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客家朝祖單的個案研究

2016-12-03 19:44:45胡開全
文史雜志 2016年6期

胡開全

提 要:在湖廣填四川移民潮中,成都東山張氏這支客家移民在清代前期遷徙到西蜀,創業定居后,仍然鄉情難忘,歷史上有組織地進行了5次回原鄉朝拜祖居地。此風氣延續到近代還有兩次。回原鄉主要目的包括聯宗、祭祖、續譜、修祠堂、修祖墳等事。而且因為使用公款,為了報銷費用,行程記載非常清晰,為我們提供了幾張難得的線路圖。筆者將其與另外幾份記載稍略的朝祖單和入川記載進行對比,將“湖廣填四川”移民潮中入川和返鄉的路線圖清晰準確地呈現出來,為研究移民史中的“通道”問題提供不可多得的案例。[1]

關鍵詞:客家移民;朝祖單;路線;路程;通道

朝祖單就是客家移民回原鄉朝拜祖業的行程單,里面記錄了行程日期、人員,每日所行里程、所歷地域、所宿地名,以及路途氣候、景勝等,是所有關于移民路徑和通道最為清晰、完整、可靠的記錄。在原來關于“湖廣填四川”的移民路徑和通道的論述中,學界所作的較多統計和分析,都是從族譜和地方志零星記載的資料進行推演和歸納,尚無真實可靠的詳細記載以支持。這個朝祖單的核心是成都市龍泉驛區張彬向筆者提供的《張氏族譜》永揚公版記錄的朝祖單,里面記載張氏族人幾次回廣東聯宗、祭祖、修祠堂、修祖墳等,中途短暫拜訪一些宗親,總行程僅需70天左右。[2]下面進行詳細論述。

一、東山概況

成都東山是指成都東門沙河一線以東至龍泉山的淺丘低山區,清代這里主要歸屬于成都府華陽縣及簡州。因這里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客家方言島”,故而被學界長期關注。該區域雖然鄰近“川西壩子”,但農業生產條件在川西壩子中相對較差。同時,該區域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因靠近成都這個主戰場,人口遭受重大損失。在清代中前期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潮中,接收并容納了大量來自閩、粵、贛三省的客家移民。他們因路途較遠、來得較晚、已經沒有機會“插占”[3]平原大壩,但因其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千方百計要靠近成都這個大市場。這批以家庭為單位的移民從清康熙中后期開始陸續到來,在清代近200年相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經歷了立足、創業、人口發展、文教繁榮,先建同鄉會館、再建各姓祠堂的過程。同時,這批客家移民,仍然與原鄉保持緊密聯系,如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鎮的標志性建筑廣東會館,其題寫館名的匾額即為“大浦曾惠文、梅州賴可基”捐。

二、入川所耗時間和線路簡介

筆者從華陽蘇氏入川后第10代子弟蘇淘聲[4]手中得到并影印了一本《華陽蘇氏族譜》。這本族譜是癸卯年(1903年)十一月冬至日蘇氏族人致祭于勇公(即蘇成勇)時商議續修,只記錄了清代蘇氏家族入川始祖、第二代及第三代成勇公一脈發展到清代末年的情況。而蘇氏的入川始祖蘇子盛共有5個兒子,蘇成勇本人也是三兄弟,即華陽縣蘇氏一族的總規模應比《華陽蘇氏族譜》所載蘇成勇這一脈大很多。本文敘述及訪問都以蘇成勇一脈為主。《華陽蘇氏族譜》載:

六世祖蘇子盛、字永霏,妣氏廖,二老于雍正三年乙巳歲(1725年)十一月十六日,率子孫在廣東和平縣浰頭大浦甲起遷,越雍正四年丙午歲(1726年)三月十六日,方至四川成都府華陽縣東門外三甲,地名七根槐,佃丁姓田地,遂興家立業。

這個案例非常具有典型意義,即在一家10余口人扶老攜幼遷徙入川,所耗時間約4個月。在這個基礎上,更快的也有三個月的,如成都東山十陵鎮清光緒三十四年版《盧氏族譜》所載。也有因為中途人員患病、中途盤纏不夠,停下做工,如成都東山木蘭鎮民國26年版《嚴氏族譜》所載。本文所述汝英公張氏屬于后者,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從江西上猶縣遷往四川,暫住璧山縣,再遷往簡州義和鄉第七甲孫家廟側近張家林。

關于客家人遷川入蜀的詳細路線,之前有不少研究客家文化的專家對路線均有研究。如:孫曉芬老師2000年所著的《四川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一書,提及客家人入蜀的四條路線。第一條路線:從湖南、湖北進入川東三峽入川。客家學的開拓者羅香林在其專著《客家源流考》中述及的《客家遷徙路線圖》中,表明客家第四次大遷徙時入蜀的民人,是取道湖南郴州→邵陽(寶慶)→常德,從湖北恩施進入三峽→重慶→廣漢/成都,還有小部分客家人在行至重慶即上行到會理一帶。第二條路線:從粵北進入湖南東部轉入長江進川,即從廣東北部→湖南東南邊緣的汝城→桂東→酃縣→茶陵→豐陵→瀏陽→平江→岳陽,從長江入川東。第三條路線:從廣東、湖南的邊境取道貴州入川。第四條路線:從粵東、閩西北進入江西再轉入湖廣省境內沿長江入川。

