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福 李愛華
精當剪裁描人物,濃淡相宜抒真情
——“記敘要詳略得當”寫作例析
□王代福 李愛華

【文題展示】
請以“____________,真的好想您”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選材典型,敘事生動,主題鮮明,詳略得當,不少于600字。
【寫作導引】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從這個題目現有的文字部分來看,“好想”是文題的關鍵詞語,它確定了選材的內容及寫作的取向;“您”則限定了寫作的對象,也就是橫線上填入的那個人。這個人既可以是自己的至愛親人,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還可以是與自己短暫交往、但影響重大的一個人。不管填入的對象是誰,這個人一定是令“我”尊重敬仰、深切懷想、銘記心間的一個人。
從寫作要求來看,這是一篇側重于寫人的記敘文,寫人離不開敘事,要想把文章寫得主題鮮明、情節生動、結構嚴謹、疏密有致,必須精心選擇典型真實的生活素材;行文成章時,還應對所選素材進行適當剪裁,注意詳略取舍。凡能深刻體現主題的材料就要詳寫,凡與中心意思關系不大的次要材料,就要略寫;詳寫的材料要做到濃墨重彩,生動具體,真切細膩;略寫的材料要做到簡筆勾勒,概括精練,畫龍點睛。只有做到濃淡相宜、詳略得當,文章才能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病文呈現】
爺爺,真的好想您
付家豪
我的爺爺是一個大慈大愛、勤勞善良的老人。
(文首點題不夠明確,應緊扣文題“好想”一詞。)
爺爺是個天生的聾子。令人奇怪的是,爺爺雖然耳朵失聰,但嘴巴卻很乖巧。奶奶告訴我,爺爺懂得“唇語”。我不相信,但經過多次嘗試,我不得不佩服爺爺,沒有任何老師教,他卻能做到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該段與本文的主題關聯不大,應略寫;“乖巧”“嘗試”等詞表意不準確。)
許多時候,爺爺干完了手里的活,就會坐在院子里的那顆老梧桐樹下,招呼我坐在他身旁。為了讓我們都能感受到蒲扇帶來的涼風,爺爺故意把搖扇的弧度和力度增大,搖著搖著,風就小了,我就趕緊喊:“爺爺,加油!”爺爺蒲扇下的風便又大起來了。有時候,我會纏著爺爺給我講故事,沒想到,只上過幾天私塾的爺爺,肚子里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
(該段寫爺爺對“我”的慈愛,但材料比較俗套,可略寫或不寫。)
我們住在山溝里。假期里,山里的孩子們沒有事干,爺爺便把我家的一間廢棄了的烤煙房改建成了一間學習活動室。他把自己的書和筆墨紙硯都拿了出來,免費輔導我們讀書、寫字和繪畫。真不敢相信,沒念過師范的爺爺講起課來有板有眼,似乎一點也不比學校里的專業老師遜色。有時,他還在課中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故事,讓我們這些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增長了不少知識。
(該段材料能體現出爺爺的“大慈大愛”,但描寫不夠細膩,應詳寫。)
現在,雖然爺爺早已去世,我也離開家鄉,去山外讀初中,但我經常會想起我的爺爺,也經常在夢中和他相逢。
(文尾扣題不緊,沒有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病理剖析】
小作者選用“爺爺為我扇風取涼、給我講故事”這一素材來體現爺爺對“我”的慈愛;選用“爺爺把烤煙房改建成學習活動室并免費輔導孩子們的學習”這一素料來體現爺爺的“大愛”,從而突出爺爺的形象,這是本文的成功之處。但本文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如文首應緊扣文題,布設為何好想爺爺的懸念;文中鋪敘部分的材料與主題關聯不緊,應略寫;文中主體部分的材料過于俗套,可略寫或刪去;文中核心部分的材料描寫過于簡略,應采用多種手法,詳細描寫;文尾缺乏余味,應重扣主題,深化中心。此外,文中還有用詞不準、表意不明等問題,可通過刪改予以彌補。
【升格佳作】
爺爺,真的好想您
付家豪
