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賢
玉米是雙城的主栽作物,年種植面積在280萬畝以上,平均畝產在650kg以上,總產在182萬噸,幾年來,玉米產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在肥料的應用上尚存在著不足之處,一是不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和土壤的供肥性能科學合理施肥,造成施肥量偏高或不足;二是對新型肥料認識不足。為此,我們開展生物菌肥的試驗,該生物菌肥是山東省農業大學生產研發的,為驗證該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在雙城市進行田間試驗。目的是為該肥料產品的登記、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及土壤類型和理化性狀
試驗地點:雙城市團結鄉躍進村。
土壤類型和理化性狀:該地土壤類型為黑鈣土,土壤質地為重粘壤,土壤有機質2.846%,全氮0.152%,有效磷33.5mg/kg ,有效鉀117.6 mg/kg,pH7.8,前茬玉米。
試驗地點:雙城市團結鄉團結村。
土壤類型和理化性狀:該地為黑鈣土,土壤質地為重粘壤,有機質2.868%,全氮0.144%,有效磷46.6mg/kg、有效鉀112.5mg/kg、pH7.6。前茬作物為玉米。
1.2肥料種類
磷酸二銨(貴州宏福)、尿素(大慶尿素)、氯化鉀(美國產60%)、生物菌肥(山東省農業大學生產研發)。
指示作物:供試作物,玉米,品種,鄭單958。
1.3試驗方法
本試驗采用大區直接對比法,無重復試驗,試驗面積為1畝。
處理1:畝施磷酸二銨12kg、氯化鉀4kg,做種肥一次施入。畝追尿素20kg。畝施生物菌肥2kg,與磷酸二銨、氯化鉀,混辦均勻做種肥一次施入。
處理2:(ck常規施肥區):畝施磷酸二銨12.5kg、氯化鉀4.5kg,做種肥一次施入。畝追尿素20kg。
2田間管理及調查
2.1田間管理
2個點次試驗的田間管理均為兩鏟兩趟。肥料的施用方法為機播,施于種子下方7~12cm處,與種子同時施入,尿素做追肥在苗期施用。在播種時進行坐水,坐水量為4t/畝。
2.2田間調查
從田間調查結果分析,躍進村5月15日播種,處理區與對照區,出苗時間和拔節時間相同,抽雄期提前1d,吐絲期提前2d,成熟期提前2d;團結村5月16日播種,處理區與對照區,出苗時間和拔節時間相同,抽雄期提前2d,吐絲期提前2d,成熟期提前2d。
3結果與分析
3.1對玉米生物學形狀的影響
從考種表看出,躍進村試驗區,處理區較對照區,在穗長上增加0.4cm,在穗粒上增加17.2粒,在百粒重上增加0.5g,在禿尖上減少0.28cm。
團結村試驗區,處理區較對照區,在穗長上增加0.9cm,在穗粒數上多33.0粒,百粒重增加0.86g、禿尖減少0.18cm。表明生物菌肥具有增加穗粒數和減少禿尖的作用。
3.2 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從玉米考種表看出:躍進村,處理區平均畝產703.2kg,對照區平均畝產669.0kg,畝增產34.2kg、增產率5.1%;團結村,處理區平均畝產638.1kg,對照區平均畝產583.5kg,畝增產54.4kg,增產率9.3%。
4結論
生物菌肥,做為新型肥料,在玉米上應用,具有較好的效果。生物菌肥能夠促進生育進程,抽雄期提前1~2d,吐絲期提前2d,成熟期提前2d。生物菌肥對玉米生物學形狀有一定影響。生物菌肥與對照相比,在穗長上增加0.4~0.9cm,在穗粒上增加17.2~33.0粒,在百粒重上增加0.5~0.86g,在禿尖上減少0.18~0.28cm。生物菌肥具有增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