2013年版《潁川堂鐘氏族譜》記載鐘氏祖妣黃氏于雍正四年(1726年),由廣東長樂縣鐵爐壩,遷徙到四川簡州東鄉仁善鄉小龍溪。由于黃太孺人幼時,父舉人正國之教,敏于治內,在來川路上,每到一地賦詩一首,摘錄幾首于下,顯示所過路徑:

(一)謁家龕:我祖重倫常,恒游亦有方;此番遷西蜀,何忍別高堂。

(二)長樂早發:天人交迫莫如何,萬里移川費切磋;難舍先人廬墓在,一番回首一滂沱。

(三)南雄望月:今宵望月月初圓,銀漢沉沉碧玉天;三度團聚三望后,勞君送我到四川。

(四)靖州即事:一從春仲出羊城,日暖風和氣象清;喔喔晨雞頻喚夢,嚶嚶啼鳥欲呼名。

花明柳暗春三月,水遠山長路萬程;聞到西川天府地,安排耒耜好躬耕。

(五)云龍山:盤空突兀一山橫,鑿路爭傳力士名;高若全天人似蟻,鋌而走險馬如鶯。

負孩臂篋遲遲進,奉母肩與得得行;最好祥云齊擁護,恍乘龍背度均平。

(六)萬縣早發:連宵風雨響鏦錚,坐待天明又啟行;萬里蜀山尖似筆,子規愁煞兒聲聲。

(七)重慶口占:登城東望白云封,萬里平安福蔭濃;祖母分甘孫繞膝,今朝重慶慶重重。

(八)待母登瀘州:廣州奉母到瀘州,無狀承歡不自由;二水交流漁唱晚,五峰連峙鳥歸休。

征途帝詡慈云護,陟屺天教愛日留;有子若孫勤左右,難忘憂處且忘憂。

(九)五日資陽觀競渡:端陽競渡到資陽,吊屈龍舟勢若狂;大水溪旁聊小住,萍蹤萬縷擊垂楊。

三、成都東山張氏最為詳盡的兩份朝祖單

東山張氏在新修2015版族譜過程中,在張廷聰家中尋得《張氏族譜》永揚公版,此書為永揚公于清末作為族內管事,抄錄了子椿公所著《張氏族譜》,并且延續記錄之后幾代宗族人口增添、祭祀祝文、修葺祠堂、購買祀田文契、祀田租約、與江西廣東原鄉宗親的往來信件、各支捐銀名單等資料。更難能可貴的是,它詳細記錄了嘉慶十八年、宣統二年東山張氏回原鄉省親的記錄。特別是其于嘉慶十八年所記載路線,是“湖廣填四川”大遷徙完成后不久,當年先祖所遷徙的路途。

東山張氏入川后,長期與原鄉及遷往各地宗親均有書信來往,更難能可貴的是先祖不畏路途艱險,多次往返于四川與江西、廣東原鄉。譜載:“既入川,每越二三年,輒還廣東、江西省墓。”永揚公譜記錄朝祖單,兩次往返原鄉的記錄如下:

1.嘉慶十八年回廣東原鄉朝祖行程記

行程人員:允盛、安明、裕恒。

八月二十一日,起程,龍泉驛宿;

二十二日,石盤鋪宿;

二十三日,石橋宿;

二十四日、二十五、六日,仍然石橋宿;

二十七日,曉即行,資陽縣城內宿,簡州至此一百里;

二十八日,資州宿,水塘二百里、陸路一百四十里;

二十九日,雙鳳驛宿,隆昌管,陸路一百五十里;

九月初一,如夏日之可畏,李市鎮宿,九十五里,榮昌縣管;

初二日,秋行夏令,峰高鋪宿,八十五里,榮昌縣管,地方好;

初三日,永川縣宿,九十里,路經大足縣;

初四日,來鳳驛宿,九十里,璧山縣管;

初五日,石龍場宿,巴縣地方,八十五里,路歷三縣,未詳縣名;

初六日,重慶府城內宿,二十五里,秋雨濕黃花;

初七日,永興場宿,巴縣管,六十里,秋雨淋漓;

初八日,小觀音橋/場宿,七十里,巴縣管,關山難越,兼多雨;

初九日,南川地方,白鶴橋宿,菊為重陽冒雨開;

初十日,土橋場宿,七十里,南川縣管,陰雨晦昧;

十一日,水江石場宿,四十里,道途滑窄,步難行;

十二日,涪州地方,新場宿,七十里,崎嶇不易行;

十三日,羊角跡宿,六十里,天晴無日;

十四日,江口水塘宿,六十里,彭水縣地方,詩云:“宛在水中央,其斯與謂興”。幸沾陳先生之枕衾之光;

十五日,靛水壩宿,九十里;

十六日,羊頭鋪宿,七十里;

十七日,郁山鎮宿,八十五里;

十八日,黃草塘宿,黔江地方,一百一十五里;

十九日,舟北渡宿,八十五里,有劉老師饋泡菜,因食素故也;

二十日,羅鍋坪宿,湖北省咸豐縣地方,八十五里,多風;

二十一日,洞長壩宿,來鳳縣地方,一百里,路道艱險;

二十二日,楊家寨宿,湖南省永順府龍山地方,八十里,自炊飯食;

二十三日,賈家寨宿,七十里,如八十里,沿河涉水何其苦也;

二十四日,腳湖宿,永順縣地方,七十里;

二十五日,車龍坪宿,七十五里;