初中學習生活之余,每當我和同村的幾個小伙伴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想起我的爺爺。
(開頭扣題鋪敘,啟示下文,要言不煩。)
我的爺爺是一個天生就耳聾的老頭。奇怪的是,爺爺雖然耳朵失聰,但嘴巴卻很靈巧。他說話時,除了部分字發音不準確外,其余的都聽得清楚。爺爺雖然只讀了幾年私塾,可是會背許多唐詩宋詞,而且他的字是全村寫得最好的,村里人寫信、寫對聯都喜歡找爺爺幫忙。
(這一段是進一步的鋪敘和交待,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突出了人物個性。)
我們村處于一個交通閉塞的山溝里。假期里,村里的孩子們沒有像城里的孩子那樣進行各種補習和培訓,而是嬉笑打鬧,山上山下到處瘋玩。每當爺爺看到我們這群正處花季的孩子無所事事時,總是低著頭、倒剪著手,嘆著氣,臉上時常掛著一絲憂傷和憐惜的神色。
(這一段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既表現了爺爺充滿智慧的慈愛,又交待了事件的起因。)
記得我讀小學五年級的一個暑假,有一天,爺爺對我說:“你們這些伢呀,整天這么瘋玩怎么行呢?我把我們家的那間烤煙房收拾好啦,你把隔壁的小虎、山崗那邊的小剛、還有堰灣的小毛都叫來,我來教你們讀書、寫毛筆字、畫畫兒,好不好?”我心想:爺爺的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可是他從沒教過書,況且耳朵又聽不見,怎么能教我們這群平時瘋慣的野孩子?雖然這么想著,可我口里還是應承道:“好吧,我明天去約約這些小伙伴,看他們來不來吧!”
(這一段采用“抑筆”手法進行對話描寫,制造波瀾,推動事件向前發展。)
第二天,我一招呼,竟來了五六個離我家最近的小伙伴。大家來到那間烤煙房一看,嗬!那房間幾乎和我們的教室一般大了!爺爺早已把地面掃得干干凈凈,一個簡易的書架上擺滿了爺爺收藏的各種圖書,兩張老式方桌上還擺著紙張、毛筆、墨水和水粉顏料等……小伙伴們高興極了,讀書的讀書,寫字的寫字,繪畫的繪畫。爺爺臉上洋溢著慈愛的笑容,在房間里轉來轉去,時不時地給我們講解書中的內容,手把手地教我們寫字或繪畫,儼然一位稱職的專業老師。爺爺在輔導我們學習時,經常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故事,讓我們這些山里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增長了不少見識。其他伙伴們聽說在我家學習非常有趣,而且是免費的,一下子,全村的孩子幾乎都來了。
(這一段是事件的經過,也是文章的核心內容,寫得有詳有略。詳寫處細致得可觸可感,略寫處簡潔得余味無窮。)
后來,我們一個個陸續離開了小村莊,到山外的一所初中去讀書了。我們這些曾在爺爺的烤煙房學習過的小伙伴們,在班上,字是寫得最漂亮的,畫是畫得最棒的,每當我們的作文被老師當范文朗讀時,得意之中,沒有一個人不想到我爺爺的。
(這一段是事件的結果,抖出了我們想念爺爺的原因。)
現在,雖然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那間烤煙房還在。每當我們回到家鄉時,仿佛又看到我的爺爺站在烤煙房前,露出慈祥的笑容,招呼我們去讀書、寫字、畫畫兒。
(這一段是事件發展的余波,寫出了我們對爺爺永遠的想念之情。)
假如有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離開家鄉走到更遠的地方,我們還會想起我的爺爺呢!
爺爺,我們真的很想您!
(結尾兩段重扣主題,余波未平,含蓄雋永。)
【名師點評】
升格文與原文比較起來,有以下幾個亮點:其一,文首點題明確,鋪敘簡潔,布設懸念,開啟下文。其二,文中抓住爺爺雖聾不啞的特征,補充“替人寫家書、寫對聯”等素材,凸顯出爺爺的個性及品質;刪去爺爺為“我”扇風取涼和講故事這一普通素材。靈活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詳寫爺爺改建烤煙房免費輔導孩子們的學習這一典型材料,很好地表現了爺爺大慈大愛、熱心教育下一代的美德,鮮明地彰顯了文章的主題。其三,文尾交待我們想念爺爺的原因,重扣主題,深化中心,富有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