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趙艷紅/56歲/退休教師
庹老師家的一碗湯圓
講述人:趙艷紅/56歲/退休教師

上世紀80年代初,師范畢業的我被分配到城南完小當語文教師,語文組組長庹老師專門帶我。庹老師50來歲,身材較高,國字臉,穿一身中山服,扣子扣得很整齊;頭發一絲不亂。辦公桌總是干干凈凈,做事一絲不茍。一個葉子煙小煙袋,抽煙后揣在身上完全看不出。他家就在我們學校后面的半山腰。
第一天上班,我早早來到辦公室,拖地、擦灰、打水、開窗通風,把庹老師的杯子泡上茶葉,恭恭敬敬地坐下來等老師上班。不一會兒,庹老師來了,進屋后看到我一愣,笑了:“小趙,怎么來這么早?呦,還幫我倒上水了。我告訴你,這里是鎮上,不興城里那一套,誰的水誰自己倒,不帶使喚人的。”
跟我一起到城南完小的有5名老師,而我觀察,老帶新的過程中,庹老師最認真。他讓我跟他一起備課,卻不讓我上課,只是跟他聽課。剛開始我還興致勃勃,后來同來的老師都開始上課,我還在聽課,心里便有些焦急。庹老師看出來了,他告訴我:“學生是一點也不能耽誤的,我讓你跟我上課,就是想把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都給你演示一遍,怎么控制,怎么避免,等你上課時,就不會心慌了。”果然,那個學期,我是最晚上講臺的,而期末的成績卻最好。
跟庹老師在一起的故事太多了,而我最難忘的卻是他家的一碗湯圓。
我到城南完小的第一個寒假,正月十五,別的老師都回家過節,我一個人在教工宿舍,烤著火,嘴上說無所謂,心里還是覺得有點孤獨。到了下午,宿舍門被人推開,庹老師進來了,拉我去他家吃湯圓。
從學校到庹老師家,只需登一面坡。湯圓是現包的。庹老師的女婿所在的劉家溝產糯米,每年做湯圓面的糯米必定是他女婿拿來。所謂水磨湯圓,磨面要細,別人家磨米漿,推一圈放一把米,他家只放幾顆米,米漿之細膩可想而知。至于湯圓餡,那就太精致了,由芝麻、核桃、花生、糖、豬油混合而成,在那個年代,我哪吃過這么講究的湯圓餡。
庹老師領我在院子里轉了一圈,就讓我坐在火塘邊,一邊烤火,一邊等著吃湯圓,他親自架柴燒火,掌握火候。
夜深了,湯圓熟了,軟軟的糯糯的皮,燙燙的香香的餡,咬一口,連舌尖都浸潤著甜蜜。我像豬八戒吃人參果般狼吞虎咽地吃,庹老師看我吃得急,忙吩咐妻子再盛出來幾個放旁邊涼著……
那樣一個闔家團圓的夜晚,那樣美味的湯圓,讓我幾乎忘記了人在異鄉的寂寞和孤獨,那種美好的感覺,一直延續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