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全玉,楊秀峰,呂國依,王萬霞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黑河分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黑龍江省北部早熟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
商全玉,楊秀峰,呂國依,王萬霞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黑河分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在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市,進行了9個早熟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在對本年度氣象因子分析基礎上,通過對產量顯著性分析和熟期綜合分析,篩選出3個品種較適應當地氣候,為當地水稻種植品種選擇提供依據。
黑龍江省北部;早熟水稻;比較
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地區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在-1℃左右,≥10℃的活動積溫 1900~2300℃。地區內水稻的生育期僅105~120 d,處于全省農業區劃的第四、五、六積溫帶,被認為是“種稻禁區”[1,2]。黑河市是大豆的主產區,近幾年玉米的種植面積上升速度也很快,連年重茬連作,特別是低洼易澇、中低產田造成大豆和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的下降,加上國家對大豆和玉米取消國家儲備收購,農戶種植大豆的利益和玉米效益得不到保障。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當地通過采用早熟水稻品種,同時對黑龍江省高積溫區成熟水稻栽培技術模式進行組裝配套,當地水稻生產面積迅速擴大[3,4]。目前,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水稻面積增長已經接近飽和,黑龍江省北部以黑河地區為代表高緯寒地土地面積在133.3萬hm2以上,開發種植水稻的潛力巨大,水稻北擴戰略意義越來越重要。因此,本研究從當地氣候條件出發,對早熟水稻品種進行比較研究,為當地水稻生產發展奠定品種基礎,從而為推動黑龍江省北部地區水稻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以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區域試驗對照品種三江1號為對照,收集黑龍江省各育種單位育成材料8份,共計9份材料為試材。
試驗于2015年在黑龍江省黑河市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試驗田(北緯50°15′,東經127°50′)進行,土壤肥力中等,土壤類型暗棕壤,試驗田為多年種植老稻田。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9個品種,3次重復,共27個小區。小區長5.6 m,每小區12行,面積為20m2,行穴距為30cm×12cm,每穴3~5苗。各處理育苗采用大棚育苗,4月16日播種,每育秧盤人工播干種130 g,5月23日插秧,9月30日收獲。試驗田肥料施用、水層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栽培措施同一般生產田。
數據處理采用Excel軟件和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015年黑河市全年活動積溫為2432.7℃。5~9月份的平均氣溫分別為11.2℃、19.3℃、22.1℃、21.6℃、12.2℃,9月份上、中旬平均氣溫為14.6℃,有利于水稻后期完熟,本年度雖然活動積溫少于去年,但今年7、8月份高溫天氣少,尤其是水稻減數分裂期沒出現低溫天氣,水稻生育期氣溫整體表現為高溫月份不熱、低溫月份不冷。7月份日照時數為233.6 h,8月份日照時數為177.4h。7月份降雨110.6mm,8月份降雨78.3mm。試驗品種未發現稻瘟病害。秋收收獲正常,7、8月份光照充足、降雨量少、溫度較高,水稻生產屬于偏豐年份。

表1 2015年當地氣象資料
從表2可知,各品種在8月1日前都達到齊穗期,都早于三江1號。龍盾212、龍盾213和寒粳1號在8月22日成熟,早于對照三江1號4 d,成熟期最早,其他品種除黑粳9號晚于對照1 d外,成熟期都早于對照。龍慶稻11和黑粳9號植株較高,都超過100cm,龍盾212植株高度最低為81cm。各品種生育日數123~128 d,大于等于10℃活動積溫2079~2183℃。

表2 品種物候期和生育特性分析
從表3可知,以黑粳9號產量最高,產量為8 100kg/hm2,黑粳9號、龍禾 179、龍慶稻 11產量都顯著高于對照品種三江1號,而其它品種產量都顯著低于對照品種。各品種穗長以黑粳9號和寒粳1號最長,龍盾212穗長最短。每穗粒數黑粳9號93粒,田友866為39粒。龍盾212結實率為94%最高,寒粳1號結實率為71.6%最低,其它品種都高于80%。千粒重以寒粳1號最小,為23.6 g,以龍慶稻11最大為27 g。

表3 品種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分析
2015年黑河7、8月份光照充足、降雨量少、溫度較高,水稻生產屬于偏豐年份。對9個品種產量進行分析可知,黑粳9號、龍禾179、龍慶稻11都顯著高于對照三江1號,而其它品種都顯著低于對照品種。這3個品種都在7月31日前達到齊穗、8月27日前成熟、生育日數在124~128 d、大于等于10℃活動積溫2098~2183℃,較適宜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市第四積溫帶及四、五積溫過渡帶種植。由于缺少年度重演,本試驗研究結果僅供參考。
[1]楊秀峰,商全玉,王萬霞,等.高緯度寒地水稻品種的選育與創新[J].中國稻米,2011(2):17–18.
[2]楊秀峰,商全玉,董福軍.高緯寒地萬畝水稻“旱改水”示范開發及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稻米,2013(2):48–49.
[3]商全玉.黑河市水稻生產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種業,2013,(7):27-28.
[4]楊秀峰,王萬霞,商全玉.高緯寒地-黑河市稻坐歷史與發展趨勢[J].中國種業,2010(11):78.
(責任編輯:宋雙)
Comparison Experimental Study on Early Rice Varieties in North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ANG Quan-yu,YANG Xiu-feng,LV Guo-yi,WANG Wan-xia
(Heihe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ihe Heilongjiang 164300,China)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research is performed on 9 varieties of early rice in Heihe city,the north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annual,through the significant analysis of yield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ture period,3 varieties of rice were screened out which are more adaptable to the local climate conditions.They provide evidence for variety selection of the local rice planting.
North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Early rice;Comparison
S511.037
A
1673-6737(2016)05-0025-03
黑龍江省科技特派員計劃項目-五大連池礦泉糯稻開發與示范(GC14B504);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招標項目-寒地粳稻優勢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GA14B102)。
2016-02-26
商全玉,助理研究員,從事水稻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