二十六日,王村起身趕船,辰州府沅陵縣地方灘宿,七十里,坐以待旦;

二十七日,水塘宿,一百一十里,四皇居舟中;

二十八日,辰州府舟中宿,六十里;

二十九日,舟中宿;

三十日,舟中宿,此日所歷地甚大方,且有好山峰;

十月初一日,宿常德府桃源縣地方,舟中,有界石,塘上下山峰多合星體,河水彎曲且多深潭,河有邊桃源洞塊石,似碑塞洞門;

初二日,宿常德府城外舟中,自王村趕船至此四百二十里;

初三日,宿常德府東門外,待晴;

初四日,龍陽縣小塘宿,一百里,王道平平;

初五日,益陽縣城內宿,一百里,王道蕩蕩;

初六日,宿陵子口舟中,長沙府湘陰縣地方,一百二十里,系水塘;

初七日,宿長沙府舟中,在城外順風相送到長沙,水塘一百五十里;

初八日,長沙縣地方石塘鋪宿,六十里;

初九日,此夜不勝防閑,因誆騙故也,槐樹鋪宿,瀏陽縣約,八十里;

初十日,鹿雄地名宿,約八十里;

十一日,亮叔家中宿,三十里,地名營火洞;

十二日,宿亮叔家,設席請李世翁兄弟在席,早飯叔設席,午飯, 漢、偉二叔設席,地名桃子窩處;

十三日,兵馬橋宿,四十里;

十四日,改江店宿,江西省萬載縣地方,八十五里;

十五日,宜春縣寶山橋宿,一百里,金瑞走洪塘;

十六日,大塘鋪宿,八十里,袁州府過來三十里;

十七日,宿分宜縣城內,五十里,雨阻前程,三十里;

十八日,宿花橋,系廬陵縣地方,八十里;

十九日,宿大塘,八十里;

二十日,洞崗凹宿,五十里,吉安府早飯;

二十一日,黃沙洲宿,泰和縣地方,約八十里;

二十二日,黃土凹宿,贛州府興國縣地方,六十里;

二十三日,程水渡宿,七十里,興國縣南門外五里;

二十四日,倉前宿,七十五里,系雩都縣地方;

二十五日,長具墟宿,七十里;

二十六日,宿上坑,會昌縣地方,七十里;

二十七日,宿銅嶺,六十五里;

二十八日,盤古隘宿,約七十里,筠門嶺過去二十五里;

二十九日,宿石牌下,長寧縣地方,七十五里;

三十日,白石凹宿,八十里,留車過去三十里;

冬月初一日,當風凹宿,九十里,興寧縣地方,廣東平遠過;

初二日,興寧縣宿,五十里;

初三日,中道亭宿,十五里;

初四日,到祖屋,五十里,午時入宅,進香火安祖龕側;

初五日,謁五世祖仙一郎公,何等風光;

初九日,赴潭下墟;

十四日,買貨物顏料等項,卯分金課式取于癸酉年甲子約丙申日丙申時;

此路線經過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廣東五省;

其中四川里程1835里,陸路1630里,歷時28 天,其中石橋停留3天;

湖北里程185里陸路,歷時2天;

湖南里程1715里,其中:陸路445里,水路1270 里,歷時22天;

江西里程1240 里陸路,歷時17天,其中亮叔家休息停留1天;

廣東里程205里陸路,歷時4天。

歷時73天,行程5180里。其中:陸路3910里,水路1270里,除去停留4天,日均行程達到75里。

2.嘉慶十九年返川行程記

閏二月初一日回川,宿鳳玉家;

初二日,鳳玉家宿;

初三日,長樂縣宿,吾父一人,安明父子宿蘭川叔公家中;

初四日,興寧縣宿;

初五日,宿陽湖,其泉如水陽,隔縣二十里。

初六日,洋田宿,龍川地方,七十里;

初七日,茅甲子宿,八十里;

初八日,宿橫嶺,九十里,和平縣地方;

初九日,小塞宿,九十里,系江西省定南縣地方;

初十日,鐵石墟宿,信豐縣地方,八十里;

十一日,人和墟宿,九十里,信豐縣過來二十里;

十二日,宿南康縣西門,八十里;

十三日,上猶縣宿,八十里;

十四日,水廣下宿,六十里;

十五日,登順叔公家中宿,四十里,登順弟兄叔侄俱上猶縣石溪洞尾伯公凹牛障肚居住;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數日,具宿登順叔公家中;

二十日,醮安重公墳地,極其風光;

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宿五世祖姑母家中表叔魏學達、魏學遠、魏學連、魏學近,四位酒肉殺雞,隆禮款待,又出錢一百文,與安明兄等做路上酒錢;

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宿鵝形墟九姑壇,三十里,朝成、朝盛、朝通家中,成叔三頓酒肉飯,盛叔一頓酒肉飯,盛通叔公一頓酒肉飯;

二十七日,宿大塘岸吳店,諱朝禮、安明父子在此等,吾父因買安重公蒸嘗故也;

二十八日,楊梅窨宿,二十里;

二十九日,宿湖南省桂東縣陳家牌當,八十里,過猴子山,上十余里下十余里;

三月初一日,宿中心墟,衡州府酃縣地方,七十五里;

初二日,圓叔凹宿,七十里;

初三、初四日,宿酃縣五郎廟朝盛家中,五十里;

