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必榮 ,張洪樹 ,何井瑞 ,杜金河 ,劉海紅 ,陳雪梅 ,劉 紅
(宿遷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江蘇 宿遷 223800)
水稻不同育秧基質在毯苗機插上的試驗研究
韓必榮 ,張洪樹 ,何井瑞 ,杜金河 ,劉海紅 ,陳雪梅 ,劉 紅
(宿遷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江蘇 宿遷 223800)
選擇六種類型水稻育秧基質進行盤育毯苗機插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基質對秧苗素質的影響差異較大,不同育秧基質組分和養分供應強度與秧苗素質表現密切相關;不同基質育秧盤根效果與機插缺穴漏插關系密切,直接影響栽插的基本苗數、群體高峰苗及最終成穗數;產量因子在整個生育過程中有較強的補償效應,最終產量差異縮小。綜合評價:沃野、培蕾、興農三類基質表現突出,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育秧基質;秧苗素質;毯苗機插;產量;評價
水稻基質育秧主要是以農用廢棄物為主要原材料,綜合應用物理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等,結合機插秧苗的需肥特點開發出的輕型有機基質來代替營養土,除去了制作營養土的煩瑣過程,簡化了育秧程序,近些年在生產中得到了快速推廣應用,是實現水稻機械化精簡化高產高效栽培不可忽缺的重要環節。研究表明,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差異顯著[2,3],為進一步探明江蘇各地近年新研制推出的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機插秧的影響,科學評價不同育秧基質的推廣價值,開展了本項試驗研究工作。
選擇六種基質進行試驗研究,各處理見表1。

表1 參試基質產品及生產企業
試驗在沭陽縣隴集鎮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實施。育秧池的土壤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上等,田間灌排方便。按常規進行秧池土壤耕翻、培肥、制板。試驗采用塑料硬盤全基質育秧,機械流水線播種。試驗選用中熟中粳新品種徐稻8號作為效應反應的載體。6月1日播種,播前浸濕的種子用旱育保姆拌種,盤播干籽120 g,每一種基質播種30盤。播種好的秧盤整齊擺在秧板上,覆蓋無紡布。6月2日畦面上水洇盤,落干后覆蓋稻草。6月8日出苗,1葉1心期揭去無紡布,進行常規田間管理。7月1日機插,栽插規格31 cm×(13~16)cm,栽 1.39 萬~1.64 萬穴/667 m2,插基本苗 4.3 萬~7.6 萬/667 m2。 本田期基肥施 35%(16-9-10)有機無機復混肥 50 kg/667 m2;返青肥分兩次施用,每次施尿素7.5 kg/667 m2;倒4葉期667 m2追施尿素 7.5 kg+45%(15-15-15) 復混肥 7.5 kg作促花肥;倒1葉期追施尿素5 kg/667 m2作保花肥。水漿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按機插秧常規技術執行。
試驗過程中對參試基質的秧苗分不同時間進行目測評價,移栽前考查秧苗素質,本田期考查群體發育動態、生育進程、產量結構及實產測定,作為對參試基質效應的綜合評價依據。
參試基質播種至移栽歷時30 d,出苗至移栽歷時24 d。移栽前秧苗素質考查(表2)表明,參試基質葉齡 3.83~4.41 葉,平均 4.12 葉,出葉速度除牛叔快于對照外,其它參試基質出葉速度都慢于對照,但總體差異不大;植株高度12.47~14.24 cm,平均13.53 cm,恒欣和牛叔株高均高于對照,沃綠寶株高低于對照;基部假莖粗 0.28~0.30 cm,平均0.29 cm,參試基質與對照間差異較小;單株根數 13.5~17.1 條,平均 14.9 條,參試基質單株根數均少于對照; 地上部百株鮮重 12.05~16.10 g,平均14.20 g,參試基質鮮重均低于對照;地上部百株干重 2.8~3.2 g,平均 2.97 g,與鮮重表現趨勢一致,參試基質干重亦均低于對照。

