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體驗式教學是對因材施教課改理念的一種詮釋.學生在初中化學課堂上進行體驗式學習,會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點以及認知習慣,積極主動地在自己所感興趣的部分投入精力,而這有助于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相應特長的發展,由此學生將逐步形成適合自身的化學探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此外,學生通過主動而深刻的體驗,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將不再浮于表面,而將主動結合自身的感性體驗把相關認識提升到更高層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分析能力將獲得長足的進步.
一、必要性分析
1.體驗式教學將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化學源于人們對生活生產中有關現象的分析和提煉,進而形成較為抽象的理論體系.對初中生而言,他們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階段,他們抽象思維方面的有關能力還不夠發達,因此在傳統化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特別是邏輯性強、理解難度大的原理和規律,他們往往會通過死記硬背和反復訓練來進行掌握和鞏固,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內化,更無助于他們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化學思維的發展.
教師要在初中化學課堂進行體驗式教學,需要立足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從教學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創設化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科學探究,從而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引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切實感悟其中的化學原理,感受科學精神的洗禮,實現化學方法的沉淀.
2.體驗式教學將發展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
以往的化學課堂強調學生的識記和模仿,因此也就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體驗,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體驗式教學則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感悟化學情境的內在特點,進而對此形成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引導學生以科學探究的思維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最直接、最本質的化學認識.這樣的過程將有助于學生發展實踐能力,并能在實踐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初中化學課堂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以自身獨特的方式來思考和認識化學情境,并最終結合體驗來形成屬于自己的意義建構,以實現相應的教學目的.結合初中化學教學特點,筆者認為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初中化學課堂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直覺體驗法
初中化學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化學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并且多角度地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刺激,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個性體驗,進而對化學情境形成深刻的認識,這就是所謂的“直覺體驗法”.該方法經常被用于化學概念的教學,即教師創設鮮活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素材,讓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對信息進行分析和提煉,從而形成化學概念.
例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之前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預習材料,如圖1所示,讓學生在閱讀材料與完成課前任務的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這實際上就是豐富學生的體驗素材.
2.活動體驗法
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靈活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深刻的化學認識,這就是所謂的“活動體驗法”.
例如,可以采用課本劇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扮演科學家的角色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科學家探索化學規律的過程,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將切身體驗化學學家科研探索的心路歷程,從而深刻感悟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思想和研究方法.這樣的過程讓原本枯燥平淡的原理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體驗也將讓他們的認知更加深刻,他們的思維品質也會得到充分的提升.
3.探究操作法
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并提供合適的器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體驗中研究現象,總結規律,這就是所謂的“探究操作法”.
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由此激發探究欲望,當然,演示實驗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這樣切實提高學生的體驗度,驅動問題的生成,仍以“常見的酸和堿”教學為例,這節課的演示實驗就可以在讓學生向裝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試管中吹氣,引發其變成紅色后,引導學生分析水和呼入的二氧化碳產生反應,生成了碳酸,進而將問題“石蕊溶液在何種物質的作用下變成紅色?”“除了碳酸之外,食醋、石灰水、鹽酸等又會使其發生怎樣變化呢”交給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探究.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時,要有意識地增加問題的開放性,以此拓展學生思維廣度和探究深度,讓學生獲取更加深刻而真實的探究體驗.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極進行同學間的協作和討論,為學生增加團隊合作的體驗,由此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4.師生置換法
教師在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時,讓每一個小組圍繞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究,并從中形成有效而合理的“教案”,在與面向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和展示時,則由一個代表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授課,從而幫助其他同學形成認知,這就是所謂的“師生置換法”.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全方位地體驗講演和互動,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愿望,同時也能讓他們在“講課”過程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也會把講課的責任心遷移到學習探究之中,從而在教案的組織過程中,認真分析相應問題中的每一個細節,力求讓自己的表現更加完美,這一打磨教案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提升自我認知的過程.
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一節課往往需要融合多種策略來進行教學,由此讓學生感受多樣化的體驗,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力,在幫助學生構建認知、提升能力的過程中,喚醒學生探索與創新的快樂,幫助學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