初五日,沔渡墟宿,十五里;

初六日,宿陶水市,茶陵州地方,水塘一百五十里;

初七日,宿茶陵州城外,水塘五十里;

初八日,攸縣城內宿,九十里;

初九日,僧田宿 衡山縣地方,足有九十里;

初十日,三望沖宿,系湘潭縣地方,八十里;

十一日,宿新造塘,八十里,離城十里;

十二日,過長沙府省城十里,水塘并陸路一百里;

十三日,寧鄉縣城外宿,九十里;

十四日,宿益陽縣地方,雨隔,尚行六十里;

十五日,宿龍陽縣地方,八十五里;

十六日,毓德鋪宿,龍陽地方,四十里,因雨阻;

十七日,宿滄港鋪,龍陽地方,六十里;

十八日,宿常德府離城十里,地名楊家橋,七十里;

十九日,桃源縣地方,羅家店宿,八十五里;

二十日,宿慈利縣地方,離城十里,行八十里;

二十一日,魚米渡宿,八十里;

二十二日,楊林鋪宿,永勝縣地方,八十里;

二十三日,宿竹園鋪,八十里;

二十四日,宿永順地方,傅家塔,九十五里;

二十五日,踏路鋪,宿龍山縣地方,八十里;

二十六日,龍山縣地方,茨巖塘宿,六十五里;

二十七日,宿老司城塘,湖北來鳳縣過來十五里,行七十五里;

二十八日,宿湖北省咸豐縣地方十字路,九十里;

二十九日,宿四川黔江縣城內,一百零五里;

三十日,蔡家漕宿,一百里;

四月初一日,彭水縣,郁山鎮宿,七十五里,炎熱之至;

初二日,宿彭水縣城外,水塘一百二十四里;

初三日,宿羊角跡,水塘一百八十里;

初四日,宿涪州舟中,水塘一百二十里;

初五日,宿長壽縣城外舟中,一百二十里;

初六日,宿木洞司舟中,一百二十里,巴縣地方;

初七日,重慶城內宿,加興店,九十里;

初八日,宿走馬崗,八十五里;

初九日,茶店場宿永川地方,一百里;

初十日,峰高鋪宿,榮昌縣地方,一百零五里;

十一日,石燕橋宿,隆昌地方,一百里;

十二日,宿椑木鎮,隔城三十里,內江縣地方,一百一十里;

十三日,蓮池鋪宿,資州地方,一百里,隔州二十里;

十四日,宿資陽縣地方,南津驛,一百二十里;

十五日,宿簡州地方,新市鋪,一百二十里;

十六日,宿龍泉驛,九十里;

十七日,歸到家中,大吉八大順;

遂一路之上福星載道。

此次回原鄉四人盤費共使去錢三十千零一百一十六文并過年使費在內,回四川盤費公使去錢二十六千九百十八文,以上回原鄉由江西并同四川盤費共去錢五十七千零九十六文。

廣東原鄉省親回程路線:

經過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五省,水路兼程;廣東里程355里陸路,歷時8天;江西里程570 里陸路,歷時20天,在登順叔公、表叔魏家、朝成、朝盛、朝通共停留9天;湖南里程1980里,其中:陸路1340里,水路640里,歷時27天,在酃縣五郎廟朝盛家停留一天;湖北里程165里陸路,歷時2天;四川里程1984里,其中:陸路1230里,水路754里,歷時19 天。

歷時76天,行程5054里。其中:陸路3660里,水路1394里,除去停留10天,日均行程達77里。

而根據東山張氏路線圖記載,嘉慶十八年八月二十一日從文安場出發,九月六日到重慶府,除去石橋耽誤3天,正好12天,所行里程為960里。嘉慶十九年四月初七從重慶城內加興店出發,四月十七日歸家中,時間為11天,里程950里。所行路線中龍泉驛、石盤鋪、石橋、南津驛、椑木鎮、來鳳驛均在官道中,而且有“王道平平”“王道蕩蕩”的記述。可以確定先祖回廣東原鄉所走成渝路線均為官道。至于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的官道,由于資料有限,還待完善及考證。另外往返的路徑稍有不同,是事先計劃要順道拜訪不同的宗親。

3.宣統二年庚戌歲回江西原鄉朝祖行程記

公舉省墓人:子孟公之后懷君之子先棠、號樹南、國學生;子椿公之后淮中之子永歡、即登岌巡政廳;子椿公之后永錫之子佐清、號明軒;安穩公之后進先之子大楊。

四月十二日,自省垣東關下船,朝祖路程記:

宿彭山縣,水塘一百四十里,路經眉州周三娘(系先瓊之母)送辦一千作為踐行用,又蛋二十只,胡豆瓣半罐;

十三日,宿板橋溪,水塘二百里,樂山縣地方,路經青神縣;

十四日,宿嘉定府,樂山縣管,四十里,提船不行;

十五日,宿泥溪場,一百八十里,宜賓縣管,路經犍為縣,大佛宕道士貫義魚灘黃角窩斗吉……棬門甘羅寺;

十六日,宿南溪縣地方,李莊場,水塘二百四十里;

十七日,宿瀘州,水塘一百四十里,路經江安縣納溪縣;

十八日,宿石門,江津縣管,二百四十里,路經合江縣;

十九日,宿江津縣城外,一百一十里,船老板收賬遲延半日;

二十日,重慶府巴縣管,金子門宿,一百二十里;

