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國
(松桃苗族自治縣大路鄉農業服務中心,貴州銅仁554105)
積極推進沼氣建設 充分利用再生能源
——大路鄉沼氣建設見成效
張興國
(松桃苗族自治縣大路鄉農業服務中心,貴州銅仁554105)
發展沼氣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可持續的再生能源清潔工程,充分利用農村廢棄物(即人畜的糞便)經沼氣池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可燃性氣體,這種氣體可供給農村家庭解決生活燃料問題,同時又是高品質的清潔再生能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沼氣;建設;效益
大路鄉自2002年開始大力發展沼氣建設,至 2013年已建好沼氣 1800多口,中型沼氣池 100立方米有 3口,300立方米有1口,50立方米有7口。沼氣池的建設改變了當地的環境衛生條件,帶動了農業畜牧業的發展,保護了生態環境,提高了森林的覆蓋率,并建立了2個優質有機茶園。
1.1 成立了沼氣建設領導小組
成立了以大路鄉長為領導小組組長,農業副鄉長為副組長,相關的村支書或村長為成員,成立了沼氣建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服務中心,中心主任為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辦公以及制定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
1.2 積極培訓沼氣技工師和后續服務
為了沼氣建設快速發展,積極培訓本鄉技工師,并根據沼氣建設的需要,定村選派人員到農牧科技局組織的技工培訓班學習沼氣修建技術和沼氣維修技術,該鄉共計培訓技工師傅 14人,培訓后實際從事沼氣建設的有 9人,完全滿足該鄉沼氣建設的需要。
1.3 領導重視、措施得力,農業服務中心積極發展沼氣建設
農業服務中心根據各級政府的安排,在農牧科技局能源辦的指導下,及時做了工作實施步驟,充分調動技工師的積極性,合理布局技工師分村組開展沼氣池修建工作,安排他們有分工有合作,把好質量關,穩步推進沼氣施工進度,并經常到建池工地檢查督促,同時合理設計一池三改方案,達到改廁、改圈、改廚的目的。
1.4 制定工作職則,使工作有序開展
農業服務中的職責。調運水泥、送水泥、準備沼氣配套材料。場地劃線和一池三改設計,質量監督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技工師的職責。具體施工、組織挖坑隊伍和監督挖坑的質量標準,并保證沼氣戶沼氣能夠得到正常使用,一年內出現任何問題負責維修。
沼氣戶的職責。備好沙子和建沼氣池的準備工作,積極配合技工師的施工,按照技工師的要求做好安全設施。
1.5 做好沼氣的后續服務,提高農戶建沼氣池的積極性
隨著沼氣戶的增加,服務中心人員少滿足不了沼氣戶的需求,縣能源辦根據實際情況在后硐村巖坳設了一個沼氣戶后續服務點、大路農業服務中心的一個服務點,共兩個服務點,到目前已又增加一個長征村里黑堡城,共三個沼氣后續服務點,現基本上能夠服務到全鄉的沼氣戶。據統計后續服務已達到1600多戶次,更換沼氣400余臺。
2.1 保護了森林資源
該鄉目前已建設了 1800多口8~10立方米的沼氣池,解決了 1000多戶的生活燃料問題,一口 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產500立方米的沼氣,每年節約的薪柴有 2.5噸,共節約的薪柴約 4500噸,可保護森林 5400畝不受損失,再加上節柴灶的推廣、液化氣和電的使用,該鄉農戶已基本解決生活燃料的問題,山林基本上不受到破壞。該鄉到處都是綠綠郁郁的樹林,森林覆蓋率舉全縣之首,猶如一個天然森林。
2.2 改變了農村面貌,促進了文明建設
建沼氣之前,一些村寨到處都是牛糞、豬糞臭氣沖天,全都是敞口糞池,蚊蟲很多,人的疾病不斷。自從建設沼氣以后,并結合一池三改的要求,把豬圈、牛圈、廁所有機的結合起來建沼氣池,并結合新農村建設、路段硬化,該鄉大部分村寨已煥然一新,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空氣質量變好了、蚊蟲也少了,疾病減少了。
2.3 提高種植業產量和農產品品質
一口 8~10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年可產 3噸優質有機肥料,1800口沼氣池每年可產5400噸有機肥,而每畝地一年施 1.5噸有機肥,全鄉全年可有 3600畝地用上有機肥。沼渣做土壤基肥,可改變土壤團粒結構培肥土壤、增加有機質含量,并相當于一畝地增施了 25公斤硫酸銨、20公斤過磷酸鈣、7.5公斤氯化鉀,并且可減少病蟲害,減少農藥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產品品質,提高了經濟效益。據試驗統計,每年畝增加水稻產量 100~150公斤,每年全鄉可增加糧食產量 360~540噸。并每畝地可降低成本 200元,全鄉共減少投資72萬元。
2.4 促進了牧業的健康發展
沼液可作為一種飼料加劑喂豬,使豬提前 20~30天出欄,每頭豬可節約成本40元左右。冬天用沼氣燈在圈舍升溫能提高豬的生長力。沼液沼渣是一種優質的有機肥,能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種草和作物產量,為養殖業提供了充分的飼料來源,推進了養殖畜牧業的發展。近幾年來該鄉生豬出欄情況統計,2005年~2012年生豬出欄情況(見表 1)。

表1
病池得不到維修,花費的工時多,投資較大,國家目前沒有經費投入,農戶維修不起;鄉農技人員從事沼氣建設及維修只有一人,其他年青人被政府用到其他方面工作,沒有接班人;交通不方便的村組戶建沼氣投入大,水泥沙子運不進去,無法建沼氣池;外出打工人員較多,從事種植養殖業人少,基本上是婦女及老人在家,部分沼氣戶沒有喂豬,沼氣已停用;兩個沼氣后續服務點聘請人員待遇低,后續服務不穩定。建議加強培訓聘請后續服務人員提高工資待遇,充實農業服務中心從事沼氣并熱愛沼氣建設的工作人員。
[1]吳建東.發展沼氣 建設現代家園生態農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2(01):39-39.
[2]蔣亞華.農村沼氣池建設及其效益分析[J].大科技, 2016,(01).
F323.214;F323.22
A
10.14025/j.cnki.jlny.2016.21.025
張興國,苗族,松桃苗族自治縣大路鄉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開展農業技術咨詢服務,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農作物病蟲防治,沼氣建設及后續服務以及鄉鎮政府分配的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