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星
【摘 要】根據中國東北樣帶上不同的土地利用組合類型作為典型區。運用GIS和遙感技術分析近30年來不同類型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本文選取基于貨幣量的價值量評價法,參考Costanza等人的研究成果。結合研究區的實際情況。運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單位面積價值的平均值來分析研究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情況。研究結果表明,東北樣帶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很大。土地利用程度均呈加大趨勢,耕地、林地和草地的ESV均有較大變動,不同類型區單位面積的ESV差別也很大。其基本分布規律為林區>農林交錯區>牧區>農牧交錯區>農區。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內ESV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指數是缺乏彈性的,研究結果是可信的。
【關鍵詞】LUCC變化;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敏感性指數;東北樣帶;中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 types of land use in China's northeast as a typical area. 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on different type areas in nearly 30 years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Selec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mount of value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ference Costanza et al.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mean value of Chines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per unit area to analyze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theast sample with land use types changed a lot. Are in increasing trend, the degree of land use of cultivated 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ESV have major changes, different type of unit area ESV difference is very big also. The basic distribution laws of forest > crisscross zon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 farming-pastoral zone > pasture farming area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ESV research areas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value index is lack of elasticity, the results are credible.
[Key words] LUCC chang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Sensitivity index; The northeast sample; China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是當今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研究的熱點之一。吸引了大量不同學科研究者(尤其是生態學和經濟學)的廣泛參與。人類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的研究。1977年Westman提出了“自然的服務”(natureS services)概念及其價值評估問題。但是。由于當時地球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絕大部分價值難以準確計量以及缺乏相應的價值評估理論與方法體系而進展緩慢。直到1997年,Daily及Constanza等綜合了國際上已經出版的用各種不同方法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評估的研究結果。將全球生物圈分為16個生態系統類型。并將生態系統服務分為17種類型,在世界上最先開展了對全球生物圈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估算。同年。Pimentel等也對國際上有關自然資本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對世界生物多樣性與美國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開展了比較研究嘲。
目前常用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有生產率變動法、人力資本法、機會成本法、有效成本法、防護費用法、置換成本法、旅行費用法、享受價值法和意愿評估法等。其中,前7種在我國的某些研究領域已有一些應用。。這些研究側重于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背景下的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對于維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借鑒上述研究成果,根據中國東北樣帶上不同土地利用組合類型。分別在農區、林區、牧區、農林交錯區及農牧交錯區選擇典型縣。運用GIS和遙感技術分析近30年來不同類型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
東北樣帶土地利用格局在空間上具有明顯的變異。由東向西依次為純森林區一農林交錯區一純農業區一農牧交錯區一純牧區的完整序列與過渡,土地利用的強度也有著顯著的變化。各種各樣的土地利用方式,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類干擾。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在草原和森林過渡區的草甸草原地帶大規模開墾農田,造成土地利用強度與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嚴重影響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發揮。因此。研究中國東北樣帶土地利用變化對于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意義重大。
本文運用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提供的1 km柵格土地利用數據。將NECT劃分為農區、林區、牧區、農林交錯區及農牧交錯區五種土地利用組合類型進行分析。發現東北樣帶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很大。耕地和城鎮用地面積急劇增加。而林草地面積大幅下降。土地利用變化以林草地向耕地轉換為主,而林地面積減少,草地面積增加。這與80年代后期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實施有一定關系。從土地利用程度來看,各典型縣均呈加大趨勢,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均有所增加,特別是農林交錯區和農牧交錯區變化最為明顯。不同類型區單位面積的ESV差別很大。其基本分布規律為林區>農林交錯區>牧區>農牧交錯區>農區。這與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指數的差別和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密切關系。從時間變化來看。各典型區耕地、林地和草地的ESV均有較大變動。從耕地ESV的變動來看,各類型區均呈現增長趨勢。從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來看,各地區均呈現減少趨勢。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不同類型區ESV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指數的敏感性指數變動較大,但均小于1。表明研究區內ESV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指數是缺乏彈性的,研究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