二十一日,宿朝天門廣船中;

二十二日,自磔塘起,宿唐家沱,三十里,江北廳管;

二十三日,宿石家沱,二百里,涪州管,離城八十里;

二十四日,宿立石鎮河邊,二百一十里,豐都縣管,離城十里;

二十五日,宿石寶寨,二百七十里,忠州管,將交萬縣,寨內有玉印,山上十五層樓,正殿閻羅,兩旁十殿,有仙景,出米洞,古之字跡;

二十六日,宿古牛沱河旁,三百六十里,路經萬縣云陽縣;

二十七日,宿夔州府西門外,一百二十里,奉節縣管,查船換票;

二十八日,宿封箱峽,五里,奉節縣管,有仙景,右邊“瞿塘(唐)”二字,又有“夔門”二字,又有“開辟奇功”四字,又有古寺,又有孟良梯,又有“天梯津(立隸)”四字,其峽內有白帝城古廟、水澗與八陣圖,左右山高百余丈,寬有七八丈,長有二十五里,此日靠船兩次,第二次行十里,上者容易下者難,因逆風,故風順半日能過,此峽若風不順,又不知要何日始過峽矣;

二十九日,宿峒崗嘴河邊,四十里,逆風甚大,奉節縣地方;

五月初一日,宿啌吟灘,湖北省地方,三百六十里,下細雨,經巫山縣、巴東縣、歸州。巫山峽高百余丈,寬有六七丈,長一百二十里,有仙景:左邊有棺材,峽右邊有萬人洞,峽內有兵書寶劍,有益灘、四季凼、牛口灘,第一清灘危險,蒙祖默佑方無恙過去;

初二日,未刻到宜昌,酉刻到上輪船,宿宜昌洋船,一百八十里,船名:快利;

初三、初四日,未刻到漢口,宿輪船中,水塘一千三百六十里,酉刻上大股金陵輪船,八點鐘開舟;

初五日,宿九江,五百四十里,申時上升豐輪船;

初六日,下雨,未時開船,宿鄱陽湖口;

初七日,宿汪騰發飯鋪,城外北二區三十號,南昌縣管,兩日行四百八十里,經吳城縣,古跡鞋尖山都在湖中;

初八日,上鐘裕和船,宿章江門外三圣祠;

初九日,仍然宿章江門外三圣祠;

初十日,仍然宿三圣祠,此數日逗留未行,因風雨具大故也;

十一日,宿南昌縣地方,四十里,風大天熱;

十二日,宿湖中,因風大,只行五里,豐城縣地方;

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宿市汊風大,只行一百二十里

十六日,宿樟鎮,六十里;

十七日,宿新鑒縣地方,二十五里,日最熱;

十八日,宿新鑒縣地方,三十里,新熱;

十九日,宿新鑒縣,城外風大,只行五里;

二十日,宿夾江縣地方,風大,只行二十里;

二十一日,宿夾江縣,風大,行三十五里;

二十二日,宿吉安府南門外,一百二十里;

二十三日,宿吉水縣,三十里;

二十四日,宿舟中,五十里;

二十五日,宿太和縣地方,行七十里;

二十六日,宿萬安縣地方,四十里,路經窯市;

二十七日,宿百嘉,萬安縣管,洪水大漲行,十里;

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六月初一,仍然宿萬安縣西門外,兩日行四十里;

六月初二日,宿緬情,三十里,酉時暴風四起,將船吹散五十余雙,損壞一支,凡坐船者無驚不駭;

初三日,宿靈王廟,六十里;

初四日,宿良口卡,三十里;

初五日,宿寨溪,三十里,贛縣管;

初六日,宿五榮橋,二十里,天熱;

初七日,宿贛縣地方,五十五里,經黃泉路、天主灘、白灘;

初八日,宿先人堂,三十五里;

初九日、初十日,宿贛州西門外,三十里,天熱;

十一日,宿鳳崗墟,四十里,南康縣管;

十二日,宿上猶縣,八十里,路經唐江胡三才飯鋪;

十三日,仍然宿胡三才處;

于十二日路上,所逢蔡啟豐與叔侄言談投機,即請吾等到舍吃茶,極其恭敬,又請吾等回川時寄信與余,遂生與郭云山之子又同叔侄去劉家公館問賢瓚公之后,局紳劉守衛請在客堂吃茶,言其同姓不同宗;

十四日,宿廣水下墟,六十里,路經元坑十二排,上猶縣地方;

十五日,宿石溪洞,在春芳家中,二十里,路經營前,營前去春芳家中十五里,請吃夜飯;

十六日,仍是春芳請早飯,宏選請午飯,宏達請夜飯;

十七日,謁重公墳墓,并清界趾(址),路經黃沙坑石溪洞,離重公墳三十里;

十八日,春芳請早,夜飯趕營前墟,請盧老師看課,祥英請吃茶酒;

十九日,漢邦請早飯,祥英請午飯,景和之子宏升請夜飯;

二十日,益概子宏杰請早飯,祥英請午飯,店主貽才請夜飯,其子名:道森;

二十一日,蘇州凹,店主張貽才處宿,二十日起至七月初十日止;

二十二日,請流英來寫旗石,甫川如系癢生,隨后賀七絕詩四首;

二十八日,謁安穩公墳地;

二十九日,醮安穩公墳地;

七月初一日,泮英請早飯;