表2 不同育秧基質移栽期秧苗素質考查結果
從揭膜和起秧時兩次田間目測結果(表3)來看,由于不同育秧基質生產所用原輔材料不同,養分含量及供應強度間存在差異,對秧苗的生長影響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從對出苗的影響來看,培蕾、興農、沃綠寶及對照沃野,出苗一致,整齊度好,葉色正常;恒欣、牛叔表現出苗不一致,整齊度較差,葉色深綠。這與參試基質中所含速效養分的濃度密切相關,由于秧苗生長初期為異養階段,主要靠吸收種子中的營養,基質中所含的速效養分正常偏低,有利于種子吸水萌發,出苗整齊一致,當基質中速效養分濃度偏高,對種子吸水萌發將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出苗整齊度變差,植株生長嫩綠,苗期的抗逆性變弱。從起秧時秧苗的生長狀況來看,以培蕾和興農兩種基質育出的秧苗生長狀況最好,葉色綠,秧苗生長整齊,根系白,盤根好;恒欣和牛叔兩種基質營養充足,秧苗葉色深綠,生長整齊度一般,根短色暗,盤根不緊;沃綠寶基質表現為營養供應不足,秧苗葉色淺綠,株高變矮,生長量不足,但根色白,盤根較好;對照沃野基質表現為養分供應平衡持續性好,秧苗葉色較深,生長整齊度較好,根色及盤根狀況均較好。
綜合以上試驗結果可以得出,育秧基質的組分和速效養分濃度及持續供應強度是決定育秧效果優劣的關鍵。基質中的養分含量必須適宜,過高過低都難以培育出合格的秧苗。本項參試基質,秧苗期以培蕾、興農基質育出的秧苗綜合評判較好,其它參試基質綜合表現弱于對照的表現。

表3 不同育秧基質田間目測評價結果
基質盤育秧苗的成苗率、根系發育及盤根狀況與機插效果密切相關。本項試驗選用久保田68CHSPU高速插秧機栽插,設計規格為30 cm×12 cm,栽 1.85萬穴/667 m2。 機插后對不同育秧基質產品秧苗實際機插情況進行了普查 (表4),從田間實際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同育秧基質產品育出的秧苗田間機插質量及效果差異較大,主要表現在缺穴漏插有較大的差距,這與不同育秧基質育出的秧苗盤根質量密切相關,其中以牛叔和恒欣基質缺穴漏插率最高,其次為沃綠寶基質,培蕾和興農兩種基質與對照沃野表現接近,差異較小,田間機插質量最好。

表4 不同育秧基質秧苗機插效果調查
由于不同育秧基質秧苗田間實際機插密度有一定的差異,造成群體發育起點差距較大,最終影響到實際成穗數(表5)。其中以培蕾和興農兩種基質高峰苗和成穗數最高,分別為37.33萬、38.06萬 /667 m2,26.97 萬、26.78 萬 /667 m2。 均高于對照,恒欣、牛叔和沃綠寶三種基質成穗數相近,但均低于對照。

表5 不同育秧基質秧苗機插后群體生長動態追蹤考查 單位:萬/667 m2、月·日
從不同基質秧苗機插最終的產量結果來看(表6),牛叔、沃綠寶兩種基質實收產量與對照實收產量接近,差異較小,培蕾、興農、恒欣三種基質實 收 產 量 分 別 為 685.38、676.3、678.07 kg/667 m2,較 ck 分別增產 4.50%、3.12%、3.39%,三種基質間實收產量差異較小。從不同基質秧苗機插田塊的產量結構可以看出,其差異主要表現在成穗數和每穗的粒數上,結實率和千粒重兩個因子差異較小,由于穗數和粒數表現出負相關效應,穗數的差異在粒數上得到了相應補償,使最終產量結果間的差異減小。
本次試驗期間由于后期田間斷水過早,造成結實率和千粒重較常年偏低,屬于個例,因此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需進一步研究校正。

