同課異構”優化課堂教學的思考:
第一,“練心功”.要有正確的教學思想,要做到智商與情商并舉,把課堂作為師生交流的“情感場”,體現教師“愛”的情感效應,教學要發展“情商”.多一份情感,就多一份效益,多一份質量.教師要做到“六要”:一要面帶微笑;二要用平等的眼光與學生交流;三要用民主的口吻與學生交談;四要讓回答問題的學生,無論回答正確與否都能體面地坐下;五要提問面盡量大;六要對求助的學生給予熱情及時的幫助.
第二,“練備功”.在學習和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花力氣,吃透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把握知識的停靠點,解決“學會”問題;把握住情感激發點,解決“樂學”問題;把握思維展開點,解決“會學”問題.要深刻把握對基礎性知識的剖析:基礎概念的辨析、基本公式的延伸及基本方法的應用等.主要體現在:1.重點知識的拓展:明確重點知識的地位和作用,現行教學內容與前后相關教學內容的融通.2.關鍵知識的應用(包括知識體系和訓練體系).3.整體性知識的銜接:擺出知識點、尋找知識鏈、編織知識網.把分散、零碎的知識通過歸納疏理達到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構造整體知識結構圖表.4.課內外習題挖掘:包括課內例題的閃光點,課外經典題目的示范點,重點問題的專題點,創新題目的思維點,中考題目的監控點.
第三,“練講功”.課堂教學要體現:1.民主性的教學環境;2.對話性的教學原則;3.生成性的教學機制;4.自主性的教學方式;5.多元化的思維訓練;6.實踐性的應用活動;7.情感性的經歷體驗.
第四,“練群功”.全面提高團隊的整體素質.在這次“同課異構有效教學研討”的基礎上,我們要繼續在下一步“異課同構有效教學探討和研究”中,結合1·3·3·4教學模式中的“習題優質化訓練”“精心設計對話題目,扎實深化對話環節”兩個子課題,對不同的課用同一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實現扎實備課、精彩講解、師生對話、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諸方面的有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實現個體化自主研修與特色化團隊展示結合,讓校本研修工作成為數學教師團隊教學的平臺、培訓的舞臺、對話的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