十四日,益通請吃早飯,劉賢瓚公長房汝寬公祠堂裔孫請午飯,其裔孫居住凹上老祠堂,男女共計八十有余。

回原鄉江西省親路線:

經過四川、湖北、江西三省,全程水路;

四川里程3015里,歷時19天,其中四月二十一日行程里程未記錄;

湖北里程1540里,歷時3天;

江西里程2210里,歷時40天,其中章江門外三圣祠停留2天;

歷時62天,行6765里,除去停留2天,日均行程達到113里。

此次依靠現代化水路輪船,所行速度明顯加快,其中五月初五日,行至九江,單日行程達到五百四十里,但是也有遇雨、逆水等情況,其中五月十二日,因風大,在豐城縣地方,只行五里。

4.宣統二年返川行程記

先棠、登岌、佐清省墓回川程單:

七月十五日,光清、光彩兩房蒸嘗請食午飯,二桌海參席,宏猷請夜飯;

十六日,自春芳即聘邦屋辭行,宿赤砂凹,六十里,楊店飯鋪宿;

十七日,宿上猶縣城內,胡萬泰處,雨阻行,四十里;

十八日,宿塘江墟,六十里,惠瞻[印益淇]開鐵棧請吃茶;

十九日,宿贛州府,六十里;

二十日,宿涌金門城外舟中;

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仍然宿彼;

二十三日,宿五榮橋,一百一十里,路經萬安縣;

二十四日,宿百嘉,二百里;

二十五日,宿吉安府城外,一百七十里,路經太和縣;

二十六日,宿吉水縣,天熱風大,行四十里;

二十七日,宿夾江縣,八十里;

二十八日,宿新鑒城外,六十里;

二十九日,北風大起,停舟一日;

三十日,宿三湖墟,逆風甚大,只行十里;

八月初一,仍宿三湖墟,逆風大故也;

初二日,宿樟樹鎮臨舟,清江縣地方,逆風行三十里;

初三日,逆風大,停舟到酉刻,風小水行半夜,七十里;

初四日,行一百里;

初五日,行三十里,午刻到江西省,未刻上道生輪船,宿吳城縣,一百八十里;

初六日,到九江水路三百里,戌刻上德興輪船;

初七日,戌刻到漢口仍宿輪船,水塘五百四十里;

初八日,申刻上大元輪船;

初九日,巳刻開船,自漢口起程至金口六十里,至箄州至嘉魚九十里,嘉魚至寶塔三十里,寶塔至赤壁二十里,赤壁至新堤四十里,新堤至荊河口九十里,荊河口至十八口六十里,十八口至反嘴三十里,反嘴至車灣三十里,車灣至太師第六十里,太師第至條關九十里,條關至漳州灣九十里,漳州灣至赫穴九十里,赫穴至沙市九十里,沙市至太平口三十里,太平口至堰市三十里,堰市至江口六十里,江口至董市三十里,董市至洋溪六十五里,洋溪至枝江十五里,枝江至泊洋三十里,泊洋至宜都十里,宜都至鼓樓牌三十里,鼓樓牌至宜昌六十里;

從初九日到十二日八點鐘到宜昌,共行一千三百六十六里,宿大南門城內彭福興店上;

十三日上開船至二十一日開船,因江水大漲,高有數丈,非待水消不能行舟;

二十二日、二十三日,雨日行四十五里,宿平善壩;

二十四日,宿南陀,三十五里,入燈影峽;

二十五日,宿啌吟灘,八十里,出峽;

二十六日,宿歸州,六十五里;

未刻行至虎茅灘,將梢桿碰斷,前艙打破,洪水涌進三個艙,倒退十余丈方靠岸下;

二十七日,宿益灘,四十五里;

二十八日,宿巴東縣,六十里;

二十九日,宿楠木園,四十里入峽口;

九月初一日,宿青石洞,九十里,船翻三次未曾翻下;

初二日,宿洞干嘴,七十五里,夜夢云蒸雨化下雨;

初三日,宿戴溪,四十五里,下雨;

初四日,宿夔州府,三十里,下雨;

初五日,宿八母子,五十里;

初六日,宿東陽子,一百零五里;

初七日,宿小江口,一百里;

初八日,宿大周溪,八十里;

初九日,宿萬縣西門外,三十五里;

初十日,仍然宿萬縣;

十一日,宿分水,九十里,萬縣地方;

十二日,宿梁山縣,九十里;

十三日,宿元壩益,九十里;

十四日,宿大竹縣,九十里;

十五日,宿李渡河,九十里;

十六日,宿新市鎮,八十五里,蓬州地方;

十七日,宿跳墩壩,一百零五里,南充縣地方;

十八日,宿順慶府西門外,九十里;

十九日,仍然宿順慶府西門外,睽科棧;

二十日,宿集鳳場,八十里,南充縣地方;

二十一日,宿官升場,九十里,蓬溪與射洪連界;

二十二日,宿高墳嘴,八十里;

二十三日,仍宿高墳嘴,下封門雨;

二十四日,宿羅板橋,九十里,三臺縣地方;

二十五日,宿金雞河,九十里,中江地方;

二十六日,宿趙鎮,七十里,金堂縣地方;

二十七日,仍宿趙鎮;

二十八日,戌刻回到文安場大吉。

宣統二年歲次庚戌,彼此付托領館合同、約據,俱交其中收存。返川路線經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水路兼程。江西里程1600里,歷時22天,其中因風大停留4天;湖北里程2276里,歷時23天,其中水大不能行船,船停留9天。四川里程3015里,歷時28天,其中停留2天。

