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劉越武
那些未曾實現的夢
文/圖_劉越武
奧運,4年一次的體育盛會,舉世矚目。8月21日上午,奧運圣火在馬拉卡納體育場的上空緩緩熄滅,吉賽爾·邦辰款款走來的美好場景似乎還在眼前,然而轉眼間,一切又要說再見。
2016里約奧運,結束后不禁回味,傅園慧那魔性的表情像受到了洪荒之力加持一樣瞬間席卷網絡;號稱“鮮肉隊”的男子游泳隊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在奧運會期間,孫楊、寧澤濤圈粉無數;中國兵乓球隊取得奧運會冠軍如探囊取物,引得其他世界各國的兵乓球隊扼腕嘆息。當然,本屆奧運會也有著讓人失望的瞬間,霍頓在贏了孫楊之后的小人得志讓自己口中的奧運精神變得一文不值;中國拳手呂斌因為裁判的原因與奧運金牌失之交臂;中國男籃在奧運會比賽中的各種矛盾及不配合,戰績全敗令人唏噓。


因為個子高,從中學開始,我就與籃球結下了不解之緣,想想也有十幾年的光景了,雖說技術還有待提高,可熱度卻是有增無減。參加工作后,我加入了一個叫做“尚籃”的組織,平日里一些愛球的朋友聚在一起打球、看比賽、談論與籃球相關的話題,算是志同道合吧。
近年來,一直飽受詬病的男籃隊伍并不被看好,但奧運會期間中國男籃的比賽,我還是一場接著一場滿懷期待地看完了。
人性就是這樣,有時候你明明知道贏不了,可你還是盼著要是能贏一場呢?你知道贏不了,可當真贏不了的時候,你還是會怒不可遏。
8月15日,沒有意外,60∶94。中國男籃34分不敵塞爾維亞,5戰全敗,里約之旅結束。算上4年前的倫敦5戰全敗,男籃在奧運會場上連續10戰不勝。
坦白地說,奧運賽場上一場沒贏,是不容易接受的,我難受到有點苦澀,苦澀得難以下咽。
輸球了,有人把責任推到體制弊病上,可要說中國“三大球”都不行,為什么中國女排就行?
排球聯賽職業化水平遠遠低于足球、籃球,一直說職業化項目就得考驗職業化發展水平,如果說中國籃球聯賽是偽職業,排球聯賽就壓根兒連“偽”都沒有,干脆就不職業,基本停留在專業體制階段,沒影響、沒關注、沒贊助。
在學校里,打排球的人很少。不像籃球一個人就能投籃,倆人就能單挑,排球對人數、場地、技術水平的起點要求都較高。說到專業上,那就更少了,就全國這十幾支二三線隊,扳著指頭算也不過幾百人。
可就是這樣一支不被關注、沒有待遇可言的隊伍,在拼搏的路上,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連連苦戰到逆天改命,個個從失敗中越挫越勇,最終,涅槃重生。
楊毅評論:“中國女排是中國體育界最獨特的存在。”網友費解:“不懂!姑娘們為什么這么棒!”有喜愛排球的朋友告訴我:“觀看中國女排與荷蘭隊打半決賽時,看那信心和氣勢,我就知道她們要贏了。我看著她們開心地跳起來,恨不得跟著她們一起跳起來;看著她們眼淚要涌出來,也要跟著她們一起哭了?!?/p>
看了這么多關于女排的報道不禁讓人感慨:輸球了詬病什么體制,多看看中國女排,學學女排姑娘們的精神比什么都強。
不是有句網絡流行語這樣說嗎?做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與球友在一起討論男籃今夕差距:1996年,中國男籃亞特蘭大奧運會挺進八強,贏了阿根廷;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贏過意大利;2004年在雅典苦戰塞黑;2006年世錦賽絕殺斯洛文尼亞;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擊敗德國后,中國男籃對戰歐美再無大勝了。
人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4年一次的奧運會承載著無數球迷對中國籃球的夢想。20年前有“1996黃金一代”;10年前有“三大中鋒”;現在的中國男籃,有易建聯、周琦、王若琳。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返巔峰,不破不立,相信中國男籃有朝一日也將站上奧運的領獎臺。
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樣,“想讓別人記住你,只有實力?!逼诖覀兊摹叭笄颉倍寄軌蛱ぬ崒嵉卦诩依锩姘褕龅亟ê茫尭嗟暮⒆酉矚g它,去實現奧運未曾實現的夢。
編者按: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奧運”一詞,會出現9740萬個相關網頁。4年一次的奧運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8年前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讓我們從未如此親近地感覺到,奧運就在我們身邊。2016里約奧運會已經落幕,你最關注哪位運動員、哪個項目的比賽?那些血脈賁張、激情澎湃的時刻,最瘋狂的舉動,都在內心留下最值得回憶的過往。本期《文化生活》,一同走進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