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祥
【摘 要】森林撫育采伐始終貫穿于森林經營的全過程,本文從林木的自然稀疏與人工稀疏、森林撫育采伐的種類、技術要點、及其效益這四個方面重點闡述了森林撫育采伐的分類、措施、效益及其重要性。
【關鍵詞】森林;撫育;采伐
[Abstract]Forest tending felling alway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forest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parse forest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parse, forest type, main technical points of tending felling, it expounds the four aspects and its benefit forest tending cutting classification, measures, effects and its importance.
[Key words] The forest; Cradle; Cutting
所謂森林撫育采伐系指從幼林郁閉到成熟林主伐前一個齡級期間定期采伐部分林木的經營措施。又稱撫育間伐、中間采伐,簡稱間伐。其目的主要是保證目的樹種和優良林木的優勢地位,改善林分品質,提高木材質量,縮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強森林防護功能,更好地發揮森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并且也可提供大量中、小徑材,因此森林撫育采伐也是中間利用的手段。
1林木的自然稀疏與人工稀疏
1.1自然稀疏
森林由幼齡到成熟的時間因樹種組成、氣候、土壤條件和管理措施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但一般都要經歷以下幾個生長發育時期:形成時期(幼齡林)、速生時期(壯齡林)、成長時期(中齡林)、近熟時期(近熟林)、成熟時期(成熟林)和衰老時期(過熟林)。在形成初期,無論天然林或人工林的幼樹都呈散生或團叢狀生長,樹冠尚未接連。隨著幼樹逐漸成長,樹冠開始郁閉,林木為爭奪生存空間而進行激烈競爭,并開始了林木分化。一般林分密度大、或壯齡林、或立地條件好、或由陽性樹種組成的林木,其分化都較強烈。結果是競爭能力弱的植株逐漸成為被壓木;而競爭能力強的植株則成為優勢木,占據較大的營養空間,抑制附近被壓木的生長,最終導致后者的死亡。因此在一定密度的森林中,出現隨著年齡增大而植株不斷減少的現象,稱為森林自然稀疏。
1.2人工稀疏
在天然林中,因生存競爭而死亡的林木約占95%左右。但由此而保留下來的并非都是合乎人類經營目的的植株。撫育采伐是以人工稀疏代替自然稀疏,其特點除稀疏的速度較快以外,還可利用自然稀疏的規律性,按照營林的需要改變自然選擇的總方向。常根據林木分化程度進行分級,而后伐除生長落后及經濟價值低的林木。分級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是德國E.F.G.克拉夫特生長分級法。即對單純同齡林中的林木,按其生長優劣分為5級:Ⅰ級—優勢木,樹高和直徑最大,樹冠也大,在一般樹冠之上;Ⅱ級—亞優勢木,樹高與大小略次于Ⅰ級,樹冠向四周發育;Ⅲ級—中等木,生長尚好,但樹高和直徑較前兩級林木為差,樹冠較窄,居于林冠的中層,樹干的圓滿度較Ⅰ、Ⅱ級木為小;Ⅳ級—被壓木,樹高和直徑生長都非常落后,樹冠受擠壓,通常都是小徑木;Ⅴ級—瀕死木,完全處于林冠下層,生長極落后,樹冠稀疏而不規則。這種分級法主要用于同齡針葉林,同時要到林分達到壯齡林、林木分化明顯時才能應用。其優點是簡便易行,可用來控制撫育采伐強度,但分級依據是林木的生長勢和樹冠形態,未考慮樹干因素。
2森林撫育采伐的種類
在不同樹種組成和不同年齡階段的林分中,撫育采伐有不同的任務,據此可制定相應的撫育采伐種類。按我國1956年《森林撫育采伐規程》規定,撫育采伐包括下列種類:
2.1透光伐
在幼齡林前半期,即林分開始郁閉后,為保證目的樹種不受非目的樹種和其他灌木的抑制而施行的采伐。主要目的是調整幼林的組成,使目的樹種盡早獲得有利的生存空間,保證其數量在林分中占據一定的比例。
2.2除伐
透光伐以后,在幼齡林的后半期,即林分完全郁閉后,繼續伐去抑制主要樹種生長的次要樹種,進一步調整幼林的組成,使主要樹種在形成的新林中能占優勢。此外,還應伐去主要樹種中過密的、生長不良的林木,以保證幼林的正常發育成長。
2.3疏伐
幼齡林通過透光伐、除伐后,樹種組成基本確定,林分進入速生時期。這時林木高生長最旺盛、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激烈,為調節主要樹種之間的矛盾,達到促進保留木的生長,提高林分經濟用材的質量和產量時采用疏伐。
3森林撫育采伐的技術要點
森林撫育采伐的技術要點包括始伐期、采伐強度、重復期的確定和采伐木選擇等,因撫育采伐種類不同而異。無論天然林或人工林均可進行撫育采伐,方法不同,原則一致。在天然林中,密度、樹種和起源不同的立木混生在一起,互相競爭,通過撫育采伐,可淘汰非目的樹種與劣質的林木,保持林分適宜的密度,為目的樹種的快速成長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