表6 不同育秧基質秧苗機插產量結構考查
本次試驗通過秧田期及本田期的全程跟蹤考查,對所試基質的育苗、機插及產量效應進行了客觀的分析比較,形成如下評價意見:
(1)沃野基質(ck):本次試驗選為對照基質。該基質的生產原料為牛糞,營養較為全面,養分供應平穩持續,育苗安全性高,近幾年在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推廣使用。
(2)培蕾基質:由鎮江培蕾基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該基質營養全面,養分濃度適中,養分供應持續平衡,育苗安全性好。所育的秧苗葉色正常,出苗一致,生長整齊,根系發育好、根色白,盤根緊密,機插質量好,漏穴率低,產量高。建議在全省推廣使用。
(3)興農基質:由鎮江興農有機肥有限公司提供。該基質原料配比科學,營養全面,養分含量適宜,營養供應平穩,出苗好,育苗安全性高。所育的秧苗葉色正常,出苗整齊,根系發育較好,白根比例高,盤根效果好,機插漏穴率較低,質量高,產量高。建議在全省推廣使用。
(4)沃綠寶基質:由江蘇沃綠寶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該基質原料配比較為科學,營養較為全面,但養分的供應強度和持續性略顯不足,育苗安全性高。所育的秧苗葉色淺綠,出苗整齊一致,根系發育較好,白根比例高,盤根效果好。建議微調原料配比,提高速效養分濃度,增強營養供應的持續性。在全省擴大應用范圍。
(5)恒欣基質:由鎮江恒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該基質原料配比較為科學,營養豐富,養分濃度高,營養供應持續,育苗安全性較高。所育的秧苗葉色深綠,出苗整齊度一般,根系發育一般,盤根效果一般。建議進一步調整原料配比,適當降速效養分濃度,提高育苗的安全性和盤根效果。擴大在全省示范范圍。
(6)牛叔基質:由興化市新土源基質肥料有限公司提供。該基質營養豐富,養分濃度高,營養供應持續。所育的秧苗葉色深綠,出苗不整齊,根系發育一般,根色發暗,盤根較差。建議科學調整原料配比,降低速效養分濃度,進一步提高育苗的安全性和盤根效果,滿足機插對秧苗的質量要求。在全省布點驗證其改進后的育苗效果。
[1]張洪程,郭保衛,李杰,等.水稻機械化精簡化高產栽培[M]北條: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2]張衛星,朱德峰,林賢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質對機插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7,28(1):45~48.
[3]黃洪明,吳美娟,汪媛,等.不同基質育秧對水稻機插秧秧苗素質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5):163-167.
(責任編輯:宋雙)
Study on the Rice Seedlings Raised in Organic Soil Base with Bowl-seedling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
HAN Bi-rong,ZHANG Hong-shu,HE Jing-rui,DU Jin-he,LIU Hai-hong,CHEN Xue-mei,LIU Hong
(Suqia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tation,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The effect of bowl-seedling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 were researched by using 6 rice seedlings raised in organic soil base,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seedling substrates had big difference on seedling quality,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supply of seedling substr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seedling quality.The effect of root growt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lossing of seedling with mechanical-transplanting,it directly affect basic seedling number,peak seedling and final panicle number;Yield factor had stronger compensation effect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and it narrowed down the difference of yield.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result showed that 3 seedlings raised in organic soil performed very well which were Woye,Peilei and Xingnong and they cloud be generalized and used in production.
Rice seedlings raised in organic soil base;Seedling quality;Bowl-seedling mechanical-transplanting;Yield;Evaluation
S511.0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16)06-0021-04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SXGC[2014]257),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sxgc[2015]269)。
2016-03-16
韓必榮(1978-),女,農藝師,從事作物栽培技術研究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