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強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鄭州 45500000088)
對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的思考
劉海強
(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鄭州 45500000088)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產品在百姓餐桌上的比重日益增加,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從過去的數量要求轉變成現在的質量要求,不但要求“吃飽”,更要求“吃好”。與此同時,近年來食品安全尤其是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從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蒙牛毒牛奶事件,再到后來的“速成雞”事件,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人們對提高畜產品質量要求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建立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可實現對畜產品的全方位跟蹤、監管,充分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群眾切身利益。
從國際上對可追溯的定義來看,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或其系統的建立,應包含從原材料生產的產地信息,到產品加工過程的信息,直到終端用戶各個環節的整個食物生產鏈。企業在乎的是追蹤,消費者在乎的是溯源,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立后,應該解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的追蹤和回溯。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建立追溯制度來推進畜產品乃至整個食品產業質量安全管理。歐盟、美國和日本是較早開展食品追溯標準化工作的地區和國家。這些發達國家都建立了完善的畜產品安全體系,法律法規健全,組織執行機構配套,畜產品安全生產受到全程監控。
1.1 歐盟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歐盟是最早開展畜產品安全追溯的地區。1997年為應對瘋牛病事件,歐盟開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畜產品作為食品的重要部分統一部署),之后通過發表《食品安全白皮書》等一系列措施,將食品安全作為歐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標,并引進HACCP體系,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2000年1月,歐盟頒布了178/2002號法令,要求從2004年起,在歐盟范圍內銷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夠進行跟蹤與追溯,否則就不允許上市銷售。按照歐盟的規定,畜產品、飼料及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與畜產品、飼料制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及銷售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歐盟的農產品追溯系統主要應用于畜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領域,從產品的生產、運輸、加工、包裝到銷售的生產鏈中,堅持生產和監管的透明度,并保持產品完整詳盡的個體信息,防止與其他來源的產品混合,并保留相關的數據資料和檢測報告及相關證書,供下游生產者及消費者查詢和檢查,即下游生產商及消費者,可根據該系統所提供的條形碼,進行畜產品相關信息的檢查和考證,確保該畜產品的安全和優質,確保產品在意外情況下能立即回收。歐盟的可追溯系統是通過一個法律框架向消費者提供足夠清晰的產品標識信息,同時在生產環節對畜產品建立有效的驗證和注冊體系,并采用統一的中央數據庫對信息進行管理。這一體系包括標識單個物流單元、數據庫的處理、單個物流單元的證照、農(牧)場保留物流單元的信息,系統完整記錄了供應鏈中產品的軌跡,實現追溯功能。
1.2 美國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生物性恐怖主義法案》,將食品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戰略高度,提出“實行從農場到餐桌的風險管理”。在該法案的指導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制定了多項法規,為企業和執法者提供了實施食品追溯的技術和執法依據。美國農業部從2003年開始,在畜產品方面計劃建立家畜追溯體系,要求生產者、零售商和加工廠商認真做好家畜跟蹤記錄,以便建立家畜標識,幫助消費者了解家畜的出生、養殖、屠宰和加工過程。2004年FDA又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蹤條例》,要求所有與食品生產有關的企業2006年底都必須建立食品質量可追溯制度。2011年,奧巴馬簽署《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SMA),將食品可追溯性與召回作為食品安全問題的預防控制要求提出,法案規定,在確定食品有安全威脅時,食藥局可強制召回。

美國畜產品安全追溯體系有幾個特點:一是全程監管、追蹤與管控相結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專職的監管機構,負責對畜產品從養殖、屠宰、加工、包裝、運輸,再到銷售整個流程的全程監管。在養殖過程中,不但要記錄畜種、生長時間以及養殖農(牧)場信息,還要記錄用料、用藥、免疫等信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這些信息得以快速高效地收集,并形成巨大的數據庫,最終上傳到公眾信息平臺。除了記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實際操作的管控,在生產源頭消除安全隱患。二是對進口食品嚴格控制。對于進口食品,由于無法強求從源頭的可追溯性,因此美國采取了以安全認證為主的控制制度。此外,還實行進口商問責制。
1.3 日本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在畜產品可追溯系統應用方面,日本走在前列,不僅制定了相應的法規,而且在零售階段,大部分超市已經安裝了產品可追溯終端,供消費者查詢信息使用。在政府的推動下,日本從2001年起在肉牛生產供應體系中全面引入信息可追蹤系統,要求肉牛業實施強制性的零售點到農場的可追溯系統,系統允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輸入包裝盒上的牛肉身份號碼,獲取他們所購買牛肉的原始生產信息。