歷時73天,行5766里,除去停留15天,日均行程達99里。此次水路遇到極大風險,二十六日,宿歸州,六十五里,未刻行至虎茅灘,將梢桿碰斷,前艙打破,洪水涌進三個艙,倒退十余丈方靠岸下。九月初一日,宿青石洞,九十里,船翻三次未曾翻下。這就是水道較少被人選擇的原因,即便在“川江通航”之后,以及非洪水期,仍然有極大的風險。

四、新都《黃氏族譜》(玉浩公系譜)、資中羅泉《曹氏族譜》續修本、《潁川堂珍珠鐘氏二修族譜》所記朝祖單

據新都《黃氏族譜》(玉浩公系),有回廣東旱路和水路兩份朝祖單,線路非常清晰,但過程比較簡略,下面分別記述:

一,回廣東省旱路:四川成都府走簡州,簡州走陽縣,陽縣走資州,資州走內江縣。內江縣走隆昌縣,隆昌縣走榮昌縣,榮昌縣走永川縣,永川縣(走)油溪縣(江津),油溪縣走李氏壩,李氏壩走銅古頂,銅古頂走酒店亞,酒店亞走蛇皮灘,蛇皮灘走澗水,澗水走松坎,松坎走夜郎三坡,夜郎三坡走童梓縣(桐梓縣),童梓縣走轉龍場,轉龍場走毛坡,毛坡走破腦場,破腦場走石仟府(此處與綏陽前后沖突),石仟府走小車公,小車公走綏陽(遵義),綏陽走馬鞍山,馬鞍山走羊角七,羊角七走王平莊,王平莊走漁占溝,漁占溝走樵嶺,樵嶺走新店子,新店子走沅州府(芷江),沅州府走寶慶府(懷化),寶慶府走衡州府(上饒),衡州府走安仁縣,安仁縣走郵縣(疑為攸縣,湖南省株洲市轄縣),郵縣走八面山,八面山走小井,小井走恒州,恒州走朱砂浪蕩,朱砂浪蕩走草林圲,草林圲走下七,下七走旗山,旗山走信豐縣,信豐縣走界牌,界牌走大糞缸,大糞缸走牛成崗,牛成崗走羅浮司,羅浮司走大隆前,大隆前走興寧縣,興寧縣走南廂水口墟,南廂水口墟走中堡橫崗村程缽田老屋辛山乙向。

二、回廣東省水路:成都府下船趕江口,江口趕嘉定府,嘉定府趕瀘州,瀘州趕重慶府,重慶府趕涪州,涪州以下湖廣地方,趕湘潭,湘潭趕長沙府,長沙府趕武江州,武江州下江西地方,趕豫昌府,豫昌府趕吉安府,吉安府趕(贛)州府,(贛)州府趕軍門嶺,軍門嶺起旱一路過山,走至嘉應州,趕船上到畬坑墟,畬坑墟又趕船上水口墟,水口墟至中堡橫崗村程缽田老屋。

這兩條線路,筆者在地圖上進行核實,所經地名前后有些顛倒和不準確,可能是事后回憶或后人補記時造成。

據資中羅泉《曹氏族譜》續修本,曹玉輝公于大清雍正五年丁未歲,移居四川省成都府資州府羅泉井,“打工”為生,為人忠厚老實,見羅泉有一定發展前途,便回廣東率弟(玉彩)和母親(劉氏)、妻子(劉氏)同上四川羅泉井;十三年后有了一定的積蓄,便與族內萬一公的第十三子(法旺)的十一世孫德先,合買四川省永寧道直隸州資中西三里親睦甲羅泉井衙署上首里許老鸛嘴田地一股。時間為乾隆四年己未歲。曹玉輝又于乾隆二十八年回廣東將父親(贊勛)、大娘(曾氏)檢金負上四川羅泉老鸛嘴宅后同穴并塋雙葬,以便后世子孫祭掃。

廣州老屋至羅泉路有五千三百四十里之遙。玉輝三次來回羅泉至廣州,都有明確記載,后世子孫常用之來教育后人不怕困難。其行程分水路和旱路。

水路。資中搭船走瀘州到重慶府(12日),到宜昌府(10日),至湘潭縣(8日),到萍鄉縣(16日),再走旱路過山(60里)到盧墟上船至樟樹鎮(8日),再轉江乘船到贛州府(16日),在船至會昌縣到均門嶺(12日),上岸到廣州平遠縣熱水鄉(240里)。

旱路。羅泉120里,資州府90里,內江縣120里,隆昌120里,永川縣120里,走馬崗90里,重慶府關口140里,善背陀120里,羊鹿口110里,培州關口(進小河)走羊角七120里,中壩嘴80里,到彭水縣160里,郁山鎮140里(川湖交界),黔江縣220里,來鳳鎮360里,永定縣180里,慈里縣180里,常德府大關口180里,龍揚120里,沿江縣180里,長沙省關口220里,湘潭縣90里,醴陵120里,萍鄉縣100里(江湖交界),遠州府140里,分宜縣140里,吉安縣180里,贛州府大關口420里,會昌縣420里,均門嶺100里,城江縣80里(廣江交界),平遠縣120里,熱水鄉100里,老屋。

