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美萍
太倉的德國“招商紅娘”
文/楊美萍

克羅斯特
身為一家咨詢公司的老板,77歲的曼弗雷德·H·克羅斯特(Manfred H. Krost)總是推薦他的客戶到蘇州的縣級市太倉投資。這是為什么?
“不僅僅因為我的公司在太倉,還因為那里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突出的地理優勢,更因為當地政府的親商理念、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都讓人滿意。”面對類似的疑問,克羅斯特總是這樣回答。
曾供職于德國舍弗勒集團的克羅斯特,首次踏足太倉還是在1996年。當時他和一位同事在上海出差,聽說一家德資企業落戶上海附近一個叫太倉的城市,兩人就想一探究竟,誰知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那是一個夏天的周末,我們打車到太倉,一路上只花了幾十分鐘。這著實讓我們驚嘆兩座城市的距離之近。”當時的太倉經濟并不太發達,克羅斯特印象中整座城市只有一家像樣的賓館,因此兩人當天就回到了上海,“但那里綠樹成蔭、干凈整潔的環境,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位于德國中南部的一個小鎮。”
巧合的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中國和亞太市場需求,舍弗勒集團次年決定在中國投資建造生產基地,地點就選在太倉。由于多次到亞洲和中國出差,對中國的市場相對熟悉,舍弗勒集團最終派遣克羅斯特到太倉,擔任中國分公司的總經理。
面對集團的決定,克羅斯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就這樣,他離開了德國,來到了美麗的太倉——這個后來成為他第二故鄉的城市。
在太倉的前7年時間,克羅斯特經歷了公司成長的整個過程。在他的領導下,舍弗勒太倉工廠員工由初期的50人發展到350人,年銷售額以每年2位數的速度增長,由最初的幾百萬元增加到1個多億。太倉工廠因此成為舍弗勒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也成為江蘇省內最大的德資企業。
2004年5月31日,年滿65歲的克羅斯特光榮退休。此時他完全可以拿著豐厚的俸祿,回到德國享受良好的社會福利,并在那里安度晚年盡享天倫之樂。然而克羅斯特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繼續留下來。憑借對太倉投資環境的熟識以及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深厚感情,他架起了一座為太倉經濟發展“引進來”的友誼橋梁。
“我不是那種可以在咖啡店里坐一整天,從早報看到晚報,或者看電視打發時間的人。我喜歡忙碌喜歡做事。”總是笑臉迎人的克羅斯特說,“做事情可以讓我保持年輕,對我的大腦也有好處,因為工作的時候你必須全神貫注,不停地動腦子。”
克羅斯特決定繼續留在太倉還有另一個原因:2001年,他的太太去世了,而他唯一的女兒也早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如果我的妻子還活著,我肯定要回去陪她的。”
“雖然決定留在太倉,但我會定期回去看女兒,看看兩個外孫女。”言語之間,克羅斯特透出濃濃的親情。
2004年7月,克羅斯特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克羅斯特業務咨詢(太倉)有限公司,為那些想來太倉發展又對太倉環境和投資程序不了解的外資企業提供咨詢和幫助。
“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我提供的服務也多種多樣,從投資地點的選擇,相關證件的辦理,到人事的招聘,與地方政府的溝通,甚至是開業準備等等,我都可以提供幫助,這些都是初來乍到的外國企業所需要的。”克羅斯特說。
截至目前,克羅斯特的公司已經為70多個國家的投資者提供了咨詢服務,其中90%的投資者都來自他的祖國——德國。通過克羅斯特的牽線搭橋,50多家德國公司已落戶太倉,包括克朗斯、海瑞恩、高邁特、漢德、歐皮特、毅結特等30多家世界著名德國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克羅斯特服務的大多數顧客都是有興趣來華投資的德國家族企業或新興企業,“大公司一般早就進駐中國了,而且他們本身的機構也大,各個職能部門都有,不需要找我們提供服務。但小企業就不一樣了,他們現在還不太了解中國市場、中國文化,但又很有發展潛力,所以我的主要目標集中在這一類企業上”。
克羅斯特認為,在吸引德國中小型企業上,太倉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位于長三角中心地帶的太倉,雖然面積只有800多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僅47萬,但它卻被《福布斯》雜志列為中國50大最佳商業城市之一。
2006年,太倉設立了德資工業園,被中德兩國政府授予“中德企業合作基地”。“在德資工業園內,一些小企業可以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租用政府提供的辦公室和廠房,享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等到企業做大做強后再購置更大的辦公和生產區域。對處在起步階段的企業,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政策。”克羅斯特介紹說。
此外,太倉還有一個地理優勢:緊鄰上海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很多德國投資者和家人都住在上海的青浦區,那里距離太倉只有半小時的車程,還有很完善的德法雙語國際幼兒園和國際學校,可以讓孩子們接受國際化的教育。此外,從青浦到上海市中心也很方便,女人們可以時不時地進城購物。”克羅斯特不時顯出頑童本色。
事實上,克羅斯特本人就住在上海市區,因為他的很多客戶都是來上海出差的企業高層,他們的行程非常密集,無法到太倉與他進行深入的交談,“所以我就住在上海,方便與他們接洽”。
“從這一點來講,太倉很好地將上海的優勢化為了自己的資源,這是很多地方做不到的。”克羅斯特表示。
此外,太倉市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工作也有目共睹。“不管是在擔任舍弗勒太倉工廠負責人的7年時間,還是我自己開公司的10多年,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太倉市政府的親商理念、服務質量、辦事效率。不管企業遇到什么困難,當地有關部門都會主動來排憂解難。”克羅斯特說。目前在太倉的德國企業已經達到200多家。
在太倉,德國投資者們還很關注當地的慈善事業。為此他們成立了一個名叫“太倉圓桌”的組織,定期會面看有沒有機會為當地人做點事情。“我本人就與太倉當地的學校、社區結對幫困,經常捐款捐書,并先后以個人名義向福利院捐贈了6.5萬元善款。”克羅斯特說。
為了表彰克羅斯特在過去10多年里為太倉和江蘇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作出的突出貢獻,江蘇省、蘇州市和太倉市政府先后授予他多項榮譽稱號,包括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經濟顧問、蘇州市榮譽市民、太倉市榮譽市民、太倉商務局外商投資軟環境投資顧問、“太倉驕傲”十大新聞人物、太倉市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人新事、太倉市慈善總會名譽理事等。
2014年克羅斯特榮獲“江蘇省友誼獎”,這是江蘇省嘉獎外籍專家的最高榮譽。他說,非常高興他的工作能夠得到中國人民和政府的認可,“我會一直繼續工作,為中國和德國、歐洲的合作交流盡一份力,直到無法工作為止”。(蘇州市外國專家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