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娜 整理
“女排精神”背后的郎平故事
左娜 整理

當惠若琪最后一個扣球得分,小組賽排在出線隊最末位的中國女排戰勝了塞爾維亞,拿下里約奧運會女子排球的金牌。這場來之不易卻酣暢淋漓的勝利令舉國狂歡,也令曾經鼓舞了一代人的“女排精神”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而在2016年的今天,當我們再次談起“女排精神”,除了不畏強敵、奮勇拼搏的“正能量”以外,我們還應該關注什么?
正如主帥郎平賽后所說:“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在很多人心中,這個冠軍不僅是中國女排的,也是主教練郎平的。在她的精心打造下,兩年多前還青黃不接的中國女排,如今一躍成為誰也無法小覷的世界冠軍。
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背后,是郎平這樣的世界頂尖排球人才對中國女排團隊的科學執導。作為當今世界女排的標桿式人物,郎平曾獲得過5次世界冠軍,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退役后在國外學習、生活、工作多年,曾執教過多個一流團隊,其中就包括美國女排國家隊這樣的強隊,其理論、經驗及視野均屬世界一流水平。放眼全球,具備郎平這樣能力和素質的人才也不會太多。
1986年,奪得女排大滿貫后的郎平,帶著一身的傷病退役。按慣例,有關部門也給郎平安排了北京體委副主任的職位。沒想到,一件事讓郎平決定走出體制,遠赴美國。
在郴州排球基地集訓時,基地主任有天突然叫郎平一起上北京向國家經委要錢,說是領隊安排的,因為郎平是名人,到北京說話有分量。錢是以建設基地之名要的,但錢要回來后,卻沒馬上用于基地建設,因此被人告了上去。體委查下來,要郎平寫檢查,還嚴厲斥責她“當了世界冠軍,就不知天高地厚到處要錢”!
不習慣官場的郎平在1987年選擇自費到美國留學,學習體育管理。郎平在自傳里這樣回憶道:“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軍的獎杯上吃一輩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世界冠軍’只說明我的過去,而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必須把自己看成‘一無所有’……”
在新墨西哥州大學邊讀書邊當校排球隊助教的日子里,這個曾經叱咤排壇的世界冠軍、在中國被人捧上天的“民族英雄”,在美國從零開始。為了養活自己,只能去教最初級的學生,甚至夏令營玩排球的小孩。為了省錢,她上學時的午餐都是自制的三明治,一個星期的午餐費只花五六美元。她甚至還應聘到意大利甲A俱樂部去打職業聯賽,帶著傷也堅持上場,只是為了掙錢,使自己能經濟上自立。
在出國后的22年中,除了1995-1999經恩師袁偉民力邀,回國做了幾年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一直在美國、意大利、日本甚至土耳其做排球教練,從一開始的大學業余隊,到后來的職業隊,乃至美國國家隊,她硬是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在國際排壇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成了炙手可熱的國際知名教頭。
1999年辭去中國女排主教練職務后,郎平來到意大利,在排球氛圍濃厚的摩德納執教。這座面積只有成都一半的城市,居然有100多支排球隊,幾乎超過我國排球隊的總數。但尷尬的是,摩德納女排成立27年來居然沒有得過冠軍。
終結這一尷尬歷史的,是郎平。在摩德納待了不到一年,郎平就率領球隊獲得意大利聯賽冠軍,一年后,又獲得了歐洲聯賽冠軍,2002年成就聯賽和杯賽雙冠王。從此,“Jenny”(郎平的英文名字)成了摩德納英雄。
郎平在意大利的輝煌,不僅僅局限于摩德納,2002年郎平執教意大利諾瓦臘俱樂部,2004年率領諾瓦臘女排獲得超級杯和聯賽冠軍。在意大利的幾年時間里,郎平在俱樂部培育的球星也成為意大利之星。
2005年,結束意大利之旅后,郎平在美國開始了一段新征程——美國女排主帥。郎平曾說:“能夠執教美國的球隊,我感到非常驕傲。美國是一個體育強國,如果我對排球的理解能夠幫助美國隊提高自己的水平,那將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三年后的北京奧運會,郎平率領的美國女排震驚世界。時隔24年后,美國首次獲得銀牌,平了該隊歷史最好成績。有網友戲稱,“郎平一隊”(中國隊)擊敗了“郎平三隊”(意大利隊),又要和“郎平二隊”(美國隊)一爭高下。三支球隊無疑都深深地刻上了郎平的痕跡。