很多小地名筆者無法在地圖上進行確認,從而無法判斷其準確性。

據《潁川堂珍珠鐘氏二修族譜》,鐘氏所載更加簡單,但因全部為水路,仍然非常有特點,摘錄如下:成酉公、福建省汀州府武平縣城南烏石崠人,于雍正八年(1730年),行西北逾羊石隘出福建界,到江西之會昌折而西,泛貢水抵贛州,揚北行,過吉安臨江,寓南昌一月,泛舟北出湖口達九江,乃溯大江西北道黃州,舟為風浪簸,兩晝夜幾覆,或勸之歸,即聞漢黃人家蜀者,得善地方,群相慶也,乃自奮曰:閩寧不楚若者益。西道武昌荊州宜昌,浮三峽而上入蜀,歷夔、涪、渝、瀘而到敘州府下流一百二十里之南溪縣。

到乾隆二年(1737年)又原路返還。成酉公忽然思家,徑乘舟由故道返福建鄉里,至則配王孺人已前卒,族黨姻婭易其半,相識若隔世,自詫謂:“古人言,城郭尤是,人民非昔,聞其言,今觀其事!”居數月,攜一子一女復束裝抵蜀,由是老蜀南。

五、對比朝祖單得出張氏的典型意義

對比幾份朝祖單,東山張氏回原鄉省親記載最為詳實,歸結有如下幾個特點:

1.長期與原鄉保持聯系,每次回原鄉有特定的家族任務,這不同于羅氏和鐘氏帶有很強的個人性。如第1次,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年(1788年),是運球公從廣東背骨灰接靈位,將六世藍祖婆骨灰安葬于四川成都府簡州義七甲龍泉山金龍寺坎下荊竹林柏楊地。第2次,朝薦、安明、思明三人于嘉慶十二年(1807年)八月初六日起程,親身到粵東。除去來往盤費外,實剩有銀一百三十四兩六錢。至丁卯冬,重修大鋪坪五世有堯公祖宅,待朝薦、安明、思明還梓,始遷上而構堂之也。第3次,即上文詳細引述的第一個來回,是允盛于咸豐元年辛亥歲(1851 年)任職成都巡政廳,后受皇恩寵賜,加升正八品,生平兩次還原鄉修祠修墓。第4次,道光八年(1828年),十月十三日己卯日丁卯時,經允盛、安明、維盛、學縉等從外培修江西安重公墳地,豎碑,鋪石滿堂。道光九年重修汝英公祠,又另買六世祖顯公祀田。第5次,即上文引述的第二個來回,宣統二年庚戌年(1910年),公推大楊、先棠、永歡、佐清等省重公墓,并親臨江西上猶縣鵝形墟九姑壇,祭掃安穩公與黃祖婆二老之墓。

2.準備充分,事先聯絡,記載詳實,表明辦公事的嚴謹性,回來要向家族報銷花費以及中途所見族親等;而且從其準確性看,應該是行程之中每天記載。

3.因為族人或參與者是有官員身份的人,所以行程的路線和速度基本按照官府的規制在進行,如多走官道,日均行100里左右等。成都東門驛道上的第一站是茶店鎮,距成都90里,這個可能就是他們最直接的參照。實際日行近80里,并連續兩個多月,非常不容易。

4.水路更便捷,日平均可以快約30多里,但也更危險。張氏兩次遇險,鐘氏也曾遇險,而且都是在入川途中。但隨著清末川江通航,水路的快速和省力,仍然吸引人們多利用水路。

六、小結:移民史的典型案例

講究祖宗崇拜的客家族群,雖遠離原鄉,仍然懷念原鄉的人、祖屋、祠堂、祖墳,并與原鄉長期保持聯系。這就是文化的根,移民文化的根。大部分人返鄉尋根,是受感情驅使為達心愿而不計較成本。而張氏的朝祖單,卻給我們一種科學化、制度化、透明化朝祖的模式,其對行程進行詳細準確的記載,對同時期的鄉人,以及對后人研究移民通道問題,都非常有幫助。這雖然是極罕見的現象,仍然不失為研究移民史不可多得的案例。

注釋:

[1]本文由成都東山汝英張氏后裔張彬、中山市華僑中學陳偉平提供主要資料,在此表示感謝。

[2]見張彬:《嘉慶時期成都東山張氏省親路線圖簡敘》,載《四川客家通訊》2015年第2期。本文后面所引,在此文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的補充。

[3]陳世松:《大遷徙:“湖廣填四川”歷史解讀》P304-305,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4]蘇淘聲:(1932-),字文波、號仲石,是蘇振煓的孫子,生于成都指揮街,現家住成都二仙橋。2012年9月20日筆者從其手中得到《華陽蘇氏族譜》,2013年6月6日再約他及其妹妹一起作訪談。蘇氏入川后的排行,從第一代蘇子盛始,為“子、元、成、定、邦、國、大、振、家、聲”。聲字輩是現存最老的字輩,筆者采訪的蘇淘聲、蘇貴聲年齡都在80歲以上。

作者單位: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婷婷综合色|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综合五月天网|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色图另类|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色婷婷成人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黄色网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人人干|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高清日韩|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亚洲动漫h|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亚洲精| 国产91高跟丝袜| 色网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91|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精品视频福利| 91亚洲影院|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在线|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综合片| 日韩麻豆小视频|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999|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在线一二区| 伊人激情综合| 亚洲天堂久久新|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永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