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雛, 張淑紅, 范 宏
(1.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江蘇 蘇州 215104;2. 上海電力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上海 200090)
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電氣工程制圖》課程改革的研究
王熙雛1, 張淑紅1, 范 宏2
(1.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江蘇 蘇州 215104;2. 上海電力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上海 200090)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而《電氣工程制圖》是電氣工程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從《電氣工程制圖》的課程改革入手,通過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效果良好。
電氣工程制圖;課程改革;創新實踐能力
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在職場中是否具備競爭力,關鍵在于其創新與實踐能力的高低,而創新與實踐能力并非天生擁有,而是通過后天培養才可獲得,因此當前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著力于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電氣工程制圖》是高等職業院校電氣工程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效果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進入職場后,學生從事各種電氣技術工作,如設計、改進、安裝、生產、維修等,都與電氣工程制圖息息相關。該課程既具有理論性,也具有實踐性,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書本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于在《電氣工程制圖》的教學中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出
一些課程改革方案,并加以實踐與探索[1]。
以往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思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內容涵蓋制圖的基本知識、投影基礎、零件圖到裝配圖、電氣圖幾個部分,而這種純粹填鴨式講授的模式,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且只是聽眾與觀眾的角色,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只是為了獲得學分而去學習,何談創新能力。針對這種情況,迫切需要對《電氣工程制圖》這門課程進行改革,使學生能夠更好掌握這門專業基礎課程,并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2]。通過改革,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看出,本課程融合了制圖基礎知識、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繪圖、電氣工程圖繪制3方面,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以電氣工程圖的繪制這一項目為例,如表 2所示,可以看出其能力知識目標、訓練方式、展示結果等方面。

表1 教學內容

表2 項目能力知識目標
在傳授知識時使用了情境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實現有效教學。以電氣工程圖的繪制這一項目為例,如表 3所示,通過創設正常情境與異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3]。

表3 情境設置
2.1 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提高教學質量
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構建了電氣工程制圖的網絡教室,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平臺。
如圖 1所示,學生可以通過平臺下載教學資料,如教案、課件、教學視頻等;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優秀作品上傳網絡;學生可以在平臺里分析企業案例,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圖 2所示,學生可以根據要求繪圖讀圖,瀏覽參考答案,上傳項目作業;另外學生可以在線提問討論等。教師可以在線或離線輔導,評價作業等,實現了電氣工程制圖網上教學的實時性和動態交互性,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方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進行課程的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4]。

圖1 網絡教學平臺界面

圖2 網絡教學平臺作業布置界面
2.2 依托技能競賽,以賽促進
在第二課堂中,組織學生參加校內與校外的各級制圖競賽,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指導,依托技能競賽,為學生搭建創新學習的平臺。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創造一種個人發展與團隊發展的環境,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造性的人,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參加競賽過程中,也拓寬了視野,創新實踐能力得以提高[5]。
同時,教師利用賽前指導,創建競賽資源庫,如試題庫、難題解析庫、創新作品庫等,可作為學生學習的課外內容,也給下屆參加競賽的學生提供參考,既有傳承性,也有創新性。
2.3 依托工學交替,與企業零距離接觸
本校電氣班級為企業冠名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制定,并安排學生去企業進行兩周的工學交替,使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與企業、崗位進行零距離接觸,實現校企無縫對接。
工學交替期間,一線專家能手為學生授課培訓,學生通過識崗、習崗,認識到無論是設計圖紙、裝配、接線等工作都與電氣工程制圖緊密聯系在一起,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回到學校后,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課程的學習。同時,學生在習崗過程中也能接觸到電氣制圖的企業案例,將制圖知識與工程實際設計與制造聯系起來,提升了實踐能力與職業技能。
原有的考核方式都是以一考定成績,形式單一、目標僵化,忽略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忽略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綜合與積累,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使之科學化與合理化,勢在必行。
《電氣工程制圖》是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一門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踐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與工作中,時時要涉及工程制圖知識,并與各種圖樣接觸。如果不掌握《電氣工程制圖》這門“工程語言”,就很難學好其他專業知識,更談不上勝任以后的工作。因此,本課程考核既要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要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實踐能力。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考核分為第一課堂考核80%,第二課堂考核20%。第一課堂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兩部分,具體方法如表4所示。

表4 第一課堂考核方式
第二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已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讀圖與繪圖能力的目的。繪圖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僅靠課堂中有限的學習遠遠不夠,而第二課堂的出現,恰好是對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其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實踐性,不
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鼓勵學生在第二課堂中進行各種創新活動,大膽思考、探索,不拘泥于課本,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拓展所學。第二課堂考核具體方法如表 5所示,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既有個人活動也有團隊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當然活動內容的設定需與時俱進,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同時要兼顧到優良中差各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班級QQ群與網絡教學平臺完成輔導答疑。

表5 第二課堂考核方式
本次課程改革是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來完成的,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在教學形式與教學效果上都有了較大改觀,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與第二課堂實現了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無縫對接、高效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平臺支撐、任務拓展、網絡智能導學、數據追蹤等形式,助力了翻轉課堂的實現。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課改后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如表6所示[6]。

表6 課改效果分析
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高職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而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電氣工程制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對《電氣工程制圖》的課程改革需要扎扎實實有序地進行,其為一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學的整個環節。課程經過一系列改革后,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都得以提高。但改革之路是漫長的,在教學中還需要不斷地研究、總結、創新、完善、與時俱進。
[1] 吳啟鳳. 制圖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與實踐能力的措施[J]. 圖學學報, 2012, 33(3): 110-116.
[2] 劉桂香, 馬洪濤. “機械制圖”課中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與職業, 2011, (27): 131-132.
[3] 朱文繼. 電氣工程制圖[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 207-213.
[4] 吳 娜, 王 庚, 魏云平. 基于網絡課程平臺的工程制圖實驗室的研究與實踐[J]. 煤炭技術, 2011, 30(10): 249-250.
[5] 許國玉, 張 夢, 蘭朝鳳. 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提升機械制圖創新教育[J]. 圖學學報, 2015, 36(4): 631-637.
[6] 楊小軍, 及秀琴. 高職高專工程制圖課程體系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9, (32): 39-40.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Based on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Wang Xichu1, Zhang Shuhong1, Fan Hong2
(1.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104, China; 2.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0090, China)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the key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it has an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curriculum refor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methods are in-depth researched and reformed,an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s improved, the effect is goo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reform;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TB 23
10.11996/JG.j.2095-302X.2016050707
A
2095-302X(2016)05-0707-04
2016-01-21;定稿日期:2016-03-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7104)
王熙雛(1978–),女,安徽肥東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E-mail:804133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