2009年,郎平離開美國女排主教練的崗位后,剛剛宣布自己準備退休,許家印以極大的誠意,完全的授權,外加年薪500萬,力邀郎平回國組建中國第一個真正的職業俱樂部恒大女排。就這樣,郎平回到國內。
2012年,中國女排在倫敦奧運遭遇滑鐵盧陷入低谷,次年排管中心再次盯上了郎平,比三顧茅廬還要虔誠,多次南下廣州力邀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帥印。
2013年中國女排主教練公開競聘,但直到競聘當天的凌晨,郎平還沒給出積極回應。但在最后時刻,郎平還是松了口。事后她透露,是排管中心的承諾最終打動了她,這個承諾包括對女排選人用人的話語權、搭建復合型教練團隊、打造女排大國家隊模式、甚至改變國內職業聯賽規則等等與現有體制和傳統模式差異極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排管中心全盤接受,并全力提供人財物方面的支持。這些承諾等于給了郎平突破體制的尚方寶劍。也正是這一點,使郎平在中國女排獲得了國內教練無法獲得的操作空間。
郎平曾在采訪中提出:“國家隊就是用人的,基本功訓練應該是地方隊的事兒,可是咱們這些隊員,都進了國家隊了還得花時間苦練基本功。手把手教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有點樣子了,聯賽回去三四個月,再回來一看,全丟到姥姥家去了。還得從頭來。這么年復一年的實在是太累了。”
重新上任后,郎平引入了“大國家隊”理念,大刀闊斧地改組女排隊伍,只留下惠若琪、魏秋月、曾春蕾少數幾個老隊員,而朱婷、袁心玥、張常寧等一批95前后的年輕隊員被破格提拔。最年輕也是個子最高的袁心玥,從國少隊連跳三級,直接進入國家隊,這在以前很難想象。
這樣一來,女排人才儲備量也得到大幅擴充,集訓的國家隊大名單擴大到30多人,每次參加國家隊集訓的也有20至30人,老中青結合,每個位置總是保持三到四個人在競爭。這樣一來老隊員和年輕隊員在一起,可以傳授經驗,幫助年輕隊員成長,同時也增加了調兵遣將的余地,組合也更多元化,讓對手更難摸清中國隊的打法。

善于鼓舞隊員士氣的郎平
此外郎平非常重視教練組及后勤保障隊伍的建設,非戰斗隊伍按照西方強隊一樣進行配置,由主教練、助理教練、陪打教練、醫生、康復師、體能師、營養師、信息情報研究、數據統計等專業人才組成。她還借鑒西方體育強國重視基礎訓練(如體能)的優點,強化運動員的體能,組建的醫療團隊既有中國的,也有美國和澳大利亞專家。通過動態監測隊員體能體質、做好訓練和賽后恢復,解決了困擾團隊多年的體能問題。
有了龐大的保證團隊,郎平的執教變得更加游刃有余。從2013年5月至今,郎平率隊從亞錦賽第四一躍成為了世錦賽亞軍、世界杯冠軍,而這期間其調動的隊員人選多達四五十人,訓練、保障團隊也多達十幾人,這都創下了中國女排的歷史之最。
郎平的科學管理還體現在很多人性化的細節中。
過去的體制對運動員一直是半軍事化管理,個人活動的空間很小。幾年前,有人給女排送東西,還只能隔著柵欄給,因為女排隊員禁止走出公寓大門,而郎平則借鑒美式思維,不讓隊員在嚴格的訓練比賽氛圍下太過壓抑自己,對女排的管理充滿人情味。她平時鼓勵隊員展示個性,朋友圈中的女排隊員經常靚麗出鏡;在國外比賽后,允許隊員們去逛街購物,整個球隊氣氛輕松融洽……
另外,雖然曾經走過彎路,但現在的郎平在激勵隊員士氣方面成果斐然,她曾在接受采訪時說:“以前我帶隊時,如果一個隊員動作做得不好,我就會特別著急。現在我更多的是相信隊員,我會想,她下次一定會做得很好。”在關鍵的冠軍之戰中,郎平每次叫暫停,都是勉勵鼓勵隊員為主,而且針對每個隊員的特點針對性給予意見,既專業又貼心。
郎平會根據團隊發展的現狀理性制定目標,讓隊員們有一顆平常心;但一旦機遇來臨時,又會帶領隊員們拼命抓住機遇。即使面對實力強大的對手,郎平指導的女排姑娘們也善于頂住壓力,抓住對方的薄弱點,一點一點撕開對手的口子,逐步蠶食對方,最終取得勝利。就像本屆奧運決賽后郎平接受采訪時說到:“其實是堅持下去,持續給對方壓力,運氣一定是會向你招手的。”郎平和她的團隊正是抓住這樣一次次的機會,最終走向了勝利。
郎平用科學管理的武器和自我不懈的執著帶領中國女排真正走上一條自強的成功之路。她所倡議的科學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不論資排輩,走市場化道路,才是重振“女排精神”的關鍵。
如同一位網友所說:“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
(參考《郎平:勇氣與真意》《郎平和中國女排奪冠,給我們帶來的4點、16個字啟示》、郎平自傳《燃情歲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