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星人溝通靠“數學”
作為宇宙中的一員,地球人一直想要在這浩瀚的星海中,尋找自己的“同伴”,但是真的遇到了,我們又要怎樣和對方溝通呢?關于外星人目擊和接觸的傳言很多,這方面的影視作品更是大開腦洞。現在,來自搜尋地外生命計劃的天文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如何利用數學工具來翻譯外星人的語言,顯示出數學是一種宇宙中最強大的工具,甚至是每個文明共同的“語言”。
在眾多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發現數學演算法能夠理解地球上的各種語言,因此我們有一天可以使用該體系來解碼外星人的資訊,如果我們有一天收到了外星文明的信號,就有辦法翻譯出其中的意思。而這個結論的得出,是靠著二十多年的研究才得出的,一旦這種說法得到驗證,當我們面臨第一次文明間的接觸時,語言上的障礙就可以被打破了,我們甚至可以回應對方。
通過研究,專家們發現宇宙中的語言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在數學框架下會變得更加“透明”,透過對地球上近60種不同語言的研究,他們認為能夠由此推算出其他的未知語言,該論文引起了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機構的興趣,因為此前沒有人進行過這項研究,很多人都在監聽宇宙中不明信號,但問題是我們即便獲得了信號,該如何去翻譯,這項研究為此提供了新的解釋。
事實上,我們的語言建立在一個底層結構上,從中演化出各種不同的語言和符號,語言的結構是非常相似的,比如中文和英文相比,從數學的角度上看幾乎是類似的語言,并沒有太多的差異性。
研究人員還發現,海豚的語言也有類似的結構。雖然其頻率較高,但也可以從中分析出類似的現象,這為我們研究宇宙中不同生物的語言提供了途徑。約翰艾略特博士認為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文明的信號,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其結構,而且外星文明的信號肯定會被捕捉到,其中會攜帶著某種資訊。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該警惕外星文明的智慧程度,更高級的文明會在消息中攜帶更加復雜的結構,這是高級文明所共有的特點。科學家總結了發現外星信號后的標準步驟,首先需要解讀其物理特性,觀察內容是否是隨機的,有沒有明顯結構,確定其是否僅僅是一個信號;其次如果這是一個外星文明消息,就必須進行識別和分析,可從數學角度解析其結構特點;第三,識別其是否與我們的語音結構相似,并推測其信號來源和發射信號的元件;第四,從語法結構上進行層次劃分,進一步解讀和識別其中的資訊;第五,透過矩陣等數學工具賦予其語法意義,并翻譯出其中的內容。1977年,天文學家透過射電望遠鏡發現了奇怪的信號,持續了72秒,來源于太陽系之外(也有可能是智商更高的惡作劇),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外星生命,此后再也沒有類似的信號出現。
1959年有物理學家在一篇論文中討論了可能使用射電波進行恒星間通信,一年后,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第一次使用直徑25公尺的射電望遠鏡尋找外星文明,此后的10年內蘇聯開始大規模使用射電波搜索宇宙,但也沒有成功,1970至1980年,美國宇航局、搜尋外星文明機構開始全面調查夜空信號。
1992年,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其存在于一顆脈沖星附近,這里肯定無法居住,2009年,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接下來幾年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上個月,第一顆大小與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被發現,被命名為開普勒186f。
其實在地球上,人們也曾經用過數學傳遞過暗號,摩斯密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漢字相對于復雜,并且種類繁多。但是阿拉伯數字卻是全球通用的,所以外星人與人類的共同語言為數學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