從上述地區和國家的情況看,專業化的監管機構和團隊、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嚴格且不斷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是這些地區和國家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三大基石。
目前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11部;行政法規有《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等13部;還有部門規章若干。這些法律法規對畜產品質量安全都有涉及,但存在約定不清、各規章制度間有重疊或空白區的情況,具體實施時不易操作。
我國畜產品安全可追溯模式大致可以分為3種:政府主導型、企業自建型、第三方服務型。政府主導方面有農業部的牲畜耳標標識計劃、商務部的肉菜追溯系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等,還有各省市自建的追溯系統,總量不少于100個。企業自建方面主要是雙匯、蒙牛等大型企業,為使自身產品與其他相比有所區別、凸顯品牌效應、發生事故時能劃清責任,自行開發追溯系統,對進廠時的原料和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追溯關聯,這種追溯鏈條不長,也不夠精準。第三方服務是指一些網絡平臺、APP軟件運營商,通過供應商提供、網絡抓取等手段收集信息,消費者通過掃碼或者輸入編號進行查詢,這種追溯方式獲取的信息準確性不高。
我國畜產品安全的主要問題是藥物殘留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和生物毒素含量超標;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摻雜使假。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養殖環節不當使用投入品;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獸藥生產經營管理不到位;我國人均食品安全監管資源占有率低;畜產品生產經營者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
我國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的現狀并不樂觀。一是區域分割,缺少全國統一的、覆蓋全程的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畜產品生產銷售的全國性決定了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是一項全國性的系統工程,其建立運行需要一支全國性的、專門的機構具體負責,并采取覆蓋全國的統一信息平臺,并做到覆蓋全程,才能保證有效監管。二是信息技術應用不充分,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是一項高度依賴現代信息技術的體系,信息披露是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核心,是消費者知情與監督的關鍵。三是對進口畜產品管控不嚴。同一種東西在其他國家安全,但是進入我國就出現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對進口食品采用的安全標準水平低、更新慢,以及對進口食品的檢驗手段不合理。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起步較早,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部分理念、制度設計和追溯技術可以為我所用。基于我國國情,對完善我國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提幾點建議。
3.1 完善法律規制
以公眾利益至上、預防為主、全程管控、公開透明為原則,完善我國畜產品安全相關法律規制。對各法律法規中有關畜產品安全的內容進行整合,避免相互沖突,解決法律體系的混亂。建立健全立法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和立法聽證會制度,充分聽取和吸納社會各界的合理意見,最大限度地保證公眾利益,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3.2 建立全國統一的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
由監管機構、企業、消費者多方參與,建立全國統一、覆蓋全程的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做好現有可追溯體系的整合,避免“信息孤島”,同時也方便查詢,使各參與者都能從中受益和得到激勵。
3.3 協調部門銜接,嚴格市場準入
各監管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實現無縫銜接。農業(畜牧)部門加強養殖環節、屠宰環節監管,從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志方面入手,提高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與其他動物、動物產品的區分度。工商部門必須嚴格市場準入,對沒有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志的一律不準其在市場上銷售。對排查到的非法收購、屠宰加工病死畜禽行為、違法經營畜產品行為,及時與公安部門協調,爭取執法力量上的支持,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
3.4 加強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信息錄入
一是建立全國統一的畜產品安全監測網絡,合理布局、分工分級設置,不搞重復建設。二是整合資源,實現數據互通、信息共享。相關部門應組織各系統的研制單位共同開發各系統對接程序,整合現有溯源系統。三是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強化對數據的監控,對不能及時、準確、真實進行數據錄入的行為,從法律法規層面進行規定和制約。四是開發更利于信息采集的設備和方法。五是探索搞好信息與對應實物相結合的方法,為不同畜產品都找到合適的信息承載方式。
3.5 營造全民參與氛圍
大力宣傳和發揮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對于企業信用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積極執行可追溯制度要求。通過積極宣傳,鼓勵消費者購買有可追溯標識的產品,推進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走上正軌。加大宣傳力度,使公眾認識到畜產品安全追溯是關系切身利益的事,對于不按要求進行操作的企業或個人,加大懲戒力度,提高其違法違規成本。
3.6 加強對進口畜產品的安全監管
一是建立與國際標準相對應的畜產品安全標準體系。根據有關國際標準,建立進出口畜產品安全控制體系,逐步形成畜產品安全的早期預警機制。二是對進口畜產品進行安全認證為主的監管制度。有資格的第三方保證國外食品工廠符合我國畜產品安全標準,將畜產品安全認證制度融入畜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如果國外出口商拒絕畜產品安全可追溯負責機構獲得相關信息,可追溯負責機構有權拒絕準許其畜產品到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